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年级课堂小练笔实践研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高段年级,课堂练笔,实践
  • 发布时间:2023-01-03 11:47

  【摘要】课堂练笔主要强调的是在目前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随机地写一些小片段或者是段落,在语文课堂上安排练笔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后,教师在安排课堂小练笔实践时,也需要多角度地进行思索,不能够让学生产生过重的压力,要以减负增效为原则来进行教学规划和调整,推动教学工作的高质量进行。由此,本文就着重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年级课堂小练笔实践。

  在之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会为学生设置不同的练笔实践。但是在之前的实践环节,教师可能主要是让学生去完成一些机械化的模仿和练习。在此情形下,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体验到练笔实践所带来的快乐。因此,在“双减”政策被提出之后,教师需要转换思路,能够在考虑学生的前提条件下来丰富练笔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练笔实践中。

  一、论析在小学高段年级中组织课堂小练笔实践的作用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尤为困难,因为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够扎实,所以虽然有时候他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去理解一些文章,但是如果让学生自行围绕着某些话题内容进行描绘,学生会觉得困难较大。而为了让学生能够打好基础,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合理的去积累一些知识,教师会组织相关的课堂小练笔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或者语文要素或者是学生所学习的一些内容来设置一些小练笔任务,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有效的课堂小练笔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发挥机会。如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自己来完成一些简单的练笔实践。在此情形下,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不仅如此,在组织了不同的练笔实践活动之后,也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积累和练习的前提下,打好更为扎实的基础,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

  二、探究“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年级课堂小练笔实践

  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的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小练笔实践活动时要贯彻减负增效的原则,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完成实践任务。由此,下文就围绕着“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年级课堂小练笔实践的具体实践进行探讨。

  (一)立足课文内容,组织练笔活动

  在课堂上组织练笔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为学生设置一个随机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尝试。在教学实施过环节中,为了降低学生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学会活学活用,教师应该要立足文本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教学了《猎人海力布》还有《牛郎织女》等课文之后,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教师的引导,对于文章的情节有了基础的了解。在学习了这些文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缩写故事的练笔实践。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针对于文章的情节进行归纳,提炼出一些重要的元素,接着自行进行语言组织,通过更为简短的语言来针对于故事情节进行阐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地进行思索,并且能够在主题之下全面的进行分析,以此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本组织能力。并且在学生完成故事缩写之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同学自由地来分享自己的成果,互相沟通,倾诉自己的想法,以此能够打造一种更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二)立足生活内容,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在组织课堂小练笔实践时,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围绕着教师所设置的一些主题任务不断进行思索。但是,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可能他们在面对一些话题内容时会觉得不够熟悉或者是了解程度不深,所以学生会觉得在描述的过程中没有方向和思路。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环节,教师就可以从生活化的视角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将一些话题内容和生活进行联系,结合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来完成描述,以此可以充分降低学生的练笔难度。如在教学了《四季之美》这一篇文章之后,学生了解了作者所描述的四季特点,那么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体验练笔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去回想自己印象中四季的不同特点,并且学生也可以分析自己当下所处的季节,认真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去倾诉自己的实际情感,完成更为有效的练笔。不仅如此,对于有些学生而言,光凭印象可能很难完成有效的练笔实践,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图片或者视频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与四季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内容,学生在描绘主题之前可以先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一些可视化资源来进行研究,不断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完成有效的练笔任务。

  (三)进行文体转换,鼓励学生改写

  在“双减”背景下组织课堂小练笔实践时,教师除了让学生根据一些不同的文本材料去进行模仿或者是内容填充之外,其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能够尝试着选择不同的文本描述方式去针对于主题内容进行描绘。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学习到很多的古诗词,那么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古诗词作品的理解来将其改成叙事型的文体内容,以白话文的形式来展现古诗的意境还有情感等内容,展现作者想要通过文章所描述的一些真实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地进行思考,充分用自己的创造力,并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叙述类的文章变成一些童话故事,加入一些奇幻的元素,让学生能够在练笔的过程中大开脑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堂小练笔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散思维,围绕着主题或者是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思索,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应用力和创造力。而为了进一步贯彻“双减”的实际要求,教师需要贯彻创意化和人性化的原则,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灵活地应用知识,发挥课堂小练笔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陆海凤. 小练笔在高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C]//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 2019.

  [2]梁玉仙. 课堂因练笔而精彩——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中小练笔的有效性[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06):128.

  [3]冯小霞.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J]. 甘肃教育, 2015(14):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