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浅谈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

  • 来源:教学与研究
  •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
  • 发布时间:2023-01-12 20:31

  摘要:新课程教育思想之下,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学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课内外阅读整合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之中,语文教师需要彻底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思想,在增强教师专业化指导素养的同时,有效推动课内外阅读内容的结合,保证学生自身的阅读思维变得更加饱满,以此全面提升小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单单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还应该在遵循新课程教育思想之下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高质量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之下,让学生能够获得明显的语文素养提升,并保证学生学会如何开展高效的阅读学习,促使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之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更加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自主阅读,这对于学生未来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内外阅读整合之中,也需要遵循阅读教学主题内容,拓展教学结构,为学生开展课内外阅读奠定良好基础,构建一个更加高质量、高效率、高科学的阅读课堂体系。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课内外阅读整合之下,学生需要在教师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安排之下,通过阅读与课内相关联的阅读材料,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避免阅读范围只局限于教材之中的文本,而是在课内外相结合之下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教材之外的文本内容。当然,也需要遵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课内外阅读整合之下,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师给予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指导,并在有计划和目标性之下增强学生的文学感知能力,保证学生在思维发散之下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智力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帮助。所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学之下,可以充分发挥课内外阅读的内在优势,结合学生课内与课后时间,让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展自主阅读。通过课内外阅读整合方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合理化引导之中开展正确的阅读活动,提升整体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开阔眼界,渗透情感。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稚嫩的内心和浅薄的阅历让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阅读中的科学类、童话类、教育类等故事正好迎合了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会更具有求知欲和自主性,而教材中的许多故事往往取材于著名文章的经典选段,这些都富含深刻的哲理,这两者的有效整合能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个人良好的品德和三观。

  二、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

  课外阅读对比课内阅读而言,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文本内容。因此,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阅读意识,才能够合理化推动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首先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来进行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并在明确阅读目的之下,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更高质量的完成课外阅读任务,真正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提升日程。当学生具备良好自主阅读意识之下,才能够开展更有效的课外阅读。而教师也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之下,发挥教师组织者与引导者的功能,逐渐通过教师的合理化引导,帮助学生能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基本意识,实现自主学习与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进行阅读。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进行阅读的目的,并养成在阅读之前先对材料进行审阅的习惯,学会优质、高效地阅读,真正地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

  2.课内为主,课外为辅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之上,不然会使得学生形成短时记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内外阅读整合之下,应进行课外阅读实践的开展,将理论融入到学生的阅读生活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之下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而小学语文教师在了解学生课内外阅读实际情况之下,也可以通过针对化设计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多元性的阅读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确保学生在加深对阅读文本记忆之时,达到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的基本目标。

  比如,群文课外阅读的形式可以以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文本为依据,学生各自通过不同的方式例如唱歌、表扬、讲故事等讲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展示结束后大家共同探讨各自书本中的主人公和故事情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做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3.课内外阅读实践

  课外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理论的课外阅读只会成为学生的短时记忆,通过积极的课外阅读实践,将理论很好的融合在学生语文活动和生活之中,理论与实践融合才能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情况以及篇目,将相关的知识或情节进行提取或改写,充分利用课余实践或者午休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或是阅读理解大赛等小活动,帮助学生加深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课内外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目标。

  4. 结合学生实际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帮助小学生找到更多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喜好特点向小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使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这样才能让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从而调动小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弊端,将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学开展之下,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方式,既能够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又能够展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而教师在开展多元性的阅读活动之下,第一时间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并且在发挥组织者与引导者功能之下,拓展与延伸了阅读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喜欢参与阅读,并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意识,这样学生在多阅读之下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这对于提升学生整体阅读能力而言,有着极大作用,进而增强了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多珍.浅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J].学周刊,2018(12): 90-91.

  [2]李茂江.浅谈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9 (17):51-52.

  [3]吴金艳.优化教师课堂语言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 2015(09):6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