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研究
- 来源:家园.建筑与设计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建设理念,市政道路,设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1-30 19:01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工程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对于道路排水性能考虑较少,造成道路路面渗透性能较低,使城市道路经常出现内涝、缺水等问题,还会进一步加重环境的污染。为了能够提高城市市政道路蓄水、排水能力,应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到市政道路设计当中,避免市政道路出现积水问题,同时,能够合理运用多种手段对雨水资源进行处理,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减少市政道路建设对于城市水资源的影响,从而推动海绵城市的实现。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能够实现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市政道路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能够避免道路出现路面积水等情况,并可以实现收集雨水资源,对雨水资源合理利用,保证道路正常使用的同时,提高城市市政道路蓄水和排水功能。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涵盖内容较多,包括道路主体设计、道路设施设计等,并且必须落实海绵城市的理念,做好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建设,从而防治城市道路出现内涝的情况,合理利用雨水资源。
1 市政道路设计关键点
市政道路设计中要能够按照道路类型、周边环境污染程度,在道路施工中布置雨水控制和利用设施,通过多种设施对雨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道路红线范围内可以设置绿化带设置生物滞留设施,用于收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径流雨水。市政道路部分区域设置排水管道,可以充分发挥出绿化带的绿化作用,用于净化雨水,也可以在道路中设置雨水管网,实现雨水过滤和净化。如果市政道路建设区域在车流量和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应进一步提高雨水净化标准。部分道路雨水管道容易受到空间条件的限制,造成雨水管道无法正常应用,也可以设置沉淀池、滤污网等,从而提高雨水处理效果。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应将雨水措施与城市道路景观进行结合,形成较为友好的道路景观[1]。
2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技术流程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城市建设开发的影响程度,通过绿色生态工程开展雨水管理工作。如果市政工程建设区域雨水质量较差、污染程度较高,但是具有绿化空间,可以进一步加强雨水水质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实现净化雨水,节约水资源的目的,避免雨水给城市造成污染。道路是城市重要的景观,并已经成为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重要平台。道路雨水控制过程中,应能够从源头上实现对雨水的控制,进一步实现雨水净化。道路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路应按照排水方向将雨汇入到生态沟渠当中,从而利用雨水进行灌溉等,如果雨水过多可以通过渗透装置将其并入雨水排水管道。人行横道上可以铺设渗透材料,从而使雨水可以渗入到地下,多余的雨水从排水管道中流出。部分道路用地无法吸收雨水,可以排入到周围公园、广场内的种植区域,利用好设施处理好雨水中的污染物。
3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
3.1 科学设计道路横断面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进行市政道路设计,应能够科学合理的设置道路横断面,从而保证道路可以满足城市车流量和人流量的要求。城市道路横断面主要以三个板块为主,分别为侧分带、中央分隔带和绿化景观带,三个板块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上述三个板块也可以被称为生态滞留带,除了要设置下沉式绿地形式,并设置雨水渗透措施,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道路断面设计过程中,要对道路横坡坡向、路面等进行优化,从而将雨水汇入到排水设施当中[2]。
3.2 科学设计路面结构
传统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道路的承载力和耐久性,主要是选择不透水的结构面,可以达到防水的效果。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要能够保证道路正常使用的同时,使道路渗水、畜水能力获得提高。市政道路中人行道设计,由于道路要求承载能力较低,必须应用透水性结构,面层可以采取混凝土、透水沥青等材料进行铺设,基层主要采取碎石、水泥等材料进行铺设,如果建设区域土壤渗水能力较差,可以布置排水管道。
在进行车行道设计的过程中的,路面主要采用的材料应以沥青结构为主,但是沥青结构渗水性能较差,经常出现雨水堆积无法排出的情况。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设计人员可以将透水性沥青材料作为主要建设材料,能够避免雨水在路面中堆积,减少城市道路出现内涝的情况。透水沥青与传统的沥青材料相比,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能够将水分完全渗透到地下,并通过地下管道进行排出。
3.3 合理设置LID 侧石
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侧石将雨水径流引到雨水口,未经过处理的雨水通过管道排出。LID 侧石可以全部进行移除,从而均匀分配雨水流量,避免雨水排出时过于集中,会给雨水排出速度造成影响。侧石设置区域主要是按照雨水流量进行选择,LID 侧石分为很多种,道路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按照道路排水需求进行选择[3]。
3.4 其他道路设计
为了能够实现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融入,必须要掌握合适的道路设计要点。设计人员要能够科学设计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能够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量,避免城市出现内涝等问题。下沉式绿地主要分布在道路的侧分带、中分带等区域,实现对雨水净化处理,使雨水可以通过绿地流向雨水排出管道。设计下沉式绿地的过程中,绿地高程要与其他地面相比要较低。合理安排绿色中雨水溢流口,避免道路出现积水的情况[4]。
做好市政道路植物生态沟的设计工作,植物生态沟主要包括雨水湿地、雨水花园等雨水设施。并建设微地形生态景观,形成较为美观的绿色景观,不仅可以保证植物生态沟功能性,还能够使其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设计人员在选择植物生态沟植物种类时,可以选择耐涝型植物种类,避免雨水过多对于植物造成侵蚀,如灌木、乔木等植物较为适合,并可以按照季节变化进行景观设计,提高其观赏性。植草沟必须具备较强的生态能力,如果在遇到雨水较多情况时,可以使雨水顺着道路边坡流向植草沟,从而提高市政道路的蓄水能力。做好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建设工作,能够实现对雨水合理净化,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开展市政道路设计工作,要遵循开发低影响的理念,降低市政道路建设所产生的影响,保证道路设计的生态性。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要将市政道路制作成海绵体,能够实现对雨水资源回收利用,同时避免道路出现内涝等问题,实现生态化的市政道路建设。设计人员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掌握道路设计方法,并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融入。
参考文献
[1]胡雨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以北京杨坨四街为例[J].工程技术研究,2022,7(06):168-170+186.
[2]周妙.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2):193-194.
[3]李芳.“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景观设计研究——以R 市A 大道为例[J].绿色科技,2021,23(11):72-73+80.
[4]关欣婷.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2):6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