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挑战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 关键字:公共卫生,治理,挑战
  • 发布时间:2022-11-23 14:25

  提 要: 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全球健康不平等加剧,公共卫生治理面临严峻考验。对此,世界各国应相互支持,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更好应对当前疫情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危机。一是以“大健康”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视人畜共患疾病的预防,加强早期病毒监测预警。二是以保障人类生命健康权为根本,构建韧性卫生体系,提升发展中国家卫生治理和医药研发生产能力,弥合全球免疫鸿沟。三是打造关注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全球卫生合作新秩序,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和影响力,增强全球卫生治理的包容性和普惠性。四是用新技术赋能公共卫生治理,积极搭建数字健康、数字卫生管理新平台,加快医疗保健数字化,促进全球数字医疗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共享。

  健康是全球发展的基础,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良好的健康福祉关系到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是联合国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当前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存在的诸多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疫情大流行,各国经济社会受到严重冲击,全球健康不平等加剧。在此背景下,亟需转变治理观念,创新治理机制,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率和能力,构建韧性卫生健康共同体,更好应对今后各种新型公共卫生风险挑战。

  一、以“大健康”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①。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与生态环境危机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新发传染性疾病源于动物①,导致人类瘟疫暴发乃至全球蔓延。只有善待自然,才能获得自然的馈赠。如果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类须以此为鉴,注重“大健康”理念和行动,防止新发传染性疾病再次蔓延全球。“大健康”是指从“人类- 动物- 环境” 健康的整体视角解决复杂健康问题,关注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健康之间的关联性及有关风险,需要多学科、多机构、多层次、跨地域协同合作,共同应对公共卫生风险挑战,更好实现公共卫生目标②。“ 大健康”理念与实践涉及人类、动物、食物、气候变化、环境、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是跨学科、跨地域协作和交流的新策略,任何单独学科或单独机构、组织和国家,都无法解决以减少与应对复杂公共卫生问题为宗旨的“大健康”科学问题。只有打破人与自然之间、国家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限制,加强对人畜共患疾病的研究和防治,在源头上防止新发疾病传播,才能促进人和动物健康,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③。

  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逐渐重视并施行 “大健康”理念,在这一领域做出了积极探索。如美国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于2009 年成立了“大健康”处室,致力于与美国国内及其他国家有关机构共同就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问题开展合作,提升美国在大健康领域的影响力④。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都建立了“大健康”教育科研相关机构。欧盟于2013 年成立了“大健康联合工程(OHEJP)”,通过“合作研究工程(JRP)”“综合合作工程(JIP)”和博士培养工程以及短期资助项目,针对食源性人畜共患病、抗菌素耐药性以及新发传染病威胁等问题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①。非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于 2018 年成立了“大健康项目”,归属疾病监测情报部管理,致力于人畜共患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的研究和防治②。然而,当前对“大健康”领域的探索仍然面临许多不足,如基因组病原体监测进程缓慢,跨学科、跨部门、跨国界协调不足,具备 “大健康”视野和知识的人才供应不足,病毒信息分享系统尚待完善等③,这些问题源于全球范围内统筹协调有限、各国对自身数据的严格保护以及现阶段数据跨境管理立法的限制等,为施行“大健康”方案带来障碍。唯有突破这些障碍,才能推动“大健康”方案更好实施,在源头上为保障人类生命安全做好监测预防工作。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推进。

  一是构建强劲的全球和区域早期病毒监测预警系统。进一步加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生态系统等跨物种疾病区域合作研究和信息分享,在全球和区域范围内成立“大健康”跨领域合作小组,全面协调各个国家、机构、学科、部门间分工,提升早期预警能力、跨境协作能力和信息透明度。

  二是以“大健康”视角修订国际数据管理规则和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国际组织需联合各国政府部门、企业、非营利机构等广泛参与,共同商议、合理完善现有制度规则,出台并实施有利于跨境、跨界信息分享的新规,明确主权国家的权利责任,坚持普惠平等原则,促进信息公开透明。

  三是大力培育“大健康”领域人才。积极搭建 “大健康”教育平台,建立跨学科、跨国界的国际交流中心,加强“ 大健康”理念传播,通过深度国际合作、协同创新与广泛交流,培养具有大健康视野、跨学科知识、多领域技能的“大健康”人才,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知识和人才储备。

  二、以生命健康权为根本,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

  坚持把生命健康权作为根本,加强国家间协作,增强大国间信任,共同推动国际卫生援助和公共卫生治理高质量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严峻考验。面对疫情冲击,各国体现出的理念主张和行动选择有显著差异④。面对疫情,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这一人权的本质需求,并以此为价值共识和合作基础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⑤。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应对全球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客观需求,也是全球化时期解决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必要途径。面对困难挑战,只有各国携手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增强互信互惠,加快务实合作,推动信息分享、技术转移和标准对接,促进公共卫生治理从区域到全球范围内广泛合作,才能共同抵御疫病在全球大流行的威胁。

  一是加强全球和区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卫生安全防护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构建韧性卫生体系。合作建立和完善跨境疾病监测体系,推动跨境数据系统对接和资源共享,及时分享疾病监测和实验室数据分析,完善区域公共卫生安全预警机制;合作建立跨境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和调运机制,加强各个国家和地区储备库之间的统一调配和协调,提升物资流通和运输保障能力,加强应急物资信息互联互通,确保应急医疗物资调运反应迅速、分配可及和随时可用;合作建立全球疫苗及其他公共产品公平公正分配机制,加快疫苗作为公共产品进程,弥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 “免疫鸿沟”,为疫苗在发展中国家可及和可负担做出积极贡献。合作培养初级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与实践教学,培养卫生应急管理应用型人才①。

  二是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本地医药研发生产能力。探索医疗物资的本地化生产与供给,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医疗物资产业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产能合作,实现医疗物资的生产、储备、销售、流通一体化发展,满足医疗物资储备,促进生产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孵化培育本地医药企业,实现医疗物资的自给自足。开展国际技术研发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传统和现代医药发展。通过技术合作与转让,加快提升发展中国家现代医药、冷链、物流等技术。

  三是合作促进医疗卫生领域的贸易投资、民间合作、学术交流和城市间卫生合作。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经济受到冲击,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尤为严重。加强医疗卫生领域的经贸往来不仅利于疫后经济恢复,更可为增强抵御公共卫生风险能力、构建韧性卫生体系提供物质保障。同时,各国需要加强学术交流和城市间公共卫生合作,促进公共卫生治理知识分享和经验交流,互学互鉴、共同发展。

  三、倡导实施新时期多边主义,打造关注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全球卫生合作新秩序

  当前,全球卫生治理缺失引领,国际组织受到多方面掣肘,新兴多边合作机制尚未成熟,各国医疗卫生条件、技术水平、健康理念和文化传统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话语权较小,全球健康资源配置严重不平等。应打破以发达国家理念和规则为主导的全球卫生治理架构,改变多边机构以短期资金为主要来源的融资方式,增强全球卫生治理的包容性和普惠性,构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更好体现其意志和利益的国际卫生合作新秩序。

  一是改革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代表的国际多边机构,发挥其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国际机构作为全球治理和多边合作的主要平台,对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国际多边机构仍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议程设置、规则制定和人员管理,在价值理念上仍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得不到彰显。因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多边机构要实施改革,首先要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的关键岗位席位,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议程决策权和规则话语权。其次要提升多边机构领导力和统筹协调能力。要确立以世界卫生组织为核心的多边卫生治理架构,维护其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领导力和权威性,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权协调各方资源和规范各成员行为,避免民族主义泛滥和卫生治理碎片化。

  二是充分发挥G20、亚投行、新开发银行等新兴多边机构在全球卫生领域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区域新兴多边机构灵活创新作用。应在区域范围内形成各成员之间的有效共识,共同推动机制创新和规则突破,更好回应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使其成为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先锋示范和有效补充。

  三是创新多边机构管理运行机制。在国际卫生援助领域,以发展中国家需求为导向,设置卫生议题、优先项和出台解决方案,提升国际卫生援助与合作的可持续性。创新卫生融资机制,形成长效支持,成立区域性疾病防治基金,汇聚各方捐款,将分散的援助力量整合成协调有效的统一整体,合并管理、按需分配,并建立长期投资和长效考核机制,由援助方和受援方共同协商,设立考核体系,评估援助效果。

  四、用新技术带动全球卫生治理迈上新台阶

  以新技术革命为契机,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科技广泛应用到卫生领域,提升全球卫生治理效率和能力。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模式,对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升管理服务效率和应对公共卫生安全威胁具有重要意义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技术在追踪、诊断、护理、咨询、科普等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疫情监测和防控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加深和非传染性疾病加剧,数字技术与卫生领域融合将更加深入,可帮助人们做好疾病预防与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和医疗服务负担。同时,数字卫生对促进健康公平、实现卫生资源合理分配也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信息传递能够克服收入差异和地理障碍,将优势医疗资源惠及弱势群体。数字技术还能够早期检测筛查预防病变,减少数据和诊断失误,通过大数据监测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和利用率。今后,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促进数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普及推广,加快实现全球健康管理提质增效、普惠平等。

  一是搭建数字健康、数字卫生管理新平台。完善发展中国家通讯技术和基础设施,普及无线通讯网络覆盖,弥合数字产能和技术鸿沟;统一国际数据标准,便利健康数据跨境流通,打破数据存储与共享壁垒,同时完善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加快数字卫生医疗保健普及覆盖和数字卫生解决方案的有效部署。

  二是促进全球数字医疗、数字诊断技术合作研发与应用。鼓励数字医疗技术领域的跨国联合研发,成立和推广国际数字医疗产学研联动成果转化平台、国际数字医疗成果孵化中心、国际数字医疗科研转化中心、国际数字医疗产业园、国际数字医疗科技园等,同时加快完善数字医疗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促进数字医疗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共享。

  (马天月,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研究员;周太东,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综合处处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