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策” 帮扶困难毕业生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帮扶,困难,毕业生
  • 发布时间:2022-07-15 14:07

  “我是从红河州考出来的,毕业后我还想回家乡工作。”在学校进行的就业意向调查中,赵合尼说。

  赵合尼是河南一所高校建筑环境专业的毕业生,家住云南省红河州的边远山区。因为父母常年生病,家境困难,家里是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贫困户。

  根据赵合尼的情况,从“思想引领、学业帮扶、心理疏通、就业引导、职业发展”等方面,他所在学院为其量身定制了综合素质提升方案。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就业导师、学院领导、校友们接力开展就业帮扶服务,助力赵合尼就业。

  根据“百日冲刺”活动部署,各地各高校对低收入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重点群体,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开展重点帮扶。赵合尼顺利就业,就得益于这项工作的推进落实。

  为千方百计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政策要求,学校为重点群体的高校毕业生每人至少提供3~5个针对性岗位信息,优先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并及时兑现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低收入家庭毕业生

  想在云南当地找一份建筑设计类工作,但受家庭条件、疫情及自身性格等多种因素影响,赵合尼面试过多次,都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针对赵合尼的情况,班主任主动和他沟通,并邀请学院领导、系主任和校外合作企业,对他进行多次网络模拟面试辅导。这大大缓解了赵合尼的就业焦虑情绪,坚定了他们的就业信心。

  他所在学院组建了就业导师团队,为毕业生配备“辅导员+专业老师+校外力量”就业帮扶团队。每周至少一次“一对一”就业指导,做到学生就业特点清、就业目标清、就业进展清,实时跟进就业服务。

  利用“亲缘、地缘、学缘”资源,学院广发联络函,深入挖掘就业资源,做好定向推荐。针对赵合尼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学院及时帮助他申请了就业补贴。

  随着帮扶举措的一步步落实,赵合尼的就业目标逐渐清晰。

  学院根据他的就业意愿,多方联系本校在云南工作的校友。根据赵合尼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目标,校友们帮助他联系了3家云南当地建筑设计企业,并指导面试技巧。毕业离校前,赵合尼顺利进入红河州一家单位。

  由于在就业市场明显缺乏优势,低收入家庭毕业生面临的冲击相对较大。

  低收入家庭毕业生不仅无法得到来自家庭的资源支持,还普遍面临偿还助学贷款、承担家庭责任等负担。事实上,低收入家庭毕业生是中央牵挂的重点群体,也是教育系统倍加关心、全力帮扶的重点对象。

  就业援助重点对象

  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首要任务,高校要及时精准地帮扶特殊群体学生就业。

  通过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将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

  除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毕业生外,身体残疾等群体的毕业生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据了解,今年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达29549人,相较去年有所增加。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该群体的高校毕业生求职面临新挑战。

  5月13日,中国残联召开的全国助残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解宏德表示,将针对约3万名残疾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展“一人一档一策”就业服务。

  针对往年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就业服务处处长涂强根提供了一组数据:截至2021年底,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安置就业的比例达30.16%,10个省市按比例安置超过60%。

  解宏德表示,中国残联将进一步依法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强化残疾人就业服务。

  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方面,确保“十四五”期间编制 50人(含)以上的省级、地市级机关和编制67 人(含)以上的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除外),至少安排一名残疾人就业。

  提升就业竞争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家庭经济困难等特殊群体学生就业则是重中最重。

  由于家庭背景、自身先天缺陷和社会资源所限,特殊群体学生在入职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5月,教育部部署实施2022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面向重点群体开展就业能力培训,帮助参训学生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

  作为教育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项目全年将完成线下培训10万人、线上培训50万人。

  据了解,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线下培训,由全国135所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组织实施,主要面向2022届和部分 2023届高校毕业生。培训内容包括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目标选择、简历制作、面试指导等 10个主题,覆盖大学生从求职准备到签约就业全过程。

  针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就业帮扶,需要精准施策。

  以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为例,专家建议,可通过税费减免、经费补贴、表彰先进、加强宣传等机制,激励更多企业优先录用、按比例招录、提供实习或定向培养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针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可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