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9宗罪
- 来源:女报•时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微博,小S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2-23 16:18
废话连篇
连王菲在微博上都成了话痨
@Veggieg:最喜欢起来先刷会儿屏了,然后再该干嘛干嘛~嘻嘻~~
@小S:人生~//@sydniQ:感同身受!//@范晓萱:真真切切!//@大S:有些人认识好多年却觉得陌生,有些人见一面就像认识了几辈子,这叫缘分。有些时日闷得发霉,有些大事一夕发生,这叫天意。有时心小得连一个眼神都容不下,有时心大到天塌了都从容不迫,这叫历练。勇气能带你得到智慧,懦弱带给你更大的懦弱。
@梁朝伟回复@嫩嫩鸟:oh……是吗?//@嫩嫩鸟:Tony!我爱的两个男人都是627 生日。
据说,刷屏是存在科学依据的——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机构发现,博客的热门程度和博客的质量其实关系不大,而是和更新速度密切相关,在信息碎片化传播的微博时代,以量取胜尤其关键。所以微博在中国诞生不多久,网友就依据“高峰期一条微博在粉丝首页停留的时间只有十秒钟左右”,总结出了“一个专业的微博应该24 小时在线滚动播出”、“粉丝过万一定要刷屏”之类的道理。微博天生适合懒人和话痨。但问题是,你得“痨”得有技术含量。微博中的名人话痨数量尤其可观,连酷到生活中以为不会一次性说出10 个字以上句子的王菲,都成了贫嘴型话痨,自称喜欢起床就刷屏。像姚晨“感恩生命,感恩世界,感恩所有,感恩节快乐,亲爱的博友”这样的句子居然被转发3000 多次,就连“阳光真好,搬张凳子,到阳台去进行光合作用喽”都算是相对有营养有趣味的了。大S 在菲律宾事件发生后,号召大家分享自己做的善事,然后逐条回复“Good!”这屏也未免“刷”得太初级阶段了。北大教授于长江怀疑,名人微博背后是不是有一个专业枪手团队,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更新微博?他甚至预测微博枪手可能会成为一个产业。“名人说很多挺无聊的话,但也满足了一部分人对名人日常生活的好奇,让公众觉得名人在和他们面对面分享。”
可怕的是,微博的负面元素如果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的主向,当大家都认为我必须以毫无营养的、调侃的甚至恶俗的方式来取悦关注者,实际上他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扭曲。有微博网友直接说,决定退出这个废话连篇的世界。当你被无效信息、无病呻吟、无事生非所围绕,会降低自己的智商和趣味。
2 宗罪
暴露隐私
梁文道说跟微博控吃饭会提心吊胆
@陆川:其实汤唯身上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气息,很硬,也很特别,欣赏她。她的被禁,坊间有两种传说,一说是不赴某位高官的子弟堂会造成;一说是某女演员游说某位高官,假借民意动私刑。反正汤唯出局了,判的是无期,因为没有行文,也就无法平反。
@赵庭景美:早上我回家,看到床上@北京陈青蓝和@爱伺机摸人裸在我的床上。几个月前的微博捉奸门无疑是当时最轰动的网络事件,无数网友坐等直播,赵庭景美成了超人气博主,连“陈世美”和“小三”都被人肉了出来———对新浪微博来说,这真是一个出奇制胜的“广告”啊。普通人泄露隐私已经如此激动,名人就更让人热血沸腾了。比如,陆川微博被网友解读为暗指章子怡“陷害”汤唯,高群书微博爆出寇世勋包二奶等等。
从没有哪种工具像微博这样,迅速催生大批“暴露狂”和“八卦专家”,24 小时以滚动出卖自己和他人的隐私为乐。见了谁、吃了啥、做了啥,任何一句对生活状态的描述,都可能正在泄露个人隐私。梁文道曾说,跟微博控一起吃饭的话会觉得忧心,“吃到后来你会想这些人在写什么呢?多半是在写刚才饭局里头我碰到谁了,他又讲了什么。结果有时候你原来饭桌上说的话,或朋友间谈一些什么事,你原来没打算这个事情是要公开的,结果他就公开了。”洪晃也曾在微博里提及,尽量不会记录私人聚会,否则就不会再有人跟她吃饭、聊天了。
泄露隐私是一种微博恶习,也是一种传染病。检讨一下你自己,你已经被感染了吗?
3 宗罪
非理性愤青
骂社会骂制度骂日本成了流行?
@咏温暖:(评任志强晒女儿书柜照)想一想山区里那些一辈子不能拥有一件玩具的孩子吧,你家女人未免有些奢侈。
@听雨声平平:从今天开始大家都不要买日货,理由都知道的,买一件日货就是给日本军舰贡献一颗螺丝钉!
@刘晓庆:如果中国人1 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如果6 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一半的人失业。如果1 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结构彻底瓦解!不用你上战场牺牲,就能重创日本经济。如果你是中国人,愿不愿意都要转发,也许你发布一次,就牵动日本的神经!
@钟小靓:中国的体制问题的受害者……//@就是愛-哇-:为什么有人贩子,那是因为有市场,为什么有市场,那是因为没文化,为什么没文化,那是因为穷不能受教育,为什么不能受教育,那是……
中国一向盛产愤青。用王小山的话说,不是因为有了微博才有了愤青,而是什么年代都有,100 年前还有愤青要保卫大清朝呢!只不过,微博让曾经潜伏在水下的愤青们一下全冒了出来。
每一种工具手段其实就对应一种内容,像微博这种简短的、单句式的、频率很高的形式,就很适合愤青情绪的表达。社会确实需要有人来针砭时弊,微博世界简单且情绪化的宣泄型针砭时弊,放到社会总体平衡里都不是坏事。
问题是,微博上的愤青们往往不像“针砭时弊”这么高尚。他们首先把自己包装成爱国主义者,以骂政府、骂社会作为技术手段,终极目的也就是“骂”而已。出了事骂社会是非理性愤青的惯用招数。幼儿园屠杀案,怪社会;有人杀了自己小孩,怪社会;人贩子多,怪社会……不是社会没问题,但并非所有坏事都该怪社会。有人说,无能的人才怪社会,有能量的人亲自去改变社会。
我们是为了谩骂本身,还是为了改变世界?中国一直不流行“改变世界”的,更优化的方式是明哲保身、识时务者为俊杰。不仅要承认世界不可改变,还要负责嘲笑那些怀有改变世界这种“邪念”的人。维基百科有个词是“修理地球”,这是典型的西方思维,而微博上的愤青,光谩骂了,什么也没做。有条转发率接近5 万次的微博说得很精准:“我们恨贪官,又拼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削尖脑袋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这种骨子里的自私,才是我们真正该反思的。”
4 宗罪
炫耀装B
和明星装熟、装高雅、装环保……
@郭敬明:朋友告诉我“怎么的了突然日本街上便利店杂志摊书店电车站就都是你的那张脸了啊?”,“坐JR 线和东京METRO 也能看见你的电车广告呀”,“真的是哪儿哪儿都是啊,同一本杂志还一摆摆一排”。最后结论“你不是被国际通缉了吧?”
@吴虹飞:在他远离时,我会思念他。如果他离开,我会停止所有劳作,只会哭泣。朋友们束手无措。他太天真,还不懂得悲伤何义。多么美好的,伤人却浑然不觉的年轻。我过不好了吗?
据说明星微博是这样写的:每天必发一条道早安的博(需感谢阳光和清晨);发一条努力工作的博(需附自拍);发一条人生感悟的博(需明媚忧伤);转一条仁波切或蔡康永的博;转一条爱护小动物的博;转一条星座博;把和其他名人互动的留言回复到页面;发一条用餐或娱乐的自拍;发一条道晚安的博(需感恩憧憬和加油)。以至于豆瓣上有人评论,在新浪微博逛了逛,那儿真是个很不同的世界。每个人都与人为善,都充满爱心,都关心小动物,都爱国。
我们需要人文关怀,不反对环保低碳,但用它来装饰人品,就像在一则公益宣传帖的最后,加上一句“不转就对不起你的良心”或者“不同意就表示你没人性”,变成一种道德绑架。
要内心荒凉到什么程度,才能靠饭局照片和明星合影来彰显自己光鲜的生活方式;生活无趣到什么程度,才能靠斗嘴逞凶来寻求刺激和发表个性;自我卑微到什么程度,才能靠粉丝数量来冒充自信,微博就是一种病。某知名文艺女青年的微博成了她的恋爱博览会,24 小时滚动直播她和同居男友的情爱实况。“我喜欢他的事,被他知道了。”“一早去上班,他会说,老婆,我爱你。”“他太忙了,我们都没时间过性生活。”“他说过的,你要拉开窗帘,不要整日坐在屋里。他知道我记得这些话吗?”“我时常觉得自己不好,自己太自私,自责,内疚,时常过虑,进而生病。”于是,她交了个小男朋友,她要和男朋友分手啦,全世界都知道了。更极品的是,她把男友的照片和电话公布到微博上,号召博友们发短信告诉对方,我爱他。过一阵又说,告诉他,我不爱他了。还有众多好事者发短信参与,并赞她“敢爱敢恨”,看到这些被迫欣赏肤浅的隐私,低劣肥皂剧直播,真让人怀疑世界怀疑人生。
微博著名“女流氓”琦殿总结说:“人们都在装,我在微博装自己不那么白痴,在饭否装自己不那么刻薄,在豆瓣装自己不那么难以接近,在校内装自己不那么浪费时光,在男人前装自己不那么胖,在女人前装自己不那么荡,在独处时装自己不那么骚,在朋友前装自己不那么狂。总有一天,我和我以及我的我们相遇,希望他们力尽而亡,死得其所。”装可以,但别装得太过,收不了场,别被粉丝宠坏了,别把自己惯坏了。
@郭敬明:朋友告诉我“怎么的了突然日本街上便利店杂志摊书店电车站就都是你的那张脸了啊?”,“坐JR 线和东京METRO 也能看见你的电车广告呀”,“真的是哪儿哪儿都是啊,同一本杂志还一摆摆一排”。最后结论“你不是被国际通缉了吧?”
@吴虹飞:在他远离时,我会思念他。如果他离开,我会停止所有劳作,只会哭泣。朋友们束手无措。他太天真,还不懂得悲伤何义。多么美好的,伤人却浑然不觉的年轻。我过不好了吗?@周立波:网上骂娘的那些非主流贱民,在现实中就是天天被人骂娘的可怜虫!我同情你们!我就是上帝为你们打开的那扇窗,向我开炮!尽情地骂吧!只要你们开心我就放心了!
5 宗罪
泼妇骂街
周立波郝蕾等吵架大王
脱颖而出
@周立波:网上骂娘的那些非主流贱民,在现实中就是天天被人骂娘的可怜虫!我同情你们!我就是上帝为你们打开的那扇窗,向我开炮!尽情地骂吧!只要你们开心我就放心了!
@郝蕾:我都跟你们说睡了!他妈的,他是个龙的传人就会站起来!但丫不是!他不是中国人,它是河南人!我历史学得好着呢,忍了太久了,是不是我没有感受,还是你们太肆无忌惮?留下的还是我一国的,你呢你河南人吧?
从“网络公厕论”、“自宫论”到与方舟子等人的骂战再到宣布收官,周立波在微博和娱乐版面上总算成了比现实中红上很多倍的风云人物。有媒体评论,这位不敢脱稿上台的“脱口秀”主持人,在微博世界的本色演出才表现出了真正实力———虽然依然看不到他的口才和智慧上的优越性所在。眼下,在“吵架帮帮主”一职的争夺中,周立波绝对是头号种子选手,曾经连续3 小时刷屏30 多条微博狂骂河南人的郝蕾,和胡歌掐、和任志强掐、和伍皓掐、和逆风蝴蝶掐不停的王小山,把吵架尊称为“辩论”的罗永浩等“九袋长老”都不敌败下阵去。
微博界持续不停的骂战成为一向言辞犀利的89 后作家蒋方舟逃离的原因之一:“你骂谁就像站在他们家门口骂一样,逼着他回应。微博让人与人的距离太近了,就是熟人建立起来的社区,是容易引起争端的环境。”
为什么有人微博上吵架成瘾?无非是争夺关注度和注意力,以此满足个人某种私欲的手段之一,就像凤姐、小月月等审丑现象的出现一样,都是这个时代所给予的。
自从上了微博,我们再也没法看电视剧了,因为大部分电视剧的剧情都不如微博上这么跌宕起伏、这么出乎意料、这么洒狗血。
就像《双面胶》和《蜗居》的编剧六六在微博上发表因为喜欢蔡琴而讨厌杨家昌(事实上是杨德昌)的电影,被作家李师江等文艺界人士骂“庸俗”“脑残”,她就愤而反击,说同行是嫉妒她占领了市场,她从未热爱文学,但文学却总是偏爱她。
这个故事的爆点就在于有网友真诚地问:六六,文学什么时候偏爱你了,只是电视机前的大妈大婶偏爱你吧?又或者,你瞒着我们偷偷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6 宗罪
胡乱吹捧
每部新片都能在微博上获得交口称赞
@魏君子:《坏品味》和《鬼玩人》是每个有理想的电影青年都可以做到的事,只要你敢想,敢做,敢坚持,即便是在现在的中国,我觉得也可以实现,不信请看看筷子兄弟的《老男孩》。
@韩轶小红导演:肖央,有才,有才,有才。目前11 度青春就两部能看,《老男孩》最好,特别好,灵气毕现,非常有情怀的导演。都快爱上他了。张亚东第二。
都说短片11 度青春之《老男孩》的精华是片尾曲,很感人,不过好事者考证,这首歌原来也是一首日本歌曲旋律的山寨版,连编曲都没变。当然又有人会说,感人的是歌词。好吧,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老男孩》等影视作品爆红的营造方式,预示着一个信号,如影评人刘子骥所说,电影宣传的微博时代开始了。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哪个人没一些人脉关系,导演、编剧、影评人、媒体原本就是息息相通的小圈子。一部新片上映前,惯例是要召集这个圈子里的人进行看片会。被邀约了,自然不能不去;看了,自然不能不评论几句;受邀评论,得多大勇气才能当着主人家的面说出“这是个烂片”这种话呢?从不置可否到避重就轻,最后演变为夸张鼓吹,明着是在比电影,其实是在比主创人员的人缘。问题是,夸的人多了,很难分辨是真情流露还是虚伪奉承;而有些人夸得太猛,不免让人疑惑,真喜欢和假捧场是三七开还是四六开?有人说,微博终于升级为购物台,遍地侯总。刘子骥总结,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极不自信又渴望获得非法赞扬。导演王巍则说,这些作者作品都不讨厌,但大家争相吹捧让人胃酸。
《狄仁杰》试映后,媒体影评人交口称赞;《山楂树》试映后,媒体影评人交口称赞;《剑雨》试映后,媒体影评人交口称赞。影评人张小北认为“交口”是一个娱乐圈流行的新词,每当一部电影出来,领了观影费或被导演托付了伟大友谊的达人们,就开始在报刊、博客和微博上交口称赞,简称交口。交口必须公开,片子好不好私下再说。有人则调侃,交口是一个人,每当有新片它就专门负责称赞。歇斯底里连篇累牍排山倒海地歌功颂德,微博实在是中国人情社会的真实写照。只要一坨坨大片扎堆上档,可以肯定,新一轮微博讴歌大赛又要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7 宗罪
无聊转发
你的个人观点死哪去了?
@转发微博:转发微博。//@微博风云榜:刚才收到父亲一封邮件,让我务必转发给朋友们。在这封邮件里已有全世界近500人签名,但我觉得用微博的形式能让更多人看到!所以无论你看过与否,please signandsendon,this is serious.
@云者Greas:转发微博。//@时尚八卦:老张、老王两村民到村委会办事,看到墙上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一句名人格言:“人的一生不是燃烧,就是腐朽。”老张不解其意,于是问老王,老王解释道:“燃烧就是火葬,腐朽就是土葬。”
微博怪现象里就有“微博转发狂们”这群人的存在,他们懒得连续100 天发微博去搞一个“微博控”勋章回来,也不屑于啰嗦一两句早安、晚安这样无聊的话去取得好人气。他们讨厌别人说自己没有观点和态度,因为在这群人眼中“转发微博”就相当于论坛帖子里的“顶”。于是也就不奇怪微博上专门有人注册ID 就叫做“转发微博”,经证明该微博人气颇高,所有微博一律转发。
无聊、缺乏乐趣、生活过于平凡、没有新鲜事、懒得打字、不想表述观点……是微博转发者们共同的心声。有人评价他们是“只会转发微博的植物人”、“人生必须要靠一条条微博才能形成存在感”。对此,有很多转发小组成员表示不忿,一些人表示如果微博内容里充斥各类敏感词,少不了被和谐甚至遭到跨省追捕的命运,而转发微博是最保险的手段;有人认为,转发微博很崇高,因为它能够帮助弱势群体壮大声势,转发微博可以控诉某类暴行;还有一些人认为,微博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自己的大、小Boss 都在好友关注名单不说,就连老爸老妈都赶着潮流加入微博的行列,每天总要发点什么哪怕是垃圾和废话,如果连续几天不更新,别人会以为自己出现什么重大险情了。当然,更多人转发微博是手痒的表现,当你面对一条好笑又有趣的微博内容时,总要做点什么来表示自己的态度吧,每天不转发个几十条微博,实在对不起自己下载在手机里的微博软件。
人总是乐意通过别人的喜怒哀乐去反观自己的生活,当遇到有趣或者灾难这样的事情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将这件事拿出来与别人分享,通过交流获得某种心理补偿。所以,如果生活确实无聊,而你又想表明自己活着最好方式就是转发微博。
8 宗罪
心灵鸡汤
蔡康永进入微博都成了知心哥哥
@早安-晚安-心语:人最悲哀的,并不是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浸于昨天的悲哀之中。人最愚蠢的,并不是没有发现眼前的陷阱,而是第二次又掉了进去。人最寂寞的,并不是想等的人还没有来,而是这个人已从心里走了出去。
@精彩语录:其实,我很累了,我习惯假装坚强,习惯了一个人面对所有,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怎么样。有时候我可以很开心地和每个人说话,可以很放肆的,可是却没有人知道,那不过是伪装,很刻意的伪装;我可以让自己很快乐很快乐,可是却找不到快乐的源头,只是傻笑。
心灵鸡汤在中国很吃香。
微博世界里心灵鸡汤阴魂不散还泛滥成灾,任何时刻查询最热门转发微博,其中心灵鸡汤式的微博绝对大面积占领排行榜前十。做作文、矫情文、知音体在微博中被人打包压缩成句子和片段,它们大量存活于精彩语录、经典语录、早安-晚安-心语里。
就连在节目中充满叛逆范儿的蔡康永在微博世界里也沦落成知音大哥哥频频发出“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说着“生活中老是有人在找你麻烦吗?想一下金庸《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田伯光、风清扬三人的情节吧:田伯光每砍令狐一刀,令狐接不住招,就进山洞去求教风清扬,终于一步步练成了绝世高招。如果没有讨厌鬼像魔鬼教练一刀刀砍我们,我们可能就没有动力这么积极地练功吧”等励志和振作精神的句子。而被称为地产界狂人的任志强,在现实世界批量贡献狂妄语录,进入微博世界也走起知心大叔路线了,经常转发一些“愚人向远方寻找快乐,智者则在自己身旁培养快乐。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快乐”之类的“读者体”微博,有时候还亲自给博友开小灶炖心灵鸡汤,手把手教博友如何面对现实中的不公平。
人人爱转鸡汤文。当一个人物质层面得到满足时,必然需要精神层面能同步到物质一样的高度,如果现实不能满足你,就只能寄托在一些灵魂解救的温暖文章。再说,很多人还是乐于沉醉在美文体验的快感里,很多人愿意为赋新词强说愁,痴迷于精美句子制造出的语言情景,借此标榜自己的文学品位。
不过,在多数网友的眼中,心灵鸡汤文算是微博界里的一朵奇葩,再怎么做作矫情也比通篇教你玩转社交、取悦老板、升职加薪这类的内容更有看头和文学造诣。看来,微博世界里这锅鸡汤还将持续热卖下去。
9 宗罪
故弄玄虚
“我有一个秘密”比
“I have a dream”更流行
@吕堃坤:原来惊天大新闻是这个!太让我意外了!额……神哪,什么事都有啊!
@新浪河南:刚有网友私信过来,近日香港娱乐圈的这个爆料,我吓傻了。太猛了!还是等待确切的证据出现吧。如果网友说的属实,这条爆料也比艳照门要震撼多倍。“我有一个天大的消息,不过现在还不能说”、“想知道一个惊人的八卦吗?零点后发布”,有人说看到这种微博时,通常第一反应只有一个字“贱”。但更“贱”的是,围观的人还真就等着了。依照供需博弈论,八卦到底有多稀缺?乃至这种炒作方式能百发百中,令人趋之若鹜。微博原本就是个最大的八卦炮制器,这上面没有秘密。哪怕你把凌晨三点的骂河南人还是骂老板或者和某人调情的段子都删除了。媒体人最爱的广告词,莫过于“本期刊物有某某人的某某消息,明日出街”。有些媒体人士直接把还未进印刷厂的校样都先发上来观摩。路人动辄“我有一个秘密”,比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都流行,秘密这个词就等同于“没秘密”,别期待,期待你就输了。
最下流的炒作还是以讹传讹。第一个典型案例发生在去年11 月2 日晚,一条“明天各大娱乐版头条将有颠覆香港娱乐圈大八卦”的微博,几乎万人空巷,多少人表示要“坐等八卦”。以这条劲爆度超过艳照门、威力堪比蘑菇云的八卦为主题,人们的编剧情结达到巅峰。从富商、女星的桃色绯闻,到古天乐、李泽楷的断背猜测,最悬疑甚至也是流传最广的一种是:张国荣复活。连香港娱乐记者都打电话问内地娱记:到底发生什么事了?该小说的结局至今莫衷一是,坊间流传版本之一,这是某厂商对微博影响力的一次演习,据说厂商很满意。如果这是真的,正如彭浩翔所评:还能再下作些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