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与课堂教学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课堂,信息化,开放性
  • 发布时间:2023-08-25 17:08

  代顺会 重庆市彭水县第一小学 409699

  【摘 要】“班班通”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合作、和谐的课堂教育模式,适应了新课改要求与发展。它以形象的文字、清晰的画面、丰富的色彩、悦耳的声音、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以及智能化的软件深深吸引着师生。通过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和灵活的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方式改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关键词】 课堂;信息化;开放性

  终于告别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 的原始教学。学校“班班通”开通,不仅打破了学习的时空局限,而且进一步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成为教师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窗口,方便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在课余时间还能通过查看远程教育资源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收看教育频道的节目,查阅教育资料,欣赏其他学校教师的作品等,同时也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学生在鼠标的快速点击中,查阅资料信息,获取知识。因此,“班班通”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合作、和谐的课堂教育模式,适应了新课改要求与发展。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和灵活的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方式改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班班通”的建设与运用不仅激发学生兴趣、爱好的产生与发展,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心理,而且使人人接受平等的教育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人人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提供了保证。

  一、“班班通”把课堂推向信息化

  课本上是白纸黑字,黑板上是黑纸白字,虽是清晰,但未免太单调了。如果老师没有生花之口才,那么学生的眼中看的是白纸黑字,上课犹如催眠曲,脑中留下的印记仍是黑字白纸,致使学生的想象力枯竭,口才迟钝,作文干瘪,语文课仿佛只是用黑色的方块字垒长城,数学公式死记背…… 这样导致:“三峡之秋”在学生脑海中想象不到三峡秋天的美好风景——那如同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的叶子,明丽的早晨,热烈的中午等美景不能展现,语文课给老师的感觉总是难教,给学生的印象是乏味、没意思;“捅马蜂窝” 唤不起孩子趣事的回忆;数学公式记住了,可时间长又忘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证明“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稳定的因素,尤其是对正在成长发展的孩子而言,兴趣更是他们从事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如何能更有效地激起学生对学习兴趣成了老师的当务之急。当实施了信息化教学,各课教学的性质就有了质的飞跃———多媒体课件、录音、Flash 动画、展台的应用使学生第一次认识到世界如此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班班通”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更有广度、深度、灵活度

  在教学中应视具体情况选择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重视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教师通过媒体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学生找到要探讨的问题与已知事物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发现新问题,如何利用旧知去解决新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建构知识,掌握教学思想,养成敏捷、独特、灵活、缜密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比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把圆分成相等的16 份,剪开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根据这一方法, 可以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各分成相等的8 份,剪开后也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圆柱底面的周一关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把这两个底面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和圆往体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合拼起来,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或正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这样的语言叙述很麻烦,学生也没兴趣。那教学设计就可制作课件,形象展现过程,再让学生动手做,实践得之,公式得之,并记忆深。这样的教学在过去是只有公开课才会享受的,现在变为班班都拥有。再如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书本,而是更广阔的知识,在教学关于传统文化《埃及的金字塔》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清楚认识了解金字塔,针对学生提出问题马上通过网络连接,让学生立刻知道相关知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了。“班班通”打破时空的界限,走向开放的课堂必定依托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才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把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三、应用“班班通”侧重于情境烘托的教学模式

  情境式教学是以情境创设为手段,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具体的场景或境地, 如让学生观察实物、欣赏表演、观看视频、收听广播等,在丰富多彩的形象观察中认识客观世界;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联想、想象,以此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情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情境教育专家李吉林认为情境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当情境在课堂上以再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则要放下教师的架子,真真正正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对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的观点和意见要给予肯定,不能为了满足一堂课的目的要求而压抑学生的闪光点,要善于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阳光的灿烂,在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如在四年级作文教学——写一次活动。先下载拔河视频资料播放,再现场体验活动,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有内容可写,给他们架起一座从生活通往写作的桥梁,从而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写作的欲望。叶圣陶先生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各种情境把学生带入相应的学习氛围中,调动最佳学习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作文,对症下药,创设出合情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细致观察,在动口、动手、动脑、动笔中写出感情丰富的文章。解决了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让学生有人可写,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感可发,从根本上克服作文内容空洞、单一、雷同、贫乏的通病,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从而喜欢上习作课。

  “班班通”适宜了新课程标准资源的整合。课程改革在于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利用网络,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网络所提供的资源中查找适合自己阅读的内容进行阅读,进而让学生有阅读文本的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水平,这已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趋势,也是大部分教师都会做也想做的一件事。课堂教学与网络结合就变成了现实,不再是公开课时的表演了。

  “班班通”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积极探索, 努力扬长避短, 采取有效措施, 使课堂教学在先进科技的辅助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