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添福 灵感之地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灵感,拍摄,专题
  • 发布时间:2023-08-12 16:38

  1987年,我任职于中国台湾的《大地地理》杂志,杂志社委派我赴大陆做长江三峡的摄影专题,这是我第一次赴大陆拍摄专题。

  在完成第一次大陆专题拍摄后,返回台湾的飞机上,我阅读《中国日报》,看到一则豆腐块大小的内容,里面讲述马帮翻越高黎贡山,为独龙族冬天封山后运送物资的内容,这是一篇没有图片的新闻报道,对于出生在四季无冬的宝岛的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很难想象一年中有半年雪封的生活,在那样环境下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这让我有了前去探一探的想法。1988年秋天,我计划进入云南独龙江拍摄却遇上封山,无功而返。1989年我果断辞掉杂志社的专职摄影师工作,由于当年进独龙江未通公路,我徒步随马帮翻越高黎贡山。一路上,我主要以环境人物肖像的表现形式,拍摄高山马帮的生活状态、独龙族家庭的日常生活,完成了《独龙族的冬天》《马帮》等专题作品。这些照片成为独龙江1999年公路通车前独龙族影像的代表作。这次的摄影经历也让我把影像创作的重心放在了西南偏远少数民族的记录上。

  《半个世纪的爱》专题的灵感在1987年第一次来大陆拍摄时就萌生了。最初的设想是随机寻觅50对结婚超过50年的老夫妻,除了拍摄老两口的环境肖像,另外配上千字左右的文字描述老夫妻的婚姻故事,但后来历经重重阻碍和瓶颈,这个专题只能中断。一段时间后,许多前辈与友人的关切与询问,我再度燃起了完成《半个世纪的爱》的信心与决心,并把镜头集中对准中国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服饰、民族习性、人种、居住环境的多样性,大大增加了故事的“含金量”,他们大多出生在20世纪初叶,他们的婚姻生活几乎可以说就是中国20世纪社会历史的缩影和见证。中国古老的观念和传统,新与旧的交替,战争和饥荒,男人和女人,爱和恨,恩和怨,欢乐和痛苦,坦然和忧虑,一切的一切,都蕴涵在了他们的婚姻生活之中。在他们身上,容纳了太多太多生命的元素,逝去的岁月和他们生存其间的环境在他们的身上刻下了深厚的印迹。这些看似平平淡淡的东西,却有着让我们震撼、感动,甚至敬畏的力量。

  2020年底,我原本计划用湿版法拍摄云南临沧的翁丁佤寨,但因新冠疫情无法前往,我就转移到广西北海的侨港镇进行拍摄,开始了《水卒馆》专题创作。侨港镇有个十分传统的渔市码头,对外批发零售各种刚刚上岸的海鲜食材,摆在箩筐里的渔获吸引了我的注意,尤其是几款无脊椎的海鲜,其美妙多变的形态,酷似萌版的外星人,单独看有独自的特点,群聚时又是一番景象,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我每天天未亮就到渔市上转悠,有合适的渔获便买下来进行拍摄。在湿版摄影创作中,我偶然发现废弃的黑铝板在低温环境下竟然结晶出形态各异、纹路清晰的冰花,这激发我进行更深入的观察与摸索。刚开始我用拍坏了的铝板来做冰花,自然形成的冰花形态美妙且变化多端,尤其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更是恣意地成长与蔓延。这种无法控制的形态,不在我此前的创作模式里。我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自己必须在冰花自然形成的规律中注入我想表现的元素,不只是呈现外在美。我开始尝试去控制冰花形成的进程,并间接影响冰花最后的样貌。“湿版摄影与冰花的碰撞”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拾回古典工艺摄影的技法,并去挖掘它更多的可能性。

  三十多年来,我不断往返于台湾和大陆,现在定居广西桂林,从少数民族题材的长期关注到古典摄影工艺的艺术探索,大陆成为我摄影创作的灵感之地。

  林添福 创办桂林维纳斯婚纱摄影工作室,担任过中华摄影艺术交流学会理事长、台北摄影节艺术总监,多家时尚杂志社特约摄影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