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沈從文舊居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舊居,景色,生活
  • 发布时间:2023-07-15 20:02

  謝光輝╱圖文

  那年,我們按照沈從文《湘西散記》所走的線路,由常德沿沅水去芷江。原本想坐船走水路,感受沈從文筆下《沅水上遊幾個縣分》、《從桃源到沅州》裡所描寫的湘西山川地理及風土人情。可是沅水建了水電站,大壩抹平了湍急的河流與險灘,也阻斷了航道。我們開車沿沅水南岸上行,河流平遠靜穆,夾岸綠竹成林,鬱鬱蔥蔥,景色秀美。

  芷江舊稱沅州,是湘西的大碼頭,從前下行船多載木材、桐油、牛皮去長沙、武漢;上行船多載布匹、麵粉、食鹽進貴州與廣西。當地的標誌性建築是一座17墩的龍津風雨橋(全國最長風雨橋),連接着南岸的王家街,是通雲貴的大驛道。1919年沈從文為了生計投奔芷江警察所所長的五舅黃巨川,謀到一份文書工作,後來又兼職稅收員,跑遍全城,接觸了社會上層的名流、紳士及底層的妓女、水手。沈從文的七姨父熊捷三(熊希齡的弟弟)住在芷江文廟隔壁的熊公館,樓上有兩個大書箱,他在那裡讀了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冰雪姻緣》、《賊史》、《滑稽外史》等西方文學。沈從文在《芷江縣的熊公館》裡寫道:我用熊府那幾十本林譯小說作橋樑,走入嶄新的世界,偉大烈士的功名,鄉村兒女的恩怨,都將從我筆下重現。

  沈從文舊居在縣城老人巷,那是一棟清代木結構的四合院。我們去時還沒有闢為紀念館,裡面住着4戶人家。李覆蓮是其中一戶,她五十多歲,性格平和善良,待人客氣。二十多年前,這棟房子只有一個姓張的老人居住,老人去世,李覆蓮向房管局申請後搬進來,每月房租100元,現在已漲到180元。李覆蓮的老公癱瘓躺在牀上好多年了,一直由她照顧,經濟來源依靠兩個女兒。她說以前這房子破爛不堪,亂七八糟,因為沈從文與母親及九妹曾在此住過,2003年列入縣文物保護單位,政府撥款修繕。

  來看沈從文舊居的人挺多,有大學中文系的教師,也有研究沈從文的學者。李覆蓮泡茶搬來櫈子熱情接待我們。客廳背後是天井,左側前後兩間是沈從文母親和妹妹的房間,右側前後兩間是他的書房和臥室。李覆蓮說沈從文受黃巨川的委託為縣警備隊長段治賢寫墓誌銘,他的才華得到縣裡名流、紳士的讚賞,熊捷三想把女兒嫁給他。沈從文的母親也希望娶熊家小姐做兒媳婦。沈從文卻已經喜歡上了馬小姐,並通過她的弟弟以寫詩的方式鴻雁傳書。後來,馬小姐一家為躲避土匪襲擊,出城避亂,失去聯繫。馬小姐的弟弟借了沈從文一千塊錢未還,那是母親賣掉老家房子的錢讓他保管,他不敢對母親說。1922年沈從文離開芷江,乘船到常德,再去北京,開始新的生活。

  這段往事,他在《從文自傳》裡寫道:假若命運不給我一些折磨,允許我那麼把歲月送走,我想像這時節我應當在那地方做了一個小紳士,我的太太一定是個略有財產商人的女兒 ……芷江對於少年沈從文來說,人生啟蒙,文學奠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