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能真的过剩了吗?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光伏,产能,平台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05 11:08
文| 刘超然
今年开年火爆的AIGC 概念,吸引了市场大部分的热钱,相比之下,光伏板块在2023 年年初这段时间除了一波随大盘向上的小幅反弹,进入了较长时间的平台期。
去年光伏板块的赢家应该是最上游的硅料,赚的盆满钵满,但随着四季度价格崩盘,引发了一些列光伏板块的降价潮,真正的拐点是10 月31日210 大尺寸硅片龙头的TCL 中环时隔10 个月,再次下调硅片价格,而同时另一巨头隆基绿能的单晶硅片最新价格未做调整,甚至由于电池片厚度下降,所以实际价格反而有所增长,产业龙头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全行业,价格战似乎一触即发。
而市场也将这轮“价格战”解读为坚挺的硅料价格出现了拐点信号,更有观点担忧光伏板块扩产过快,有产能过剩的隐忧。二级市场是对情绪反应最敏感,这种悲观情绪也就率先传递到了A 股市场。从年后的板块走势来看,板块普涨的背景下,光伏板块却依旧不愠不火,更有个股开始逆势下跌。由此可见,市场情绪对于光伏板块已经形成“惊弓之鸟”的趋势。那么,光伏产业链是否真的存在产能过剩的隐忧呢?
无视过剩风险?产业扩产“狂飙”
从2020 年国家“双碳”政策的红利背景下,光伏板块作为新能源的先遣部队,率先享受了行业景气度的上行,炒作2020 年的硅片、组件再到去年的硅料,即使整体经济和投资环境波动较大,但可以肯定的光伏龙头的业绩增长至少是稳健的,而产业链的高景气度,也使得产业链的各环节都得到了大量资本的关注。
于是便出现了这边“老玩家”大举扩产,而另一边“新玩家”还在不断入局。根据不完全统计,再过去的2022 年行业新建组件扩产项目规模已超400 吉瓦,龙头企业扩产的同时,还有不少“新玩家”入局,组件总产能预计超过800 吉瓦,市场过剩风险预期并非空穴来风。
纵使资本市场对产业预期偏悲观,但产业方面似乎持相反观点。实际上,进入2023 年后,光伏板块扩产并未停歇,甚至加快了扩产速度,各环节上市公司频繁公告扩产消息,开年近三个月,超过50 个扩产项目签约开工:硅料、硅棒环节:通威股份(600438.SH)拟在乐山新增投资约60 亿元,建设年产12 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合盛硅业(603260.SH)(鄯善)有限公司今年计划新增投资200 亿元,建设20 万吨/ 年多晶硅、三期40 万吨/ 年有机硅、三期40 万吨/ 年工业硅等项目。
硅片环节:2023 年年初隆基绿能(601012.SH)发布公告称,拟投资建设年产100 吉瓦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 吉瓦单晶电池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达450 多亿元;同期宣布扩产的还有晶澳科技(002459.SZ),公司拟在鄂尔多斯市建设光伏全产业链低碳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400 亿元;新进入者高测股份(688556.SH)计划投资7 亿元,拟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投资建设10GW 单晶硅片项目。
电池片环节:国字号的国电投带头总投资超50 亿元的5GW 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开工;晶科能源(688223.SH)投资45 亿元打造6GW 高效电池和6GW 高效电池组件智能生产线,之前还募资100 亿扩产11GW 高效电池等项目;晶澳科技(002459.SZ)拟投资47 亿元建设10GW 电池+5GW 组件生产线;当然还有跨界新进入的明牌珠宝(002574.SZ)公告将斥资100 亿元投资建设日月光伏电池片“超级工厂”项目。
组件环节:通威股份投资约40 亿元在盐城建设25GW 光伏组件项目;晶澳科技在美国投资约5 亿元扩产2GW 高性能太阳能组件项目;以上还只是不完全统计下的上市公司扩产计划,不包括光伏辅材及非上市公司。
产业与资本的分歧
分歧出现了,那么是否真的存在过剩风险,还是用数据来表达。
首先根据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预计目标,到2035 年我国光伏总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GW。而2022 年全国光伏总装机量为392.61GW 左右,全年新增装机量为87.41GW。那么,到2035 年需要每年保持多少增速,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
根据2020-2022 年国内光伏装机及新增装机量来看,按照目前的保守和乐观的25% 和30% 增速来测算,到2035 年我国预计在2031-2032 年即可完成3,000GW 的装机量,乐观估计的话2030 年即可完成,如果按照上表的装机增速需求与国内光伏厂商产量增速匹配,明显国内光伏厂商的产能增速确实过快,表面看确实大概率存在产能过剩的潜在风险。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何我国如此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低碳保护、为后代创造更美好的环境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我国希望能在新能源产业领跑全球,电动车为例,国产电动车的高速发展也让中国汽车产业绕开传统燃油车被卡脖子的——内燃机、底盘、变速箱制造短板,转而开发由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组成的三电系统,另辟蹊径的与国外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光伏产业也是同样的道理,2013-2021 年,我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在全球占比始终保持在65% 以上,最高纪录为2021 年的逾76%,2022 年有希望维持这个水平。由此,我国光伏产能不仅用于内销,更大的预期是在国产光伏的出海。
2022 年组件出口153.6GW, 出口额在423.61 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55.8%。153.6GW 出口海外,而内增装机87GW,合计240GW。由此看,国内光伏企业在需求量基础上,为了应对海外需求,额外多生产两倍作为出口。简言之,为了维持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的地位,三倍产能似乎是相当必要的。在按照预测新增装机量来计算,2023 年国内光伏厂商的实际产能在300 ~ 350GW 左右还是属于合理范围内,当然扩产计划并不等于实际产能,光伏的扩产也需要时间,比如硅料的扩产需要1 年以上,加上产能释放也不是百分百且也需要时间,所以提前扩产是必须要的,产能的增加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
而且,即使出现光伏产业阶段性的过剩,也是产业的正常规律。因为市场存在需求的增长和可观的利润,才刺激了厂商的扩产行为,以满足市场需求。产能过剩价格出现回调,回归后进一步刺激需求上涨,等到需求慢慢增长到产能上限,新的利润周期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