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生活中的硅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硅,铝,元素
  • 发布时间:2022-07-08 13:42

  组成地壳的元素有90 多种。就质量来说,氧元素占了将近一半,硅元素超过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地壳质量的近四分之三是硅、氧两种元素。再加上排第三位的铝(占8%),那就超过了80%。这三种元素也是构成岩石的主要成分。我们就生活在主要由氧、硅、铝元素组成的地壳表面。

  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就是要强调硅和氧在人类生活环境中无与伦比的重要性。硅是元素周期表上第14 号元素,属第四族。硅原子的核外有14 个电子,其中10 个是内层电子,不参与化学键,4 个是价电子,可以与别的原子形成4 个化学键。最重要的键是硅氧键:每一个硅原子与4 个氧原子连接,呈正四面体结构,硅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每一个氧原子则分别与两个硅原子相连。这样形成的硅氧四面体晶体就是石英。

  石英这类硅氧化合物,由于硅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是1:2,人们通常称之为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等小分子不同,石英中并不存在二氧化硅分子,它其实是许许多多硅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原子晶体。

  铝与氧也能形成铝氧四面体结构。不过,由于铝的价电子只有3 个,铝氧四面体结构只带一个负电荷,需要镶嵌进钾、钠之类的金属正离子。

  以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结构为主,形成了地壳中的各类岩石。岩石风化形成了沙子、黏土等。经过亿万年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又形成了土壤。岩石、沙子、黏土、土壤都主要由硅、铝、氧元素构成。

  自古以来,人类在土壤上种植庄稼、蔬菜、树木, 利用土壤上生长的草饲养牲畜, 利用黏土烧制砖瓦, 在土地上建筑房舍。后来,我们学会烧制水泥,使得房舍的质量有了质的改善。我们还用石英砂和纯碱等原料烧制玻璃,使房舍变得  明亮……

  尤其是古人利用黏土烧制出陶器,这可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有了陶器,人们可以贮存水,可以烧煮食物,使其更易被人类消化吸收。陶器的出现给人以定居和发展农业的条件。通过对原料的选择和改进以及烧制温度的提高,古人又烧制出瓷器。从餐具到洁具,陶瓷制品至今都是我们每一个家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上面所说的从砖瓦、水泥到陶瓷、玻璃,都是属于传统的硅酸盐工业范畴。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它使人类社会迈进了电气化时代。许多人都做过这样的物理实验:电能和磁能的相互转化需要经由导电线组成的线圈, 线圈中间有铁磁性材料—一般用铁钉。我们会发现,刚断开电源时,铁钉仍然会有一点磁性,也就是说,铁钉上的磁性在电源断开后会多“滞留”一会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磁滞效应”。不同成分的铁芯,其磁滞效应的大小也有差别。

  在电动机和变压器中, 由于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在不断地变化, 磁滞效应会带来大量能量损失。人们发现, 含硅量 1.0% ~ 4.5%、含碳量小于0.08% 的硅合金钢的磁滞效应比较小,用来做电动机和变压器的铁芯,磁滞效应引起的损失比较小,可以把这样的硅钢压成片,绝缘后叠合起来,作为线圈的芯子,即线圈架。如今,各种家用电器中大大小小的马达和变压器中都有这些硅钢片。

  单质硅是非金属,其导电性能并不好,只是一种半导体。但是通过“掺杂”,就可以做成二极管、三极管等晶体管。把大量的晶体管集成在硅片上,就成了如今非常热门的芯片。制作这些芯片需要高纯度的硅,其纯度在99.9999% 以上,高级的芯片甚至要用纯度达到99.999999999% 的硅,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硅与碳是同一族的元素,两者的原子核外都有4 个价电子。碳原子能够相互成键,形成很长或很复杂的碳链,它们是组成生命的化合物,也被称为有机物(有机的原始含义就是与生命有关)。与碳的原子结构相似的硅,按理说也应当可以形成众多的“硅有机物”。可惜,硅—硅键是一种弱键,在环境温度下并不稳定,容易分解掉。所以,现在地球上还没有产生由 “硅有机物”组成的生物体。

  但是,硅—碳键还是相当稳定的,硅— 氧键则非常稳定。以硅—氧键、硅—碳键为主,可以形成许多相当稳定也比较复杂的化合物,人们称之为有机硅化合物。例如,以硅—氧键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被称为硅油。如果硅—氧键骨架上的取代基都是甲基,则被称为甲基硅油。这是一类很好的润滑油。由于硅—氧键的键能比碳—碳键大,因此硅油比由碳骨架组成的普通润滑油更耐高温。也正因为硅—氧键的高稳定性,使得许多有机硅化合物具有耐高温、低温,耐氧化,不易燃烧,耐辐射,绝缘性能好等优秀品质。包括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等在内的有机硅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航空航天、电子电工、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纺织、化工、文物保护等各行各业。连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体,也被涂上了一层有机硅化合物,以防止污染和腐蚀、保持洁白。

  硅就是这样一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化学元素。

  【责任编辑】庞 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