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辉煌,铸就大国平台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平台,产业,辉煌
  • 发布时间:2022-11-06 19:00

  辉煌十年,奠定产业大国地位

  据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显示,2011—2021年,全国举办的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分别由2011年的7333场和8173万㎡,增长到2021年5495场和9184万㎡,其中2019年达到11033场,面积14874万㎡,分别增长5O.5%和82%,位居全球首位。

  全国场馆建设迎来第三次高潮。2011年全国在用场馆153座,可供展览面积504万㎡;2021年达291座,可供面积为1224.42万㎡,分别增长90.2%和142.9%。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成为世界单体场馆面积之首。

  十年来,我国展览项目主题已然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28个大类126个小类,分布于汽车、文教、家居、休闲娱乐、建筑建材、装备制造、农林牧渔、纺织服装、医药、零售、电子信息、环保、公共安全、物流、化工等一类行业,全方位服务于生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

  十年来,全国办展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显著,由单一政府和国资企业办展占主流,全方位向多元化和多种所有制办展模式转型,社团、外资、民营大大超过政府机构和国资成分,2021年,全国展览规模100强中前三者办展数量达85.7%,社团和外资成为主力军,分别占35.29%和34.28%。

  十年来,我国由境内办展为主,参与国际展中展为辅,走向境外自主办展。疫情爆发前五年,境外办展机构达35家,展览数量年均120场。

  十年来,我国会展教育形成了独立成熟的学科体系,为行业和社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至2021年,全国29个省市区的65个城市累计有279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会展专业。

  根植产业,服务城市经济和国民经济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会展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是因应国家重大方略和阶段性战略规划,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特别是以出口为导向逐步转变为消费拉动方式,以工业化推动增长,进而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转变。会展题材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方式更加多元。这一切来自于对传统办展理念的变革与创新,在于对会展价值的深刻理解,即会展根植产业,服务产业,服务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的重要枢纽。

  二是围绕产业发展方式催生出独特的产业会展模式。以产业分工推动产业高度集聚,奠定了产业上下游供应链和产业链体系及区域分布成熟,天然孵化出各具特色相互依存的采购关系;地方产业经济政策通过产业类题材展会得以彰显,进而催生出具有行业品牌度和辐射力的产业展。在华夏大地上,闪烁着众多产业展会的明星。产业展会服务城市经济,城市品牌因展得以彰显。

  会展矩阵已然形成,绘就未来发展蓝图

  十年来,展览首部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正式发布,明确了“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理念,努力推动我国从展览业大国向展览业强国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发展目标,“双碳”目标的确立,指导和践行会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特别是疫情爆发以来,会展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积极探索会展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与新技术和数字经济融合,构建“双线会展”新模式;围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政府展持续发力,浙江“数字外贸”和广东“粤贸全球”行动,有力推动国际国内循环畅通,有效发挥了会展业的价值功能。十年来,展览业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发挥了推动高水平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作用。商务部《十四五商务规划》指出:“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要展会,做大做强若干国家级综合性展会”,着力构建与区域协调发展相适应的展会格局,加快建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层次清晰、国际竞争力强的展览业体系,培育一批高质量的区域性展会平台。全国会展矩阵体系已然确立,为会展业未来发展绘就了蓝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