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迷宫——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自然迷宫,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 发布时间:2023-07-21 21:27

  文/ 语寒

  武陵源以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其主要特征。景区北部的大片石灰岩喀斯特地貌,经亿万年河流变迁降位侵蚀溶解,形成了无数溶洞、落水洞、天窗和群泉。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森林覆盖率达67%。有野生动物400 多种、木本植物850 多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花豹、云豹、黄腹角雉3 种,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猕猴、穿山甲等25 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伯乐树、南方红豆杉等5 种,二级保护植物有白豆杉、杜仲、厚朴等16 种。

  地质的博物馆

  在武陵源397 平方公里版图范围内,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面积占264 平方公里。在核心景区内,渺渺茫茫,一望无际,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峰林景观,给人以气势磅礴、宏大壮阔的美的享受。

  水文特征

  武陵源境内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均比较丰富,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0 亿立方米。地表径流属雨洪型,年平均径流深786.03 毫米,平均年径流量3.13 亿立方米。境内地面水径流以溪河为主,多数分布于风景区内,少数分布于外围保护地带。境内共有溪河34 条(五级河道16 条)。其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有5 条,天子山景区有4 条,索溪峪景区有17 条,杨家界景区有5 条,总长100.54 公里。流域面积305.62 平方公里,约占武陵源区总面积的78.2%。这些溪河大部分发源于地势较高的张家界、天子山,多数汇入索溪峪,索溪长而宽,全程68.3 千米。境内有湖3 个,其中人工湖2 个、天然湖1 个。这些河流、水库组成了武陵源城区的地表水资源系统。全区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 000 万立方米。境内因岩层各异,形成溪、河、泉、湖、瀑、潭、伏流等各种水体,构成多种水景。

  地貌特征

  构成砂岩峰林地貌的地层主要由远古生界中、上泥盆统云台观组和黄家墩组构成。岩石质纯、层厚,底状平缓。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及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则是塑造武陵源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我国很多独特的地貌类型都由地名命名,比如喀斯特地貌、岱崮地貌。而张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种独特类型,它是以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

  森林的王国

  “在张家界,每呼吸一次,应付5 美元。”美国科罗拉多州原州长南希·迪克曾经不无夸张地说道。

  这更印证了武陵源原始生态环境的优越,这里生长的高等植物种类是欧洲的两倍多。武陵源不仅保存着长江流域古代孑遗植物群落的原始风貌,还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众多的野生珍稀动植物物种资源。武陵源境内有高等植物3 000 余种,首批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种子植物有珙桐等35 种。其植物垂直带谱明显,群落结构完整,生态系统平衡,蕴藏着众多古老珍贵植物和中国特有植物资源。其森林覆盖率已达74.75%,核心景区更是高达97%,并保存着神堂湾、黑枞垴等两处原始次森林。

  区系起源古老

  植物与动物区系的古老性是武陵源地区的又一突出特点。在古老孑遗种类方面,首先应该提到的是,这里有中国特产的4个单种科,即银杏科、水青树科、杜仲科和伯乐树科(钟弯木科)的代表。这里还聚集分布着大量的古老特有属,如白豆杉属、鹅掌楸(马褂木)属、钟萼木属、青钱柳属等。其中,白豆杉属、珙桐属、大血藤属、香果树属、连香树属、水青树属、杜仲属都是单种属。以上种类大多数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或更古老的成分。武陵源地区内共有裸子植物32 种(8科21 属,含栽培种)。国产裸子植物科中,只有麻黄科和买麻藤科没有分布到这里。

  ·白豆杉属

  白豆杉属,是红豆杉科下的一属植物。该科为一小科,有5 属约23 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国有4 属约13 种。主要分布于西南至东部,其中1 属为中国特有属。白豆杉属植物为常绿灌木,枝条通常轮生,小枝近对生或近轮生,基部有宿存的芽鳞,冬芽鳞片覆瓦状排列,背部有明显的棱脊。

  ·鹅掌楸属

  鹅掌楸属,木兰科,一产北美,一产我国中部,别名马褂木。树冠呈圆锥形,树皮淡灰色,光滑。单叶互生,上部截形或微凹,两侧各具一凹裂,形似马褂。花呈杯形,花被片外面为浅绿色,内面为黄色。

  ·钟萼木属

  对钟萼木属来说,只有钟萼木一种,又叫伯乐树。此树长于南方,其树皮外敷可治筋骨痛,花于4 月下旬开放,总状花序,长度20—40 厘米,花淡红色,果于10 月成熟。伯乐树是中国特有的单种科植物,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与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动物的欢乐家园

  雨水,不仅滋养了各类植物,同时也造就了大山之中错综复杂的溪流水系,使该地区的动物资源也具有极高的多样性。在这里,已鉴定的脊椎动物有312 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花豹、林麝、金雕及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大鲵等。除此之外,记录在册的昆虫数量达1 179 种。其真正的生物资源量,可能远远超过该数值。脊椎动物中,两栖类群是保护区的一大特色。武陵源景区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众多两栖动物,其物种数量高达25 种。

  ·林麝

  麝属中体形最小的一种。成年林麝体重6—9 千克,体长63—80 厘米,肩高小于50厘米。林麝的外形特征是雌、雄麝都不长角,雄麝的上犬齿发达,长而尖,露出口外,呈獠牙状。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不仅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还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高级香料,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有“软黄金”之称。

  ·红腹锦鸡

  红腹锦鸡,又名金鸡,中型鸡类,体长59—110 厘米。尾特长,约38—42 厘米。雄鸟羽色华丽,头具金黄色丝状羽冠,上体除上背是浓绿色外,其余为金黄色。雌鸟头顶和后颈为黑褐色,其余体羽为棕黄色,满缀以黑褐色虫蠢状斑和横斑。它们栖息于海拔500—2 500 米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也出现于岩石陡坡的矮树丛和竹丛地带,冬季也常到林缘草坡、耕地活动和觅食。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或利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人们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遗产旅游因其具有极高的观赏、体验价值,正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而在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中,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遗产旅游开发协同发展,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