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敦煌元素传递敦煌艺术之美

  • 来源:今日中国
  • 关键字:敦煌,元素,艺术
  • 发布时间:2022-06-20 18:30

  2022年5月1日,“奇幻敦煌沉浸艺术展”在浙江德清上渚山奇幻谷景区正式开启。此次展览分为“花开敦煌”“行走的壁画”“鹿饮星河”“秘境繁花”四部分,将当代艺术融入敦煌幻境,让观者在感知与交互体验中沉浸领略属于自己的“敦煌”。

  敦煌莫高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现存绘有壁画的洞窟492个,5万多平方米的壁画记录了从南北朝到宋元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及风土人情。

  这是常书鸿、常沙娜父女的又一次艺术作品联合展。展览的艺术指导黄炫梓(Tina)介绍说,这次展览的主要目的是透过古典艺术之美,推动中国文化旅游景区的多元发展。因此,“文化美学如何接近市场,又能让市场认可满意”是展览要考虑的课题。最终,展览选在了国家级风景区莫干山,“这是旅游跟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很好的示范”。

  吸引年轻人关注

  “奇幻敦煌沉浸艺术展”由具有350年历史的荣宝斋与浙江德清文旅联合打造,除了融合“敦煌守护神” 常书鸿与其女儿常沙娜的临摹精品向观众讲述敦煌艺术文化,还联合众多当代艺术家合作打造沉浸多媒体互动打卡展区,将景区文化与敦煌艺术相结合,再现敦煌图案艺术的魅力。

  荣宝斋执行董事赵东是此次展览的出品人之一。他认为,“展览既有传统的元素,能满足观众对敦煌文化探究的需求,还能满足年轻一代更为现代的需求”,同时又对所有的IP进行了二次开发,形成了新的文化产品和新的文化供给。

  按照初步规划,展览在当地固定展期三年。黄炫梓介绍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排除在其他地方做巡展的可能。“敦煌的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敦煌艺术相关的展览也越来越多元。”她同时强调,“不要追逐一窝蜂地为做市场而做市场,重点是在展览传播中善用敦煌元素且正确地传递出敦煌艺术之美。”

  黄炫梓说,新时代敦煌需要更多年轻人关注和理解,希望更多年轻人愿意沉淀,以正确的方式为敦煌艺术研究注入新的养分,“只有透过不同世代的人互相交流,才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

  以“花开敦煌”为始

  2014年7月,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了首场“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展览以敦煌图案艺术为核心,融合了常沙娜从少女时代开始的敦煌临摹、装饰手稿及设计作品等数百件作品,让观众从图案艺术的角度重新认识敦煌石窟和敦煌艺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了敦煌元素。而黄炫梓就是从筹划那次展览开始,负责系统梳理常沙娜70多年的研究成果。

  2016年5月,常沙娜敦煌图案研究设计工作室在敦煌研究院正式挂牌,目标是希望通过整理莫高窟壁画中各个时期的图案、服饰、人物配饰等资料,并且通过重新设计,使这些带有敦煌文化和精神的图案、装饰通过艺术衍生品、服饰等,对敦煌文化进行更多元的推广。谈到成立工作室的初衷,负责人黄炫梓说: “一开始收集材料主要是为了‘花开敦煌’这个展览,但是在筹展的过程当中发现,常先生(常沙娜)的研究内容太精彩了,一个展览无法言表,所以,我们就停不下来了。”

  停不下来的还有“花开敦煌”主题展。在首展之后,除了上海、深圳等国内的美术馆,展览还走进土耳其、俄罗斯、法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让更多的观众领略常沙娜笔下瑰丽的敦煌艺术魅力。

  黄炫梓说,相对敦煌研究院以考古和石窟保护为重点,“工作室主要以‘敦煌图案’作为研究重心,讲敦煌图案,更广泛来说就是弘扬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谈到常沙娜在20岁出头时被林徽因先生邀请到清华大学营建系做助教的经历,黄炫梓认为是林徽因的“独具慧眼”,让常沙娜开始以敦煌图案为主,进行系列设计工作。

  从1950年代开始,常沙娜利用敦煌古典图案元素创作的设计作品包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顶灯、北京展览馆、首都剧场、民族文化宫、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的紫荆花纪念雕塑等。“从这些国家重要建筑的设计中可以发现,常沙娜永远使用敦煌图案去做巧妙的装饰。这不仅印证了林徽因的眼光,同时也说明来自传统的古典设计,也能成为经典的装饰。”黄炫梓说。

  “常沙娜先生说,敦煌几辈子都研究不完,所以要做到不能做的那一刻。”黄炫梓说,因此,工作室团队更没有停下来的理由。至于“创新”,“先生给我们的话是不要急,先弄清楚、弄明白才可以创,要不然就是乱创”。

  在常书鸿的出生地浙江杭州,2022年9月,常书鸿常沙娜父女艺术馆、常沙娜敦煌图案艺术学院将正式落地常书鸿的母校浙江理工大学。黄炫梓说,常氏父女同是敦煌学权威,这“一馆一院”建设既有艺术又有设计,可以进一步弘扬和传播敦煌艺术之美。

  开放的敦煌学

  2019年7—9月,“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展”在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这是常氏父女的作品跨越73载(1946年首次办展)后的再次重逢。展览以叙述的方式,起点“从巴黎开始”。

  常沙娜的父亲常书鸿1928年赴法国留学,毕业于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与徐悲鸿、吕斯百等人都是中国早期留法艺术家中的佼佼者。1935年,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常书鸿偶然看到伯希和编纂的《敦煌图录》,毅然决定回国守护敦煌。

  在常书鸿回国后的人生中,他扎根敦煌,组织修复、临摹壁画,搜集整理流散文物,组织展览,出版画册,为研究和保护敦煌莫高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敦煌守护神”。而1931年出生在法国里昂的常沙娜,是这一过程的深度参与者。从十三四岁起,她便随父亲开始了对敦煌壁画的临摹,莫高窟壁画上那些有趣生动的故事,成为她的“玩伴”。

  黄炫梓说,国外的敦煌学研究比中国早近一个世纪,“但我们跟国外敦煌学研究方向不同”。“国外敦煌学是以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中国是常书鸿等人开始关注保护莫高窟之后,以‘敦煌壁画’‘彩塑’‘装饰图案’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来对比海外遗书形成佐证。”黄炫梓说,近些年,海外敦煌学者也面临专业人才上的断层,而常书鸿以后国内历代敦煌保护者对敦煌艺术的推广,“让我们的研究成果蒸蒸日上”。

  黄炫梓介绍,敦煌研究院跟国际敦煌学研究前沿的国家在考古研究等方面都有合作,跟法国的交流也一直在进行。

  2021年5月,敦煌研究院、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等中法相关机构联合举办“敦煌学的跨时空交流与数字保护探索”线上交流研讨会,宣布启动中法“数字藏经洞”项目,共同探索敦煌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此前,敦煌研究院还与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人类学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围绕敦煌遗书的数字化和学术交流、壁画保护及修复领域的共同研究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

  “法国是重要的敦煌学宝地。每年我们有很多艺术家、学者都会去吉美博物馆看敦煌绢画,这些绢本对我们壁画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黄炫梓说,花开敦煌展览在国外举办过多次,其中也有不少合作契机,但常沙娜更希望工作室可以优先寻找好的民族品牌合作,推动民族品牌文化形象塑造,把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在国人间放大。

  这其中,在珠宝、化妆品等一些民族品牌中,许多实验设计已经开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