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体育思想的培养

  • 来源:教育与学习
  • 关键字:人文精神,体育教育,培养
  • 发布时间:2022-06-17 13:42

  [摘要]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人文精神是高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为了推动体育教学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势在必行。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更注重人才素质结构和正确贯彻实施“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因此,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优体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只有深刻领会参与体育运动的最高价值和理念,才能够科学、有效、真正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并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终身受益。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在人才培养上,大学无不以培养通识博学,具有高度教养和全面发展的通才,具有较为完满的人格追求,以别于专门教育造就的狭窄单薄的技术专才。”一句话点出了大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之所在。体育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与人文精神融合是其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具有竞争、开拓意识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优先发展体育文化素养。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是高校体育的目标之一。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当前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所必须具备的个人品质。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培育体育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体育是人类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促进人的身体发展、满足人的精神追求、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给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体育人文精神是高校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高校体育教学要融入“以人为本”

  的教育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做到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健康和体育锻炼兴趣服务。原有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对体育人文价值认识的不足以及实践中对学生的体育人文价值培养的缺乏,都最终导致了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偏失,忽视了学生对体育人文精神的领会,这无益于运动健身习惯的养成和保持。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终身体育意识淡薄,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社会意义认识不够等体育人文精神缺失问题。高校体育教学多年来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模式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在这种模式中,授课是运动技术技能的灌输,考试是测量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程度的手段,对体育的理解限制在狭隘空间中,将受教育者塑造成熟练掌握技能的机器。由于旧的体育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的开发,许多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常常是零散和混乱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很少有大学生考虑如何通过广泛地学习体育方面的知识和各种运动能力,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体育教学失去了人文精神,淡化了体育对人本身精神世界的关注,忽视了在人的本质层面上的精神养成和人格修养。北大何芳川教授在21世纪高校科学与人文教育研讨会上曾说过:“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时代将是一个残缺的时代,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世纪将是一个残缺的世纪,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将是一个残缺的国家和民族。”同样,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生也将是一个“残缺”的大学生。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推动体育教学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势在必行。“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竞争与合作,人文性与科学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都要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来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弘扬人文精神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旋律。大学作为人文精神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培养人才的摇篮,要考虑被教育者所学知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融社会学、生理学、运动学和心理学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品、团队精神、独立处事能力、实践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云端工作室。鉴于高校体育教育在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高校体育教育必须与人文精神相融合,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更注重人才素质结构和正确贯彻实施“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因此,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优体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只有深刻领会参与体育运动的最高价值和理念,才能够科学、有效、真正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并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终身受益。

  二、对加强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体育思想培养

  1.加强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人文体育思想的灌输

  有的体育教师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的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要课程多为技术性、技艺性课程,教学目标多确定在技术层次,偏重运动成绩和结果,在课程的设置上较少考虑人文知识的含量。所以,提高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是贯彻这一任务的前提,是极为重要和迫切的。同时,在学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和评价方面多为技术、技能类的内容,偏重运动成绩与结果,较少考虑人文知识的含量。而课程是关乎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的根本,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完成教学的桥梁。所以,要加强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人文体育思想的认识,必须对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课程做出必要的调整。

  2.课程设置个性化与多样化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设置是高校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健康素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我国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具体的运动项目分类及课程模式的构建方面,没做任何的规定,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情况自主构建大学体育课程,发挥本校风格和特色,来构建大学体育课程模式。

  在人文体育观的理念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首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各项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个性化地设置课程。随着高校体育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成为大多数高校首选的教学模式之一。开放式模式,不仅能给学生创造了开放的环境,让学生拥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权和自觉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因为可以根据设置内容、专业特点、个人爱好、个人需要选择自身喜爱的运动项目,更容易地投入到具体的学习中。其次,要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多样化地设置课程。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提高班,使体育课程体系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可以调动、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规范着自身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孙晓利,论人文关怀[M],光明日报,2010

  [2] 杨罡,浅谈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情怀[M],吉林出版社,2002

  [3] 韩铁强,新体育精神论坛[M],三秦出版社,200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