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的有效性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提问设计,有效性,分析
  • 发布时间:2023-08-25 17:10

  胡孟雪 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西湖滟澜幼儿园 2440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幼儿教育逐渐受到公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开展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利用问题与幼儿沟通,促使幼儿通过问题获得思考,对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教师要给予提问设计以高度重视,提升问题的有效性和导向性,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提问设计;有效性;分析

  幼儿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幼儿教育也处于改革和创新中。幼儿园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幼儿在园中接触最多的成人,在开展教学中,基于幼儿群体的天性特点,教师主要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幼儿交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在提问设计中,问题容易缺乏有效性,难以发挥问题的引导和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结合幼儿特点,对提问进行科学设计,促使幼儿通过问题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发展。

  一、提问分层设计

  在幼儿阶段,不同幼儿的生长发育存在较大差异,同龄幼儿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在提问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设计,容易导致幼儿群体出现两极分化,而这种情况会诱发幼儿的厌学以及抵触情绪,对其未来成长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在提问设计中,需要结合幼儿群体的这一特点,注重开展分层设计,根据不同幼儿的能力水平,确保提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提问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为幼儿讲述《我和爸爸看宇宙》这一绘本故事后,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这一绘本内容,针对不同幼儿能力特点,教师可将提问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针对具备扎实知识基础、较强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幼儿可设计以下问题:我和爸爸在去看宇宙的路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啊?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较强,可以根据教师讲述的内容进行复述,起到锻炼幼儿的作用;第二层次:针对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一般的幼儿,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我和爸爸看到宇宙后,爸爸的表情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一启发式问题,能够激发幼儿的表达欲;第三层次,针对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你喜欢这部绘本吗?尽量通过简单的问题帮助幼儿树立表达自信。

  二、强化提问引导

  幼儿年龄较小,对成人具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在知识探究中,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引导,进而帮助幼儿克服紧张情绪。在提问设计中,教师要注重强化提问的引导性,通过引导性问题,促使幼儿更好的理解知识。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幼儿而言一片空白,教师要注重通过引导性的问题,梳理幼儿的思维意识,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思维,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例如在学习洗手步骤中,很多幼儿都看过别人洗手,认为洗手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帮助幼儿掌握洗手技巧,具体提问设计为:我们为什么要洗手啊?这一问题较为简单,在教师提问后幼儿会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幼儿回答完毕后,提出下一问题:怎么样才能把手洗干净呢?这一问题对于幼儿而言具备一定难度,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幼儿都积极思考,教师可以此为教学切入点,将正确的洗手方式和步骤传授给幼儿,促使其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设计启发问题

  培养幼儿想象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设计启发性问题,通过启发提问促使幼儿展开想象,进而形成一定的想象力。在设计启发性问题中,教师要尽量不提供给幼儿答案,鼓励幼儿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回答问题,促使幼儿在问题中分析和思考,进而尝试解答问题。通过长期坚持启发问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必将获得发展。

  例如在观察秋天中,幼儿通过耐心的观察,可以发现秋季和其他季节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幼儿思考,例如:秋天的叶子为什么会变成金黄色?秋天和春天和冬天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两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促使幼儿进行思考,并且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结合,在尝试回答问题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意识,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四、保证提问趣味

  幼儿年龄较小,对新鲜的、充满趣味的事物更加好奇,教师在设计提问中,要把握幼儿群体的这一特点,保证问题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通过问题快速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主动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同时,问题要尽量贴近幼儿年龄特点,以富有童趣的方式提问,可以唤醒幼儿的情感共鸣,有助于提升问题的有效性。

  例如在阅读绘本《不要舔这本书》,绘本故事介绍了病毒细菌的危害,并且具有规范幼儿行为的作用,在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如果病毒和我们打架,谁会赢?这一问题立即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纷纷回答说我们会赢。在幼儿回答结束后,教师可以“病毒和我们打架” 为契机,讲述病毒对人体的危害,促使幼儿认识到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五、贴近幼儿生活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设计提问中,问题要尽量贴近幼儿生活实际,进而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例如幼儿安全是公众和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教师在设计提问中,可根据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作为问题,例如交通指示灯什么颜色才能过马路?如果有陌生人想邀请你去他家里玩,是拒绝还是接受?家里的家用电器和插座开关能不能随便触碰?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能够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是国家的未来的民族的希望,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孩子更好、更健康的成长。提问作为教学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要基于当代幼儿的个性特点,对提问进行优化设计,发挥提问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促使幼儿获得思维、知识和能力的均衡发展,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生活和学习,在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冯红玉. 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的有效性[J]. 我和宝贝,2021,11(1):91-92.

  [2] 赵婷婷, 吴雪姣. 浅谈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的有效性[J]. 新商务周刊,2020(4):234.

  [3] 林小莉. 浅谈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的有效性 [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9):151.

  [4] 王薇. 浅谈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1):125.

  [5] 肖芳. 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新探—— 以小班社会活动”安全不安全”为例[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1):45-4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