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迈入黄铃玳爵士夫人(Lady Linda Wong Davies)位于南非开普敦的Petrava宅邸的大门之时,你就会立刻感觉到不同。这座房子大约建于20世纪30年代,距离南非海军基地所在的西蒙镇不远。它依傍着峭壁,面向广阔与宁静的大海,让人可以眺望到海面边际处浮现的远山的淡影,犹如一幅令人凝眸的风景画。
建筑往昔的荣光和主人对未来的憧憬在此并存。黄铃玳对这座她已经入住28年的房子保持着尊重,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细致的翻新。她将自己收藏的当代中国与非洲的艺术作品安置在此,这无形中也透露出她多年来在拿督黄纪达基金会(KT Wong Foundation)所做的工作。这是她为纪念已故父亲而创立,并以父亲之名命名的基金会,旨在推进东西方创意人士之间有意义的对话与合作。
谈及家宅历史时,黄铃玳告诉我们:“这座建筑最初是一位英国海军上将建造的,显然他知道如何选择最好的地点。不论傍晚天边的粉红色落日,还是在花园里生长多年的棕榈树和桉树,或者房子外的白色栏杆……这一切都让我常觉得犹如身处法国南部。”这个家已成为她与家人的安适港湾,让他们得以逃离欧洲冰冷的冬季,重归开普敦温热的夏季。他们年复一年在非洲的阳光下度过假期,这座海边居所在他们生活中早已不可或缺。
从建筑设计来看,这栋房子脱离了当地的荷兰式开普敦风格(Cape Dutch),经过改造后以英国殖民风格延续初建时的模样。从外廊露台的两层通高圆柱到建筑结构的直线对称,都有显著的历史风格印迹。“在找到这栋房子前,我们几乎看遍了开普敦的住宅。”黄铃玳说。那时她在伦敦和香港居住,但被这里深深吸引。“我原本并不想在长途跋涉来到开普敦后,却住在城市郊区。我可以为此放弃网球场或游泳池。然而,当我看到这栋房子时,发现这里不仅光线绝好,空间的层高和尺度也都非比寻常。我立刻知道,我们的艺术收藏陈列在这里会与空间非常契合。”她说。
当初入住时,黄铃玳充分尊重建筑本身的结构,经过慎重斟酌,对房子进行了细微的改动。她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的东南朝向,让景色和光线进入视野,为室内引入更多自然光。“我只是开设了更多窗户,就把房子变得开阔了,同时室内仍可与初始设计保持总体一致。”她说。如今,建筑大部分原有构造及设置仍然如旧,包括门厅的旋转楼梯和吊灯。“当别人开车经过时,隔着外面的黑色铁门,他们并不知道门后面是什么。在街上,你完全看不到这栋建筑。”她说,“我很喜欢这样私密的状态。”
这个家中的“明星”无疑是黄铃玳的艺术收藏。在这位艺术赞助人和收藏家的家中穿行,就像在领受一堂艺术大师课,体会亚洲与非洲两个乍看全然迥异的创意世界之间的联结。这里有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如艺术家刘国松的多幅画作,宏大的画面中呈现出太阳、月亮等水墨奇景,也有不少非洲优秀创作者之间的多元杂糅。在客厅里,南非艺术家Walter Oltmann的巨型铝线腔棘鱼装置与多媒体艺术家Mohau Modisakeng的作品共处一室。在门厅外,“90后”南非女艺术家Nicola Roos用再生轮胎橡胶改制的黑武士庄重地站立着。“尽管他是一名武士,但他的脸孔如此温和与安详,他深深吸引着我。”黄铃玳说。在另一侧,你会看到南非摄影艺术家David Goldblatt和JustinDingwall拍摄的作品,还有英裔尼日利亚艺术家Isaac Julian与Yinka Shonibare的作品。“这一切收藏都是由我的直觉推动的。总的来说,我更喜欢技艺高超的作品,但我也喜欢充满故事性的作品。”黄铃玳解释道。在她看来,艺术收藏是一种对话的过程,去发现艺术家想要表达什么。这种找寻深层意义的诉求根植于她的内心。“这几乎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思考方式。”
她说。以Mohau Modisakeng的作品为例,他不仅是非洲艺术家,更具有国际视野,他使用的是一种普世的艺术创作语言。“那正是拿督黄纪达基金会追求的方向。我们会与当地艺术家合作,寻找共通的主题,超越不同的种族或文化,与人类及人性对话。我认为这有助于凝聚互不相同的人们。” 黄铃玳说道,“我们正在努力建造连接彼此的桥梁。未来,我们会投入更多跨越非洲与中国的合作项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