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会说话

  • 来源:安邸AD
  • 关键字:建筑,茶杯,茶
  • 发布时间:2022-10-31 19:50

  建筑基本上是某种东西的容器。我希望他们喜欢的不是茶杯,而是茶。”——谷口吉生

  建筑和空间像是一个容器,里面是生活与现实、理想和梦。现实是什么?当代建筑大师、现年80多岁的Moshe Safdie在接受某次专访时曾提到他在29岁完成Habitat 67项目及之后的经历,也许能回应这个问题:他一直在解决人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论居住空间的大小,人居是需要自然相伴的,这个观点在他新出版的半自传回忆录《如果墙壁会说话》(If walls could speak)提及。只可惜当年人们大多关注的并非建筑人居需要自然的现实。但是在近年来,从生活、居住与自然、建筑、室内到物之间的关系都被人们重新审视,也因为这种重新审视使得装满现实和梦想的“建筑”与“家”的容器,出现了不同与以往的面貌。例如知名丹麦建筑师Bjarke Ingels在2019年完成的Copen Hill新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同时可供人们滑雪和攀岩。这个项目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人们对自然的需要从未消减,同时此项目的完成也代表了当代技术让建筑为人们带来更多生活的可能,实现了人对自然的现实需求和想象。

  在本期专题,我们采访了三位建筑师,他们近来都完成了最新的“容器”设计,同样为生活服务,不仅如此,更装满人对居住生活的梦想。Chris Hardie所属的SHL建筑事务所曾经在全球设计30多座图书馆,挪威奥胡斯美术馆也是他们的杰作之一,最新作品“上海图书馆东馆”善用光线让大型公共建筑的材料、空间及其中人的活动之间产生独有的亲密互动及感知。因为图书馆在现代生活场景中的角色不同于以往,对于曾大量完成此类型建筑的Chris Hardie及其团队而言,他们必须赋予图书馆“市民会客厅”的当代功能——此时建筑除了满足现实功能需求外,也引导人们的生活因建筑而充满新的趣味。在北京,建筑师张永和完成了他少见的私宅项目“环宅”,他带着对四合院的独特记忆及情感去改造这座“比传统四合院还传统”的作品,太阳光的一日轨迹是他的灵感来源之一。曾打造了许多公共建筑项目的建筑师柳亦春在河北金山岭古长城一带的“上院”项目,是一座沿着山势坡度“镶嵌”于半山被“拆开”的建筑体,“院”“台”“堂”融于山石之间,却又在宁静致远中能俯瞰山谷,远眺长城遗址和自然,建筑的透明性让光线仿若在其中施展魔法,建筑内部所采用的天然石、人工混凝土与建筑外部的山石相呼应的细节也因光而有所变化。这番景象正如同勒·柯布西耶所说:“建筑是光线下形状正确、绝妙又神奇的游戏。”对于本期专题所介绍的三场“游戏”,生活的现实和梦想都被承载其中。

  家作为容器,也是如此。本期来自漳州、中山、温州的三个家都充满了主人对家族、家庭的情感和梦想:年轻时在外拼搏的三位主人回到家乡安家,对他们而言,这个家是对过去生活的总结,也充满对美好未来的计划和期待。在Pierre Augustin Rose创始人Pierre Bénard及设计师Teodora Diana Montanaro的眼中,家是时间的容器,他们收藏的书、古董、艺术品在家中是过往种种经历的具象存在。家也可以是满足奇思妙想的容器,在意大利北部Trento的Lavis小镇,知名的甜点主厨Gianluca Bronzetti的家便是“可爱动物出没之地”。令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家便是目前全球知名的潮流艺术家“龙虾先生”Philip Colbert夫妇的私宅。Philip Colbert在当代掀起横跨潮流时尚与设计艺术领域的热潮,他首次将“龙虾”形象融入自己的时装设计而备受热议,开启了他的跨领域创作之路。他曾经在英国知名萨奇画廊以虚拟形式做个展,也曾“挪用”达利、杜尚、曼雷等人的作品与龙虾形象结合为作品,逗趣怪诞、可爱又跨界的融合创作形式特别受青年收藏家的喜爱。这次他为我们打开家门,分享这座他与妻子花了3年多打造的“龙虾之家(MaisonColbert)”,让公众有机会了解这位潮流艺术家的世界观。在这个家中,你能阅读到欢快愉悦的现实、犹如甜美梦境的超现实,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生活乐此不疲的创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