玩材料与动手造物的单纯乐趣、有诚心但无意图的自由尝试,对同为设计师的Kiki van Eijk和Joost van Bleiswijk而言,是本能与天性。这对荷兰设计师夫妇已在世界各地的画廊及博物馆展出作品,包括与爱马仕Hermès、Moooi和St. Louis等品牌合作的设计。无论雕塑、家具、灯具或织物,两位设计师都秉持着深植于自由思考的制作方式,以游戏和即兴创作为基础,但同时也具备技术和材料方面的精深知识。这种极富创造力的视角化为设计精神,指引Kiki和Joost对一座19世纪末的荷兰农舍完成全面改造。它是一座大跨度双坡屋顶结构的旧屋,两人于2013年购入。
20多年前,Kiki和Joost在埃因霍温设计学院学习期间相识,此后他们一直留在这座城市生活和工作。在两人的新工作室(1000平方米)的建造计划循序成形之际,他们决定同步将更多心思投放于家庭生活,寻找一个更适合两个年幼儿子成长的地方。
在埃因霍温郊区初见这座山墙式屋顶的农舍时,他们甚至无法进入屋内,因为原建筑年久失修,墙壁破裂得摇摇欲坠。但这难不倒Joost,他的设计向来不乏解构与机械元素,“他对于尺度和体量有直觉式的理解,他能看出空间的潜力,知道可以做些什么。”Kiki说。
这座初建于1890年的农舍曾经局部被烧毁并于1909年重建,它是典型的荷兰建筑,有红砖、小窗口、被漆为黑色的百叶窗以及三角形高屋顶等特征。“荷兰本地有大量天然黏土材料,所以在荷兰,砖块是很传统也务实的建造材料。”Kiki解释说。房子位于一片自然保护区内,工作日不允许汽车通行,居民除外。
由于房子被列为历史遗产,有些元素必须完好留存,尤其是内部的木梁。以前木梁在结构上与外墙相连,但安装得很低,切断了空间,而两人希望将上半部分的空间改造为二楼。Joost和建筑师发挥荷兰人的独创思维,构想出将新木梁与旧结构衔接的方法,以向上延伸的斜角支撑构件加固,加以纤细的黑色金属横梁,几乎像建筑拼装玩具。这种童心未泯又实用的设计元素,完美契合房子的原始构造,既捕捉到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精髓,也让他们能加建渴望的楼上空间,将卧室和浴室安排在倾斜的屋顶下。在楼上,每间卧室都有一个天窗,可以在睡觉前仰望夜空中的星光。卧室外细长而开敞的走廊也像阁楼空间,他们从走廊可以随时看到楼下的状况。
这座有4间卧室和3间浴室的房屋中,最特别的亮点包括面向后花园的跃层玻璃门窗,那是他们在获得许可后沿着后墙开辟的。在荷兰漫长的冬季里,这些新添的现代结构容许更多日光进入屋内,同时室内得以与室外贯通,空间感更舒坦,也让花园成为房屋本身的自然延伸。在约1500平方米的花园中,家里每个人各有偏爱的角落和玩乐空间。一条石板路曲折地穿过草本植物花园,绕过果树,通往隐匿在灌木丛后面的大树屋,或是引向藏在绿植间的蹦床。花园是Kiki的灵感宝地,她的菜园曾启发了她设计的织物系列,她的壁毯作品也多是呈现荷兰的田园风光,其中有几幅也挂在家中各房间。由Joost设计的户外披萨烤箱则是周末时的聚会区,家人和朋友齐聚,享用悠闲午餐。
喜欢做饭的Kiki和Joost设计了沐浴着阳光的明亮厨房,而且厨房也连着后花园。古董物件和木桌,与白色台面、蓝绿侧面的现代厨房中岛并无违和。坐在高脚椅上,他们可以在岛台区吃东西,和正在准备餐食的人聊聊天。
Kiki和Joost都喜欢在家工作,每周至少有一天如此,因而家中工作室的设置实属必要。两人各有自己的空间,可以持续沉浸于设计项目,但节拍比在他们的制作工作室里更轻松闲适。两位设计师的个性反映于他们家中的小细节:从可以坐下来阅读或吃东西的角落,到墙上切分出的置物柜架,都散落着摆件、书籍或插满鲜花的花瓶。与传统无异的是,壁炉设在房屋的中心部分,安装在一道从地面直达屋顶的宽长立柱的底部,为楼上楼下的空间补充热量。夜晚,这家人喜欢围坐在壁炉边,读故事书,或者在晚餐前放松片刻。
在房子的每一处,家具和艺术品的混杂形成随性而洒脱的折衷风格,也更有亲密感。多数家具是他们自己制作的,或者是朋友的作品。只有少量奇巧的古董家具除外,比如厨房的白桌上方的金属吊灯,或是曾经用在荷兰莱顿植物博物馆的古董抽屉柜,它现在来到了Joost的家中工作室。未丢失的纯真、实在的质感与意外惊喜,都直观地显示于他们收进家中的物件,显示在超出寻常的灯具,如Joost设计的Protopunk边桌,出自Anthony Kleinepier的古怪织物隔断,Marc Mulders的画作,Kiki因植物的启示而设计的地毯,以及他们最爱的HansWegner摇椅。这个家吸引人在其中停留或游走,在每处角落找寻新发现。
从这里去往埃因霍温的市中心,骑单车只需15分钟,而他们的工作室也只相隔10分钟的距离。但最有趣的是,这片郊区毗邻文森特·梵高曾居住过的纽南(Nuenen)小镇,梵高正是在纽南画下其名画《吃土豆的人》。如Kiki所说:“梵高肯定曾经在我们这座房子周围的田野间漫步,也许因此得到灵光乍现的顿悟,甚至曾在这里画画。”对这两位拥有艺术精神的设计师及他们的孩子而言,这是一种深具力量的遥远联结。创意之火在代际之间传递,从未熄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