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属于“情商税”产品

  • 来源:销售与市场
  • 关键字:消费,市场,“情商税”
  • 发布时间:2022-09-25 19:17

  消费市场日渐迷幻。

  相对低客单价产品被卖高价时,命运迥然不同: “雪糕刺客”被群嘲,钟薛高万万没想到在2022 年的夏天会被一锤再锤,舆论毫不留情;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尽管大米不便宜,大家却仍喜欢“四买大米” 和“谷贱伤农”的故事,抢着掏腰包。

  坚持低价的产品处境也不同:

  坚守平价路线的鸿星尔克、白象、蜜雪冰城、雪莲等,从默默无闻到火爆全网(虽然在势能爆发后部分滑落);同样低价,主打美妆护肤平替的国货品牌却遭遇危机,包括完美日记、花西子、colorkey 在内,均有不同程度的份额下滑。

  平替这条路就不通吗?作为戴森吹风机平替的徕芬,一手握抖音电商直播红利,一手切理性消费高性价比,销量迅速走高。号称国货“阿玛尼”的白小T,今年3 月的营收额达到了5000 万元,同比增长22 倍。

  相对高客单价产品也有冰火两重天:

  疫情之下,顶奢品牌一路逆市涨价,销量不降反增;也有品牌没有顶住高价,比如喜茶彻底降价,现在新品比乐乐茶、奈雪还便宜不少。

  在消费市场跌宕起伏的背后,我们更应该关心大众消费心态的本质变化,需求端的种种现象正是这些趋势性变化的折射。

  大趋势:理性账户和感性账户割裂

  传统意义上,产品价值= 功能价值+ 情感价值。功能价值指为产品功能付出的代价,情感价值指为情感满足付出的代价。以往,人们看待一个产品会把功能特性和情绪满足放一起考虑,然而随着消费市场的日益成熟,同一细分品类遍布多种不同产品或服务、消费选择变多和信息源增加,人们也更清楚和了解自身需求,且会根据细分需求做出选择。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决策中,更倾向于把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分开,也就是说,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可以通过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分别实现,而不是混在一起。

  产品价值≈功能价值or 产品价值≈情感价值

  如果追求功能价值,消费者就启动自己的理性账户付费;如果追求情感价值,就开启感性心理账户付费。理性账户是指为了实现目标产品功效而付出的最低代价,一般会谨慎考量、多家对比,以求付出最小代价来获得最大收益; 感性账户是指为了实现情感最大化满足而付出的代价,是为满足某种情感而进行的消费,首先考虑的不是物质代价,而是实现情感满足。

  智商税和“情商税”,一走低一走高

  两个账户掏钱的逻辑不一样,支付意愿也完全不同。消费者启动理性账户消费,主要是为了完成某一任务而向解决方案付费。以前,大品牌因为知名度高和实力雄厚,更容易获得信任分,新品类、新技术或拥有独家原材料的产品,也容易获得更高的支付意愿。因为人们认为这些因素能更有效地完成某一任务,虽然这些因素是否真能发挥作用谁也说不清。说得不好听一点,确实存在不少智商税,由于顾客缺乏对解决方案成本的判断能力,花了冤枉钱。

  然而,随着消费市场的多元化,信息更公开透明,人们也更愿意理性衡量投产比。因此,功效型的大牌平替更能获得人们的青睐,比如3C 数码家电、一般日用品、美妆工具类产品,等等。当然,这些品牌通常走性价比路线,更多靠供给端的规模效应(比如供应链优势、运营效率提升)来获利。

  而如果要靠消费端获得充足的赢利空间,除了最顶尖的全球品牌之外,还有就是为情感付费。在过去一年中,由于大环境原因,人们的心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因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加剧,所以希望能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强的把控力,生活花费也更加谨慎;另一方面,情绪敏感容易波动,在种种外界刺激下,对情绪疏导、情感安抚、内心排遣等有强需求。

  因此,理性需求收敛,但情绪需求放大,人们更愿意明知溢价而支付,实现情绪的最大满足,稍微对应一下,就是甘愿交“情商税”。

  比如星巴克。都在说星巴克失去“90 后”和“00 后” 是因为品牌老化土气,联名做得没有manner 好,也有人说第三空间空置是因为受疫情的影响大。但别忘了,星巴克可是很早就开始玩私域会员和外卖的品牌。其实,本质原因不是品牌老化,而是随着品类进化,人们消费的心理账户变了,在特定的人群中,购买现磨咖啡,也逐渐分割为感性账户和理性账户。

  小众独立咖啡、精品咖啡代表的感性猎奇和格调消费仍属于情感满足,这和日常提神醒脑的外卖咖啡逐渐区分。前者要更贵、更独特、更有新鲜感,而后者要更方便和更便宜。一旦连锁咖啡品牌划入了日常理性消费的账户,学生、职员都开始点外卖拼团,那么在乎的就是性价比。人们喜欢manner,根本原因不是因为众多的联名,而是因为很便宜。

  星巴克的规模和体量在那儿,如果走高端小众路线,无疑会账打不平;走低端路线,又会有一批本土运营效率更高的竞争对手,两难就在这儿。

  敢收情商税的产品,击中了哪些软肋

  到底消费者会为哪些产品心甘情愿奉上情商税呢?人们都在说情绪消费,到底是指什么样的情绪?

  大家为鸿星尔克、白象、雪莲去野性消费,是为品牌的做法而受到感染,这是情绪消费的最明显体现,但来得快去得也快,可能过一阵就没了。东方甄选与这些野性消费有所不同,可以把整个直播间看作一个产品,在这个产品里,持续有情绪输出的内容。

  我们今天来聚焦讨论更稳固、融入日常习惯、融入产品或服务的情绪消费。哪些产品或服务能让大家明知是情绪价值还愿意为此付费呢?

  简单来说,三个词:任性、温暖和躺赢。

  任性:偶尔小放纵或小沉迷

  现在人们压力大、被规则束缚、为生活所迫,在职场和生活中都需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但人人都需要情绪出口,相比情绪崩溃,小任性一把去买买买来疏解情绪,明显成本更低。

  先说偶尔。用户想要任性消费一把来获得情感满足,是偶尔发生而不是日常行为,别认为应该经常如此。比如钟薛高,上架电商的钟薛高,是偶尔任性,行得通;便利店冰柜的钟薛高,是日常消费,就不能轻易刺到别人。喜茶也是如此,要做规模和销量,就得进入日常而不是偶尔奖励的心理账户。

  有人说,那是因为不同阶层和收入的人群,对消费敏感性不一样,确实,同一个产品,有人可以当日常,有人可以当任性。但是,每个价位段的产品仍有任性和日常之分,比如在奢侈品里,相对耐用、低频购买的包包和手表仍是主流。

  再说小放纵。是指让感官层面充分得到满足,嗅觉、声音、触感、味觉、视觉都能给大脑带来愉悦。通常,产品或服务能占其中一个就有机会获得情感满足溢价,占得越多,溢价越高。总结来说就是一种风格+ 多重感官体验。

  最后是小沉迷。主要指沉迷于个性化的兴趣,因为兴趣相投,用户会把精神领域的爱好投射到产品和品牌,就更容易建立稳定的情感连接。

  温暖:细微呵护个人情绪感受

  相对于任性,温暖是更长线的需求。比如当我们在一个热点新闻之下,为了寻求身份认同,愿意把那些个人化、个性化的情绪细节删减掉,去跟一个群体寻找交集、寻找情绪共振,一种共同的情绪覆盖的人群越多,也就意味着人们为了归属感,删掉的个人情绪细节越多。

  而这个趋势,也带来了另外一种趋势:在公共场域之外,每个人在生活里,会需要加倍找补过来,需要更细微的服务去回应自己在大共同体里删掉的情绪和感受。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时时温暖的弱关系其实是缺失的。这段缺失也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拥有更有人情味儿的产品和服务。

  和温暖挂钩,大家能想到的可能更多是精神文化产品或者非实体的服务,比如助眠音乐、治愈型旅行等。但无论哪一种产品或服务,都会让人感受到温暖,这是赢得好感和忠诚最简单的方式。上海在封控时奢侈品品牌会给大客户送下午茶点,而做得好的社群团购,几乎每一次沟通,都能让人感受到电商客服一板一眼之外的温暖与妥帖。

  躺赢:购买的时候已经赢了

  在消费语境下,指的是购买那一刻能想象到自己已经赢了。人远比自己想象的更会为想象买单,能不能让我们躺赢,核心是能不能给到很容易赢的笃定预期。

  奢侈品:马上就能被明显注意到且在人群中被高看一等。

  减肥产品:明知风险还是跃跃欲试,因为觉得吃了马上就能瘦。

  私教课:好几万元不能打水漂,肯定会去健身,然后练出马甲线。

  东方甄选:打开直播上课有所收获,而不是刷抖音纯粹浪费时间。

  各种线上课、培训:加了社群和老师微信,肯定能督促自己每天学习打卡。

  变成更好的自己,永远是人类最本质的消费需求,关键在于产品或服务能不能给出肯定能达成的暗示,且让人坚信不疑。要么结果看起来很容易达成,要么结果看起来不容易达成,但可以把产品变为服务,加入足够的外力支持你达成。

  结 语

  当然,并不是说聚焦功能价值,就不能赢得市场和利润,只不过一旦消费者启动理性账户,品牌方就会赢得更加艰难。价格、供应链、品牌认知都不能成为短板,才能在综合考量中胜出。而如果让消费者被产品或服务的情感击中,开启感性账户,则更有机会发挥长板效应,把情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以此获得赢利空间和护城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