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 背景下的高中思政课教学研究
- 来源: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教育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核心价值观,综合素养,创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7-20 19:59
摘要:2018 年4 月,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目标在于实现“三大转变”:即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在“教育信息化2.0”及“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与日俱增,而高中时期又恰恰是中学生对网络信息辨识能力不强,且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对于中学生的“三观”形成、或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以及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做出,思政课的教育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凸显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从两方面做以下探究。
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知识获取的渠道和途径的多样化使得学习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束缚,海量知识的获取无疑为学生们在开阔视野以及提供多维度的思维方式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不同区域、不同年纪的学生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实现思维和灵感的碰撞。但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渠道的多样性和知识来源的复杂性,对于知识的辨识、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无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拟从思政课教育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政治观形成、知识的辨识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展开叙述。
一、高中思政教学中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根本上来讲是我们对人、对事物是否拥有价值做出的判断与评价,对我们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如“爱国”:她作为公民的一种情感归属,不是抽象的存在于个人的思维之中,而是真切的反映在具体的行为和实际的行动中的,包括对过祖国的历史河山、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热爱;“敬业”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职业道德,是高中生踏足社会所必备的职业素养;“诚信”包含诚与信两方面,诚意味着对事物的本质忠诚,不可以歪曲,同时忠实于本心,不为一己私利而背离初心,信则意味着言而有信,言出必行【1】;友善则主要是待人接物要和谐。思政课的教育在对于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树立了正确的待人接物的处事准则。
2.重要意义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思政课肩负着德智并育的双重使命。高中生正处于其迈向社会之前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极易受到各种不良风气和错误的社会思潮影响的阶段,高中思政课教育中融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
此外,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经济发展取得成就举世瞩目,但创造“中国速度”的同时在社会上浮现出官僚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及拜金主义等错误的社会思潮和思想风气。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自觉抵制,从“心里上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二、高中思政教学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提升
1.政治素养培育
面对国内外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影响,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相关社会思潮也时有存在。加之西方意识形态及社会思潮的影响,对我国现行社会政治制度的批判,都对高中生正确的政治观的形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高中生政治认同的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2.党史知识教育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如果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艰苦奋斗历程,便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初心和使命【2】。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道路上,各阶层都曾为之出谋划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是各阶层努力的结果,各种社会制度在中国同样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最终的历史结果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只有社会主义可以使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思政课的教育正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耦合的情况下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的回答使中学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感和信赖度,充分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起高度的制度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
3.哲学思维教育
哲学作为高中思政课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世界本原的思考和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究无疑为知识的辨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思维方式和武器。通过对于古典哲学、近代朴素及机械唯物主义和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发展脉络学习,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以及实践出真知的指导理论和思想。其本质和核心便是:世间万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事物的规律是从实践中总结而来,又反过来指导具体的实践工作的。反映到现实的生活中,对于知识的获取和辨别上必然要遵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不能盲从别人的理论和观点,而应当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相联。这样,在知识的获取上便不容易受到他人的蛊惑和一家之言的影响。教学站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世界,正确追寻真理。
4.创新思维教育
《礼记》中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思维教育同样在高中思政课教育的过程中同样不可或缺,如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十六字方针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种“出新”、“鼎新”理念就是要创新,不能因循守旧。在信息教育2.0 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中,从设计到实施、从内容到形式,从手段到方法,都应当有所取舍,同时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能够与时俱进,有自己新的风格。“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希望中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维的方式和正确的知识获取的能力。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信息化2.0 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学应该顺势而为,与时俱进,以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为标准,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南,以信息化教学媒体为教具,充分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分享、教师点拨、联系时政、拓展延伸等方法打造智慧课堂,活动性课堂,探究型的高效课堂。引导学生有选择的汲取营养;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提升新时代下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 年修订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李艳荣.互联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 考试周刊,2020.(4)
课题信息:本文系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 年度课题《教育信息化2.0 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立项号为:DX[2021]GHB0346。
作者简介:
刘振银(1981-),男,汉,甘肃通渭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长期从事高中思政课教学与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