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黎世,触碰艺术的边界

  • 来源:艺术启蒙
  • 关键字:苏黎世,艺术,边界
  • 发布时间:2022-12-05 15:33

  低调又奢华

  没有去过苏黎世的人,对它依稀可辨的印象大概就是富有。但如果你真的到了苏黎世,第一印象多半会是暗淡的。

  苏黎世的建筑普遍低矮,多是朴素的灰墙,既没有曼哈顿让人眩晕的摩天大楼,也没有罗马城令人惊叹的古老建筑。所以,行走在苏黎世的街头难免会有点儿失望,一眼望去,确实看不出它哪里富有。

  不过别着急,如果你来到苏黎世美术馆,你会猛然发觉原来这座城市走的是“低调奢华”的路线。苏黎世美术馆的藏品数量之多、分量之重,已经充分展现了这个城市的富有,不止在物质上,更在精神上。

  未完成的遗憾

  不用走进美术馆,观众便可以免费欣赏这里最大的一件藏品——罗丹的雕塑作品《地狱之门》,其创作灵感来自但丁的《神曲·地狱篇》。当然,野心勃勃的罗丹并不是想把《神曲》做成“三维立体版插图”,他想要通过这件雕塑展现出自己全部的才华和技艺,完成他对人类精神的探索与表达。

  自1880年接受委托到1917年离世,三十八年间,罗丹为这件作品付出的心力可想而知,直到去世时他都认为这件作品是“未完成”的状态。

  这确实是罗丹最为重视的作品,却不是他最好的作品。或许是因为他试图把所有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熔铸于一件作品之中,导致作品的细节太多,反倒不如他早年的成名作《青铜时代》那样简洁明了,力度恰到好处。

  苏黎世美术馆里也收藏着这件《青铜时代》。这件作品刚一亮相就引发了大量争议,甚至还有人骂罗丹是投机取巧的骗子,不为别的,只因它太过完美。

  它确实完美。

  这是一座几乎与真人等大的男性雕塑。他肌肉匀称、姿势放松,身体线条极为流畅,轻放在头顶的右手、微闭的眼睛、稍向后仰的姿势构成了一种人类从蒙昧中渐渐苏醒,力量在身上慢慢聚积的状态。由于太过真实,当时的评论家和观众普遍认为这件作品并不是罗丹亲手雕刻的,而是他事先请来模特做好泥模,待泥模晾干定型后人工浇铸成的。如果真的是这样,谈何艺术创作,简直是弄虚作假!

  但是人们忘了,世间总有超出想象的天才,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

  很快,当时几位有话语权的评论家被罗丹邀请到了工作室。他们亲眼看到罗丹做出了同样逼真的作品,才相信世间真有如此高手,能让雕塑比真人更真实、更完美。

  罗丹“一战成名”,先前的误会反倒成了 “预热”。不过,很多艺术家都没有罗丹这么幸运。他们遭受诋毁的时间更长,付出的代价更高昂。

  为雕塑艺术正名

  苏黎世美术馆里还有一件奇怪的雕塑,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斗争”才获得了它应有的“身份”。这件作品就是布朗库西的《空间中的鸟》。

  1926年10月,这件雕塑被送往纽约参加展览,但在入境时遇到了麻烦。按照当时的法律,艺术作品入境可以免征消费税,但当海关人员看到这件又尖又细的抛光铜制品时,他们怔住了。无论怎么看,他们都无法将它与自己理解的艺术品挂钩,可是他们又看不出这究竟是什么物品,于是将它归为“厨房用品和医院用具”。

  这个说法就有点儿过分了。

  艺术界纷纷站出来为这件雕塑发声,但海关人员却固执地认为它不能被确凿地定义为雕塑。说白了,在他们的认知里,雕塑应当是写实的,这只“鸟”实在不符合标准。

  艺术家们并没有屈服,他们起诉了海关人员,称这只“鸟”完全符合海关规定的艺术品的标准:它必须是原创的,没有特别的用途,由专业雕塑家制造。不过,艺术家想要获得胜利并不容易。大约在两年后,法官终于决定支持艺术家的观点,在判决书中写下:

  “这件作品轮廓美丽,虽然将它的形态与鸟联系起来还有些困难,但它看起来令人愉悦并且具有高度的装饰性。所以,我们有证据认为它是一件由专业的雕塑家所做的原创作品。”

  艺术作品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尊重,这不单是一件作品的胜利,更是艺术观念的胜利,它破除了人们的成见,重新定义了什么是雕塑。

  用一种偏见换来一场思想的解放,实在是很值得!

  评论家也会看走眼

  你可千万别认为只有“吃瓜群众”才会误解艺术,连资深的艺术评论家在面对新生的艺术风格时,也可能会犯迷糊!

  十九世纪晚期,一场艺术史上的著名官司开庭了。

  1875年,惠斯勒创作了《泰晤士河上散落的烟火:黑和金的小夜曲》。据说画家创作这幅画一共只花了两天时间。这可惹恼了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斯金,他评价惠斯勒:“把颜料罐打翻在画布上还要观众付钱,实在是一种欺骗。”由于罗斯金的评论严重影响了惠斯勒的声誉,惠斯勒一气之下把罗斯金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罗斯金说:“噢,两天!两天的劳动,那么,就为这,您要价两百几尼(1几尼等于1.05英镑)?”

  惠斯勒答:“不!是为了我一生的修养。”

  惠斯勒说得没错,他虽然打赢了官司,但赔偿金只有0.25个便士,自己却要负担一半的诉讼费。

  其实,像罗斯金这样的偏见直到现在也没有消失。许多人评价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总会有意无意地计算它消耗了艺术家多少体力劳动。事实上,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的思想带来了解放,为我们的认知带来了拓展!

  在这幅画中,惠斯勒无意再现现实中的场景,他只是在试验如何让颜料搭配得更和谐,让颜色开口“唱歌”,试图通过绘画表现音乐性,这个想法是不是很有趣、很新奇呢?

  面对这一片黑色的夜幕上闪耀着的点点星光,如果你的心里响起了音乐的旋律,那就说明惠斯勒没有骗人!

  如今,人们对那场官司津津乐道,对这件作品称赞不已。但对当时的惠斯勒来说,尽管赢了官司,但他还是在无奈之下承担了那一半的诉讼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