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教学与研究
  • 关键字:故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1-12 20:30

  摘要:故事教学法指的是老师在教学中以故事为依托,结合教材的内容运用故事进行课前导入,使得学生能够在故事营造的氛围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小学阶段,语文老师应当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优化,借助故事的趣味性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对知识的吸收更加高效,让学生能够在对故事情感和内容进行感知和梳理之后,实现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印象。

  故事教学法是将故事作为知识呈现的载体,借助故事的内容或形式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认知理解能力方面相对薄弱,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展开故事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获得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构建故事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故事教学中同样也是如此,他们一旦对故事内容或故事情节缺乏兴趣,就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导入或讲述故事的方式,保证故事教学活动的新颖性,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事教学活動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是其中被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多媒体技术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于一体,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应用故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故事情境,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对《亡羊补牢》这一寓言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动画,创设故事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动画可以让故事中的人物个性变得更加鲜明,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做错事不要紧,只要及时进行补救就还来得及”的道理,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文本留白,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结合了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一定的空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语文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应用故事教学法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教学内容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并且合理利用教材文本中的留白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师在应用故事教学法对《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可以将故事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并利用文本留白,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利用文中的留白部分:“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然后让学生围绕“植物妈妈的办法”自主续编故事。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角色扮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他们在读课文或者听故事时,常常无法理解其中的情感,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影响他们对课文或故事的理解。为了保证故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这一问题,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故事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角色扮演法作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对故事人物的扮演和对情节的再现,可以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故事情境中,深刻地感受其中的情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中,由于雷锋生活的时代与小学生生活的时代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不能很好地理解文中的情感。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表演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小组需要确定每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选择合适的成员扮演雷锋、迷路的孩子、年迈的大娘等,并分配各自的任务。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准确地把握这些人物的情感,深刻地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

  四、家校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有限,可能难以理解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比如有关我国近代史或农耕生活等内容。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可以采取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向自己的长辈请教,请他们说一说自己从前的经历,或是分享一些种植农作物的经验等,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听到的故事。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以《开国大典》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始讲解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听家中的长辈亲口讲述一些革命故事。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从长辈那里听到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故事带领学生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以及现代生活的美好。然后,教师再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故事教学法的应用领域具有广泛性,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内容,故事作为打开心灵之窗与世界之门的万能钥匙,在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不断地探究与实践,以故事为基础,发掘更多的角度,与时俱进,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秋.基于故事型微课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设计与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

  [2]林有娟.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传奇,2022(33).

  [3]刘晓曼.微课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神话故事教学中的应用—— 以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24): 3.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