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小学生,科学课程,学习兴趣
  • 发布时间:2022-07-08 16:50

  摘 要: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科学课程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投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优化教学效果。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启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学生以后中学阶段学习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学科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并探索有效的策略。文章就提高小学生对科学课程兴趣的策略进行探析。

  引 言

  小学科学课程虽然不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但是其涵盖了中学很多学科的领域,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的知识面也非常广阔,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优化教学手段打造趣味性的科学课堂,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科学学习中。

  一、提高小学生对科学课程兴趣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课程的知识比较简单,和学生的现实生活非常贴近,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跟随者教师的思路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就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兴趣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往往能够持久地保持集中的注意力,遇到学习的障碍和困境也能够勇于面对和突破[1]。相反,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遇到学习障碍容易退缩,也会产生抵触、排斥的心理,对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参与度低,自然难以及时掌握相关的知识。从这个层面来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此外,小学科学课程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多,涵盖了中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很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对科学知识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步入中学之后也能够更快速接受相关的课程,并对这些课程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提高小学生对科学课程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有趣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出课程内容,还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激发出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设计有趣的课堂导入。教师可以创设生动的情境导入新课,围绕教学内容展现直观的图片、形象的视频,以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科学内容,学生往往能够对直观、形象的情境所吸引,将注意力集中在图片和视频上,此时教师提出科学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保持浓厚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导入、故事导入、实验演示导入等多种方式导出新课,以丰富多样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生活化的科学元素

  科学课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关联,学生对熟悉的场景、事物往往能够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科学课堂上可以多展示一些生活化的科学元素,以熟悉的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或者从现实生活挖掘科学知识,从学生常见的事物、场景出发提出问题,最好是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授课环节,教师也可以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事物作为支撑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拉近学生和科学课程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新知识学习奠定基础[2]。比如在学习关于“铁生锈”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呈现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事例,比如铁锅生锈、铁栏生锈等,结合这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描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铁生锈的现象,并结合生活经验加以分析,探究铁为什么会生锈。生活化的科学元素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助力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对相关的知识内容形成更深刻的认知。

  (三)创建多彩的学习场景

  构建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打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索,创建多彩的学习场景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科学课程的知识非常丰富多彩,涉及到很多领域,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创建良好的学习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建学习情境,呈现各种各样的图片、视频等展现自然界中的各种奇观和生物,让学生直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实物创建良好的学习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融入到课堂,带领学生探索,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平台。教师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打破传统教育的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从校园中挖掘科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索,调动学生的新奇感和新鲜感。外界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一定要掌握多种创建学习场景的方法,创建多彩的场景。

  (四)引入科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实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演示实验,演示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兴趣[3]。此外教师也可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验,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平台。科学实验的实践性非常强,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打破传统单纯讲解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体验感更强,能够感受到实验探究的乐趣。教师引入科学实验时,应该注意实验的趣味性,融入一些趣味元素,可以引入一些实验现象有趣的实验,或者对实验过程进行优化设计,让实验的过程充满趣味性。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教师引入科学实验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得学生对科学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三、结语

  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兴趣引导,教师要精心设计趣味性强的课堂导入,并加强教学和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入一些生活化的科学元素,打造有趣的科学课堂。教师还应该创建多彩的学习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引入科学实验,借助实验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长世. 兴趣引导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J]. 学周刊,2021(20):141-142.

  [2]  周黎宏. 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天天爱科学( 教育前沿),2021(08):63-64.

  [3]  李世秋. 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措施[J]. 天天爱科学( 教学研究),2021(10):73-74.

  作者简介:姓名:李琴,出生年月:1992 年3 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贵州省思南县,职称:小学科学二级教师 ,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化学教育(科学教育方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