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看云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解析,文化,谚语
  • 发布时间:2023-07-24 19:38

  宋英杰

  科学昌明的时代, 有一个问题是必须回答的, 这个问题就是:“谚语还有用吗?”如果只是从预见能力的视角去衡量, 天气谚语的准确度已无法与现代的监测水平和预报能力相比肩; 如果从描述天气现象、气候规律的视角去衡量, 天气谚语自有其可取之处。朴素、简洁、生动,至今很多人依然是气象科学的观众、谚语文化的信众,他们笃信:“ 还是老话儿准啊!” 我们拿两则谚语做一番解析吧。

  曾经在“ 你最熟悉的天气谚语” 评选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名列榜首。这是人们熟知的一则天气谚语。在西风带, 这句谚语是没有国界的, 几乎是各国天气谚语中的“标配”。

  早晨, 热力对流尚不旺盛, 尘埃尚未泛起, 所以空气中只有水汽。如果出现朝霞, 说明本地低空的湿颗粒多, 水汽比较丰沛。随着气温升高, 对流加强, 即使在没有外来天气系统的“干预”下, 天气也很可能转差。傍晚,经过阳光一整天的烘烤,湿度较小。如果出现晚霞,往往是尘埃这样的干颗粒对阳光的散射所致, 所以本地及上风向( 西) 比较干燥,次日天气晴朗的概率较高。

  但是也有例外, 当太阳已经落山,已达地平线之后,如果晚霞的霞光并未消失,说明地平线下的光线受到云底的反射, 于是晚霞会呈现淡淡的红色。这证明本地以西有云层存在, 可能导致本地天气转差。有谚语说“ 日暮胭脂红, 无雨也有风”,便是这个道理。

  但是, 中国古人在应用这则谚语时是有明确限定的。按照元代《田家五行》中的解读:“ 朝霞暮霞, 无水煮茶。主旱。此言久晴之霞也。朝霞不出市, 暮霞走千里。此皆言雨后乍晴之霞。” 这就是说,所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只是专指“ 雨后乍晴之霞”。

  还有一则谚语有时拿出来作为“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的反例:“朝出晒杀,暮出濯杀。” 这则谚语语句工整, 被广泛引用。但“ 朝出”“暮出”的主语是谁呢?常被想当然地理解为云霞。但在这则谚语的“ 老家”,本指的是菌类。

  “草屋久雨,菌生其上,朝出晴, 暮出雨。谚云: 朝出晒杀, 暮出濯杀。” 它体现的是菌类的智慧, 早晨长出来, 预示晴天; 晚上长出来, 预示雨天。所以, 谚语往往具有语句之外的限定性,但当其流传超出原本已俗成的区域, 人们有时会超范围使用, 让小马拉大车, 使很多谚语力所不能及。所以我们评说谚语局限之前, 先不要误解它。

  现在我们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倚重谚语, 但还是要向谚语学习体验, 以现象窥见规律, 以物候推测气象。在人们的眼中, 世间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天气的先兆。比如看云,就是一门“手艺”。

  “鱼鳞天,不雨风也颠。”

  这里所说的“鱼鳞天”,是指卷积云,逐渐遍及天空。卷积云, 属于高云, 一般在6 0 0 0 米以上。这种云细小如鱼鳞, 整齐排列在天空。如果没有强烈的辐合作用, 是不会有那么多水汽输送到那么高的层级的。之所以云能呈现细碎的鳞状, 说明高空不稳定, 存在扰动, 甚至气流是波状的, 随意颠簸。而通过动量下传,这种不稳定,会逐步波及低层大气, 自上而下,大气趋于混乱和动荡,预示本地天气将转坏。但是,鱼鳞状云可能预兆截然不同的天气, 这要看是什么鱼的鳞。

  还有一句听起来截然相反的天气谚语:“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此处的“ 鱼鳞斑”, 是一块块明亮洁白的云整齐排列在天空, 云隙之间可见蓝天, 状如鲤鱼鳞片或瓦片。这种云是稳定层之下, 由于局部波动, 对流、扰动而产生的, 一般不易发展, 云会慢慢消散。同时说明本地在高气压控制之下,天气晴朗。

  区别在于: 如果鱼鳞很小, 是指卷积云, 有点羊毛质地, 鳞细, 俗称“ 鲭鱼鳞”, 预兆风雨。如果鱼鳞很大, 是指透光高积云, 比卷积云要低, 属于中云, 一般在三四千米高。有点瓦片样态,鳞粗,俗称“鲤鱼鳞”,还被称为“ 老鲤”。所以,也有“瓦块云,晒煞人”“老鲤斑云障, 晒杀老和尚” 的说法。

  往往到了夜间, 在下沉气流中, 云会陆续消减, 预兆晴天。在比较寒冷的傍晚,如果有这种鲤鱼鳞般的片状云增多或加厚, 被称为“ 护霜天”, 能够减少夜间的辐射降温。谚语说:“ 识每护霜天,不识每着子一夜眠。”懂的,知道是护霜天,不懂的,以为要下雨, 睡都睡不好。另外, 还要看卷积云的浓淡变化, 因为卷层云在消散过程中, 也可能暂时“ 蜕变”为卷积云。如果这些“鱼鳞”越来越薄、越来越淡, 反而预兆着天气晴朗。

  显然, 古人观云辨天的经验非常丰富和细腻。但这种预判2 4 小时内降水的直观方法, 现在或许已经被查阅手机的方式取代, 如今已经有了小时级甚至分钟级的降水预报。况且, 我们几乎没了抬头看云的兴致。

  (纽曼摘自中信出版社《中国天气谚语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