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培育及发展未来产业的可行路径

  • 来源:新经济导刊
  • 关键字:一般特点和显著特点,应遵循的原则,发展道路
  • 发布时间:2022-11-23 14:02

  摘 要: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既是新技术不断涌现的阶段,也是新产业快速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未来产业通常有四个一般性特点,而现阶段的未来产业有四个显著特点。在未来产业选择上,需遵循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双循环”定位、关注发达国家发展未来产业的基本趋势、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等大方向和大原则。大变局下我国发展未来产业,需要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的产业发展道路。本文将从产业选择、技术路径、产业模式、创新生态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和阐述。

  “十四五”规划提出,我国要在进一步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并发展“六大未来产业”。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下,能否积极有效地发展未来产业,关乎我国能否真正建立并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也关乎我国整个产业体系未来在全球的地位。我们必须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视为我们奔向2035、 2050 宏伟目标的重大任务之一,切实做好相关推进工作。

  一、未来产业及其特点

  未来产业是面向未来的产业,是满足未来国家发展需求和国民生存与发展需求的产业。要发展好这几大类产业,首先应搞清它们的主要特点。

  (一)未来产业的一般特点

  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既是新技术不断涌现的阶段,也是新产业快速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未来产业通常有四个一般性特点:一是该类产业主要由新兴科技发展所推动,且在新兴技术背后的深层推动力是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新发现、新进展。二是市场对于未来产业的产品及服务供给也有着潜在的巨大需求,且这类需求有待未来产业中的企业去开发。未来产业毕竟是服务于未来的,因而企业供给多数先于客户规模化需求的形成,且客户对企业所供给产品的理解、认识、购买决策、使用等均需具备专业知识,这就需要企业去教育并培育客户。三是未来产业的生命力在于“未来” 若干年,而不是当下,这就需要未来产业中的企业应以“长期主义”的逻辑去探索技术、研制产品、开发客户。继而,随着客户对未来产业认识的深化,企业又不得不应对强劲的市场需求。跟不上“需求疯长”的企业,即可能被挤出市场。四是未来产业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去年、今年的未来产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一旦成熟,即便还很辉煌,也不能再称之为未来产业,比如移动通信,在上世纪70 年代尚属于未来产业,而如今则不能算作未来产业。

  (二)现阶段未来产业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的科技革命已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推动力量之一,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使得现阶段的未来产业有如下四个显著特点:一是科学新发现及新技术群体涌现进入活跃期,为多类未来产业的生成及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如量子科学、脑科学、生物合成等基础前沿领域技术加快突破,新型材料、增材制造、ITBT 等融合性技术不断涌现,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渗透,碳中和倒逼能源革命和绿色技术创新。二是新的科学进展直接引发新产业的形成。如生物科学的进展引发了生物工程、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等新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三是科学家引领并实质性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观察发现,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此前做出基础科学成果后,亲手创建商业公司,步步为营地从事科学成果的商业转化,并以此证明自己的科学成果“对人类有用”,由此也加快了凭借相应成果获得诺贝尔奖的进程。四是在新技术群体涌现和互联网加快新知识传播的双重背景下,潜在用户对未来产业新产品的防范心理淡化,新技术应用初期的“死亡之海”在诸多技术领域已变得不那么显著和敏感,由此也加快了未来产业的产品在市场上被认可的进程。如新型材料、增材制造、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诸多行业的快速应用,都是明显的例证。

  总体上,现代科技正加速催生诸多未来产业的孕育与成型。特别是面对国际竞争格局的新变化,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诸多未来产业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相应地,在尊重科技发展规律及市场竞争筛选规律的前提下,我们也必须重视未来产业整体上的系统谋划。

  二、选择未来产业应遵循的原则

  现阶段,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诸国都致力于发展未来产业。我国也需要适时培育并发展多类未来产业。在产业选择上,需考虑以下原则。

  ( 一)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 双循环” 定位

  现阶段全球竞争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国相应提出了“双循环”战略定位,即以内循环为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解决好国内的问题、办好国内的事情,加快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与之相应,选择拟发展的未来产业,首先应“基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优先发展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生活与生产能力及水平的未来产业;其次应重视发展“国际产业合作及竞争所必须的未来产业,能够使我们在国际产业体系中占有必要位置的未来产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内循环”“外循环”活跃起来、流畅循环。

  (二)关注发达国家发展未来产业的基本趋势

  构建并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西方发达国家已推进三百多年,而我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有了实质性作为,在改革开放后才有了更大进展。尽管现阶段我国已拥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界定的几乎所有产业门类,但如果我们不跟踪发达国家发展未来产业的进程,那么若干年后极有可能在某些产业领域“再次落后于世界”。因此,选择拟发展的未来产业时,必须高度关注发达国家发展未来产业的基本趋势,特别是产业革命背后的驱动力。当我们还在谋划未来产业发展时,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在基础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诸多科技及产业领域占据先机。我们若想在未来产业选择上少走弯路,就必须紧盯发达国家,与时俱进地搞清楚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基于此我们才有可能将后发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 年发布的《美国将主导未来产业》报告中,美国将未来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继而在2021 年又提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先进通信网络”五大未来产业,这应该作为我们选择拟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参照系。

  (三)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科技强则国家强,产业兴则国家兴。恰当并有效地培育及发展未来产业,是我们实现 2035、2050 目标的重要支撑。相应地,发展未来产业,也需要结合国家对2035 年、2050 年产业体系的构想,系统思考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门类及发展进程。例如,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前瞻谋划未来产业”章节,具体提出“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产业门类。这意味着,这些产业是 “十四五”期间应该起步发展的未来产业,并应在“十四五”结束时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至少应形成产业雏形,既能为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又应达到不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甚至有可能实现超越的程度。

  三、未来产业发展的中国路径

  大变局下我国发展未来产业,需要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的产业发展道路。这一点,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必须”,需要从产业选择、技术路径、产业模式、创新生态等

  四个方面来分析并阐述。

  (一)产业选择

  我国发展未来产业,需要综合考虑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双循环”定位,考虑发达国家发展未来产业的基本趋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考虑“双循环”定位,应优先发展氢能与储能、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门类。鉴于发达国家发展未来产业的基本趋势,我们应与发达国家形成良性竞合关系,相应地必须加快发展类脑智能、基因技术、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等产业门类。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及构想,必须加快发展深海空天开发等产业门类。同时,民生供给安全和国防安全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必须高度关注的两大安全领域。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第一位的经济安全问题,与粮食生产有关的新兴产业也应作为未来产业予以高度关注并推动发展。随着大变局下国际关系的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加剧,国际环境愈发复杂,战争危险客观存在,因而与应对周边高技术竞争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样应作为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

  (二)技术路径

  现阶段我国发展未来产业,在技术路径上,必须积极推动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应注意到,大变局下美国重构全球贸易规则的关键,是欲在科技体系上与我国切割,因而我们不可能如 “十二五”时期起步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那样,从发达国家获得起步必须的先进技术。在此背景下,必须立足于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一是必须基于“科学驱动的创新”的逻辑,重视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研究,相应增加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二是必须建立与“科学驱动的创新”相适应的研发组织,包括专门从事相关领域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如新建的相关领域国家实验室,整顿和提升的部门性、行业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上,需要形成国家、国重、企业及高校的多层次实验室体系。三是必须形成自立自强的接力研发机制。为支持未来产业的培育及发展,国家、国重、企业及高校等多层次实验室应分别承担适合的研发任务。国家实验室主要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及重大关键技术研制;高校实验室与国家实验室结合,主要从事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研究;国重实验室主要从事支撑特定行业发展的应用科学研究及关键技术攻关;企业实验室则应在前三者的工作基础上,聚焦研制符合市场需求及科技发展趋势、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产品。

  (三)产业模式

  大变局下发展未来产业,必须与时俱进地探索合乎科技规律、时代潮流、自身国情、全球竞争态势的产业运行及发展模式,其中至少包括产业链构建、供应链构建、研产用衔接、技术替代与升级范式等方面。结合国情,我国发展任何产业都有三个独有优势,一是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间易于配套和协作;二是中间需求者和最终消费者数量巨大,市场空间大;三是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及重大工程技术研制能力及水平正在快速提升。相应地,发展未来产业,我们一要立足于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同时不应排斥与国外优秀成果的合作;二要关注在场景创新的基础上,适时为未来产业培育中间用户市场和最终用户市场;三要关注在有效加强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攻关的基础上,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加快产品及工艺技术的创新、替代与升级。

  (四)产业生态

  发展未来产业,必须培育与之相适应的产业生态,包括相应的科学研究生态、关键技术攻关生态、新技术产业应用生态、新产业培育及配套生态以及用户市场生成生态。一是我国拟发展的未来产业多属于科学驱动的产业,其萌生、形成及发展皆依赖于科学上的新发现、新进展,故应首先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及应用科学研究成果。同时,行业领军企业也应积极投身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研究以及关键技术攻关。二是为加快新技术的应用进程,有必要按行业构建新兴技术整合平台,组织资深科学家、工程师协同攻关,力争为企业提供可直接使用的成套新技术方案。三是要在科学构建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上,有效构建立足于“内循环” 的未来产业软硬件配套体系。特别是要有效解决好各未来产业前端元器件、原材料的自主供给问题,确保未来产业发展不会被发达国家“卡脖子”。四是要认识到未来产业的客户多是潜在的,在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过程中,政府应有相应的引导和扶持政策,用好政府采购、政府首购、国企先购等政策工具,以期为未来产业的新产品及升级换代产品等培育早期市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