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减产风波未平,油价维持高位将成常态?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石油,减产,风波
  • 发布时间:2023-07-19 11:27

  后续油价是否持续走高取决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地缘政治问题的走向以及美联储加息带来的美元指数变化等多重因素。

  文 | 《中国报道》记者 邱慧

  在历经欧美银行危机和油价大跌之后,国际原油市场再增变数。

  4月2日,沙特、俄罗斯、阿联酋、伊拉克等八大石油输出国联盟+(OPEC+)成员国宣布加大石油减产幅度,自5月起每日减产接近166万桶,并持续到2023年底。就在计划公布的第二天,伦敦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主力合约价格涨超7%,布伦特原油一度达到每桶85美元的高位。

  在市场看来,此次OPEC+成员国突然宣布减产计划给原本就处在紧张局势中的全球能源供应带来了新的冲击,国际原油价格会不会因此而持续触底反弹?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对此坦言,后续油价是否持续走高取决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地缘政治问题的走向以及美联储加息带来的美元指数变化等多重因素。

  意料之外的“联合减产”

  对于此次多个石油生产大国自愿减产的行为,多家机构的分析均认为“出人意料”。

  2020年之前,以伊朗、沙特等石油输出国组成的OPEC会每半年召开一次石油部长级会议,决定下半年的原油产量政策。2020年后,以俄罗斯、墨西哥等产油国为代表的非OPEC国和OPEC国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石油减产联盟——OPEC+,以提高或减少总体石油产量,来调整国际石油价格。

  金联创原油分析师奚佳蕊介绍,OPEC+形成后,该联盟每月都会召开技术大会与原油产量会议,商讨当前原油市场的基本面形势,并决定下个月的原油产量政策。

  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产油国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考量及个体发展诉求,或以减产联盟的形式、或以单个国家的形式,共实施了4次不同规模的减产计划。

  对于此次OPEC+突然公布的“自愿联合减产”,奚佳蕊认为,一方面,今年3月上旬爆发的欧美银行业危机令原油价格在短时间内急速大幅下挫,使得OPEC+原有的减产保价政策失去作用,故而加大减产幅度。另一方面,近期美国政府否决了收储战略油储的传言,并进一步释放原油战略储备,令沙特心存不满,也成了导火索之一。

  同时,今年年初美国再度提出了《NOPEC法案》,试图打破OPEC的原油垄断行为、瓦解OPEC组织,使得OPEC对其心有忌惮。“与此前考虑原油大环境作出的减产不同,今年以来的减产更多是大国之间的政治与能源博弈。”奚佳蕊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刘英认为,此次OPEC+“联合减产”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控制原油产量,从而维持较高油价、较高利润。

  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第一季度,OPEC就表示,在季节性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全球石油市场下一季度料将出现供应温和过剩的局面。

  刘英向记者分析指出,当前,疫情导致的“疤痕效应”仍然存在,全球经济恢复动能疲软,全球石油总需求量在减少。除此之外,在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下,美元指数陡升,对于这些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来说,无疑是更进一步的打压。

  在她看来,随着欧美高通胀率的持续,叠加近期欧美银行业的危机,尽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存在两难甚至三角困境,但为控通胀还需进一步加息,油价可能会因此再度面临下跌。

  “对于OPEC+来说,增产可能不太容易,但减产却是信手拈来。”奚佳蕊向记者表示,从OPEC+的减产执行率来看,今年以来基本保持在170%附近,这意味着OPEC+的实际原油产量远低于配额数量,可见其主动减产的决心。

  近一年多来,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下,国际油价保持在高位运行,奚佳蕊分析,这使得OPEC+更倾向于控制原油产量,因此不排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一步降低原油产量。

  全球油价高位运行或将成常态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此次“联合减产”是自2022年10月OPEC+部长级会议宣布每天减产约200万桶原油后,再次加大幅度的减产动作。

  具体到减产数量,沙特减产50万桶/日,伊拉克减产21.1万桶/日,科威特减产12.8万桶/日,阿联酋减产14.4万桶/日,哈萨克斯坦减产7.8万桶/日,俄罗斯减产50万桶/日,阿尔及利亚减产4.8万桶/日,阿曼减产4万桶/日,加蓬减产0.8万桶/日。

  奚佳蕊向记者表示,此次额外减产事出突然,因此短时间内对原油市场的心态提振作用十分明显,并把原油价格拉回到了80美元/桶的整数关位。

  她提醒,当原油市场消化了这一事件后,将重新审视市场的供需基本面,预计原油价格将在很短时间内重新回归到银行业危机爆发前的运行区间,并做进一步的观望。

  在奚佳蕊的分析中,从中长期来看,今年对于全球原油市场来说,利好因素显然多于利空因素。她指出,从供应角度而言,OPEC+主动加码减产势必会令原油供应量进一步缩水,且加码减产的消息对于原油市场的心理提振作用也很大。从需求层面而言,随着今年中国放开疫情限制,且美国也计划于6月份宣布新冠疫情结束,这使得对于经济复苏及原油需求回暖的预期日益高涨。在此背景下,原油市场将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格局,油价也会被推升走高。

  “如果不出其他意外情况,当前的原油价格在年内处于低位水平,后期会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并不排除冲击90美元/桶的可能。”奚佳蕊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业内的诸多分析人士都对油价的高位运行观点表示认同,并认为全球能源价格高位运行将成为未来的常态。

  而刘英则表示,国际油价不仅取决于供求关系、各国战略油储备库存量、地缘政治冲突等多方面的因素,作为能源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石油还具备了一定的金融属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美元指数、美国金融市场的衍生品价格走向等都可能会成为影响油价的因素。

  刘英补充道,就当前来说,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以及极端天气的威胁仍然存在,即将到来的夏季是用油高峰期,这也可能会成为进一步推升原油价格的因素之一。

  东吴证券在其研报中指出,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国际石油公司依旧保持谨慎克制的生产节奏,资本开支有限,增产意愿不足;受制裁影响,俄罗斯原油增产能力不足且会一定程度下降;OPEC+供给弹性下降,减产托底油价意愿强烈,沙特控价能力增强;美国原油增产有限,长期存在生产瓶颈,且从2022年释放战略原油库存转而进入2023年补库周期。

  研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恢复但海外经济衰退,下半年国内外经济都进一步恢复,需求端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综合国内外来看,全球原油需求仍保持增长态势。油价出现大幅暴跌可能性较小,或将持续高位运行。

  此前,在“联合减产”计划公布后,有来自市场的观点认为,这是OPEC+国家对美元定价全球大宗商品权力的挑战。

  “表面看是石油减产的动作,其背后也暗含对石油美元霸权的挑战。”刘英告诉记者,近年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产生了显性的外溢效应。调研分析过程中,她发现斯里兰卡破产事件并非偶然,有来自亚洲、非洲、拉美等多个国家都逐步出现类似斯里兰卡现象,“这次减产更是推动了去美元化进程的额外一个因素。”刘英说。

  对中国影响有限

  国际原油市场的波动也引发了部分人士对中国能源市场的担忧。

  奚佳蕊则告诉记者,从中国出于对能源安全的考虑以及近几年的能源政策观察,我国的原油产量将呈现逐年小幅攀升的态势,这一政策不会受到国际局势及产油国政策的干扰。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反映于此。数据显示,今年1—2月,国内生产原油3417万吨,同比增长1.8%,日均产量57.9万吨。

  奚佳蕊指出,我国的能源政策致力于增加并稳定本土原油的产量,降低进口原油的数量。她举例称,截至2022年,我国的原油产量已经连续两年增加,而进口量持续两年减少。在她看来,预计直到2025年,我国都将维持这一趋势。

  刘英也向记者表示,从长期来看,中国的能源结构正在优化,能源供给已经在逐步多元化,新能源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她认为,这次国际上的“联合减产”虽不会过多地影响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但额外需注意的是,在经济逐步复苏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需求也在进一步提升,在此情况下,我们需要平衡多元进口,建设更多的国内储备资源。

  3月21日,中国和俄罗斯发表《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称,双方将打造更加紧密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双方企业推进油气、煤炭、电力、核能等能源合作项目。同月,中国与世界上最大石油公司之一的沙特阿美公司签订了为期20年的原油销售协议。

  奚佳蕊认为,在国际关系正在发生微妙转变的过程中,我国与俄罗斯、沙特等国的石油贸易协定不会受到影响,相反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强与产油国之间的能源贸易合作。“比如加大与合作产油国之间的进口份额,扩大人民币的结算范围等。”她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