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高考状元”一直是香饽饽,名牌大学也将其视为人才,争相录取。而美国的名校对所谓的“高考状元”却并不特别重视。
在美国的大学招生体系中,没有“高考状元”这一概念,当然,大学在招生中,第一项指标是考核学生的学识基础,学生考试的分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与“一考定终身”不同的是,学生考试的分数只是大学考虑录取的基础,既不是唯一也不是全部。
既然“高考状元”不吃香,美国大学推出的录取优秀学生的典型例子,也就不会是“高考状元”,而社会和公众舆论也没那个心情和风潮去大赞特赞所谓的“高考状元”。哈佛大学录取学生最经典的例子是一个出生在贫寒之家的女孩,她的母亲靠捡垃圾维生。这个女孩没有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这么穷,而是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她读书很用功,但更关键的是,她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看到了社区中有太多的人需要帮助,她在课余时间做义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身边的穷人。后来这名女孩被哈佛大学录取,成为哈佛大学广纳人才、贫寒子弟也可跃龙门的典型例子。
哈佛大学一名校长曾谈到该校喜欢招收什么样的学生,他说,杰出的大学生来源于优秀的高中生,我们是一个极力培养、鼓励高中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学校,社会对一流高中生的赞美并不局限于好的课堂成绩,而是多方面的。要成为哈佛的学生,光学习好是不行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开创新天地的创造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看他是否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单关心自身专业领域是不足的,还要看他是否有关注其他方面的广泛兴趣。
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是:所有孩子,无论其家庭出身,也无论上哪一所学校,都必须有机会充分实现他们的潜能。机会平等必须意味着追求卓越的机会平等,对平等的要求绝非意味着对平庸的容忍。这不是精英主义,我们必须给予我们的学生——所有学生——能接受最好教育的机会。
2 0 0 8年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超过2.7万人,而录取率只有7.4%。许多人的成绩十分优异,S A T考试中取得满分的学生大有人在,但最后还是被刷下来了。那么,能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学生又是什么样的学生呢?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俄亥俄州雪克黑茨市哈沙维布朗高中的爱丽娜·奥聂思凯斯基一直关注着水污染,选定解决金属离子污染水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3 0 0 0个小时的屡败屡战后,她终于发明并申报了自动微电子化学传感装置控制电镀系统的专利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电镀时排入水中的金属离子。她还是校报主编、疗养院志愿者、资深协调人……
第二个例子是,匹茨堡福克斯切派地区高中的迈克尔·米尼克创作了四部音乐作品,其中的两部为情绪忧郁症患者筹得4 0 0 0美元善款。他被《匹茨堡邮报》评为2 0 0 0年最雄心勃勃的新一代音乐家,曾任校报总编、校社团主任、学生理事会部长等职,最后哈佛大学将其录取。
曾看到一条新闻,一名中学生在四川地震后在灾区当志愿者,他隐瞒了1 6岁的年龄,而以成年人的身份在灾区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最后成为灾区年龄最小的志愿者。2 0 1 1年,他被美国九所大学同时录取。
看完这条新闻我在想,为什么中国最一流的大学不录取他,难道这样充满爱心、关心社会、勇于奉献的中学生不是优秀的人才?难道只有美国大学才会发现人才吗?在打不倒的应试教育面前,如果中国的名牌大学能录取这名学生,难道不是向成千上万的中学生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分数依然重要,但好的人才标准不仅仅限于能考高分。社会需要专业的人才,社会更需要对自己民族负责的人才。
作为普通的百姓,我们难以决定河流的走向,但我们应当可以做到不随波逐流。
(张秋伟摘自《方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