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万千气象——《西游记》里的万种“风”情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文学,《西游记》,风
  • 发布时间:2022-09-03 20:32

  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地球表面被厚厚的大气层包裹,作为流体,大气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之中,它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被称为风。万种风情拂过了沧海桑田,在文学作品中留下了许多踪迹,它曾把细柳装扮成碧玉,让海棠“绿肥红瘦”,也曾无情地打在雪夜回家之人的身上。不过在小说《西游记》中,风既没那么自由自在,也不敢肆意妄为,而是经常被神魔们操控着。

  猪八戒出行时的狂风

  神魔们往往刮起大风,以实现出行的目的。在第十八回,猪八戒的首次出场便是驾狂风而来。妖未至,风先来,飞沙走石,翻江搅海,让人心生恐惧。原文用了“凋花折柳胜揌麻,倒树摧林如拔菜”“金梁玉柱起根摇,房上瓦飞如燕块”等描写,借花柳树木、房屋瓦块的变化以突出风力之大。按照《风力等级》国家标准,风力达到10 级时,就会出现树木被连根拔起、建筑物受损等征象。由此推断,猪八戒腾云驾雾时伴随的阵风风速大致有 24.5 ~ 28.4 米每秒。从时间上看,大风与神魔相伴相随,猪八戒到达高老庄后风便停止,这说明风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这种风取材于现实中的雷雨大风,它的特点是风力很大、风向不定、来去匆匆。

  雷雨大风是由对流风暴造成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第一,对流风暴中有上升和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并向四周辐散,这是造成地面大风的主要动力原因;第二,由于降水蒸发冷却作用,下沉气流会形成冷空气堆而向四周扩散,冷空气堆与暖湿空气交汇而形成阵风锋,其推进和过境时会导致大风;第三,受到风暴强上升气流的抽吸作用,低空暖湿气流在快要进入上升气流区时加速,导致地面大风。综上所述,雷雨大风与春夏季的对流风暴有莫大关系。

  对流风暴往往发展得比较旺盛,其内部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的运动都很强烈,运动速度可达到25 米每秒,受其影响产生的地面风速也很大。另外,因为下沉气流在到达地面时是向四周扩散的,并随着风暴而移动,因此地面风向多变。基于上述原因,雷雨大风造成的损失不容小觑,在雷雨天气多发季,大家务必要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

  筋斗云的幕后推手

  虽然猪八戒出行时的风力可达10 级,但与孙悟空的筋斗云相比, 仍然相形见绌。在第三回,孙悟空“纵筋斗云,霎时间过了二百里水面”。筋斗云的构想来源于高空中的毛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海拔5 千米以上的高空中,有毛丝般的纤维结构,看起来像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只要持续观察一会儿,大家便会发现,毛卷云的移动速度非常快。因此,表面上看,孙悟空是“驾云而驰”,实际上是“御风而行”。那么, 是何种力量推动毛卷云快速移动 的呢?

  在此不妨通过风速来一探究竟。明清时期的度量单位为“里”,1 里约为576 米。若将 “霎时间”按5 分钟计,那么筋斗云的移速约为384 米每秒,与一个标准大气压、标准温度下的声速相仿。由于近地面的土壤、山峦、植被以及建筑物等会阻碍空气的流动,所以风速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大。在对流层顶部附近,有狭长而蜿蜒的高速风带(宽度为100 ~ 500 千米,长度为几千千米),其中的快速气流在气象学中一般被称为高空急流。高空急流中的风速最大可超过100 米每秒,虽然比筋斗云的速度逊色了一点儿,但却是自然界中风的王者。由此看来,推动毛卷云快速移动的应该是高空急流。

  高空急流中最常见的当属副热带急流和极锋急流。在北半球,副热带急流在北纬30 ° 附近, 高度约为13 千米;极锋急流在北极附近,高度约为10 千米。副热带急流主要出现在冬季,风速比极锋急流小一些;极锋急流冬季强而夏季弱,冬季偏南而夏季偏北。急流的形成与急流两侧的气压差有很大关系。比如,在冬季,极锋两侧的气压差很大,气压梯度力很强,在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的共同作用下,极锋附近的高空中就会形成风向偏西、风速很大的急流。

  人类接触急流的历史比较短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轰炸机自东向西飞往日本,执行占领某岛屿的任务时,偶尔会遇到强的偏西风而被迫返航。此前,在对快速移动的卷云进行地面观测时,气象学家已经推测出高空中可能存在一种非常强劲的西风。飞机的使用给了人类与急流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从而有力地证实了这一推测。现在,大家已经知道,飞机向东飞行时,要利用急流来加速;向西飞行时,则要尽可能避开急流。

  鬼怪出没时的旋风

  在第六十九回,猪八戒从出现时间、风、云等角度阐述了妖和鬼的辨识方法。

  八戒道:“……鬼乃阴灵也,一日至晚,交申酉戌亥时方出…… 就是鬼, 也不会驾云。纵会弄风, 也只是一阵旋风耳,有这等狂风?……” 通过八戒的话语, 可知“ 旋风”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出现时间为午后到前半夜,出现时空中无云且持续时间  较短。

  那么在气象学中,这种旋风是哪种风呢? 很多人认为是龙卷风, 其实应当是尘卷风。尘卷风往往出现在晴热天气的午后, 持续时间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来去匆匆,这与书中的描写非常吻合。

  烈日炙烤着大地, 让地表温度持续上升, 炙热的地表不断加热其上方的空气,形成“ 上冷下热” 的不稳定层结状态。地表上方的热空气以热泡的形式上升, 近地表处则由于空气稀薄而形成低压, 于是周围的空气就会补充过来, 不断向热泡处汇聚。由于受地表各种“障碍物” 的干扰, 前来汇聚的空气很容易“ 跑偏”, 于是上升的空气发生旋转, 尘土、灰沙以及其他轻细的物体便随风卷起, 形成尘柱, 这就是尘卷风。从形成过程可以看出,炎热、干燥是尘卷风产生的必要条件, 故而, 它最容易出现在夏日的午后。

  如何区分尘卷风和龙卷风呢?

  首先,尘卷风气柱的旋转始于地面,向空中延伸,故而呈现倒锥状外形;而多数龙卷风形成于雷暴云的底部,气柱的旋转始于雷暴云中,向地面延伸(未必接触地面)。其次,尘卷风是一种小尺度的对流旋涡,直径只有几米,可见高度为几十米;而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空气涡旋,风力可超过1 2 级,一般伴有雷雨、冰雹等。正因为尘卷风的尺度比龙卷风的小,因而破坏性也小很多。从视觉而言,区分尘卷风和龙卷风的简单方法是:尘卷风的上空晴热少云,而龙卷风的上空乌云密布;尘卷风由地面向上攀伸,而龙卷风从云中向下延伸。

  《西游记》中还描写了其他风,如黄风怪制造的黄风不仅风力大,而且夹杂着沙尘,吹得孙悟空眼珠酸痛、冷泪常流;赛太岁的紫金铃可让红火、青烟和黄沙一齐滚出,吓得孙悟空赶忙摸了两个鹅卵石塞住鼻子。很显然,这两次大风的描写都来源于自然界中的沙尘暴。沙尘暴影响大、范围广,已经从大风中析出,作为一种单独的气象灾害,在此就不赘述了。

  总之,万种“风”情在《西游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体现了古人对天气现象观察之详细、了解之深入。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将风这一天气现象运用到了神魔小说中,惹后人无限遐想。

  【责任编辑】谌 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