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还是要有光明”——读阎真《如何是好》

  • 来源:书屋
  • 关键字:光明,《如何是好》,代表性
  • 发布时间:2023-08-26 11:23

  杨海亮

  二十年前,我还是中文系一名学子时,读到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认为小说主人公池大为的人生经历、现实境遇和精神状况,在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具有代表性。

  二十年后,在“澎湃翻书党”微信公众号上读到澎湃新闻记者顾明的专访《阎真:贴地而行,写出生活的痛感》,知道阎真推出了长篇小说新作《如何是好》,同样关注知识分子的生存之苦。于是,毫不犹豫地网购了小说,并花了几天时间读完。总的感觉是,这部小说可谓当下年轻人的真实写照,是他们爱情、友谊、婚姻、梦想等诸多方面的如实记录,甚至可以视为纪实文学而不是小说。

  《如何是好》的背景是在麓城,一个不及北京、上海却远远优于一般城市的省会城市。十多年前,许晶晶从偏远小镇考入麓城师大。在校期间,勤学苦读,洁身自好,也算品学兼优。可在保研过程中,许晶晶因遭“举报”而不幸“出局”。之后,她走上社会,进入职场,在麓城有了一系列遭遇。从大学毕业到同学聚会,前后十年,小说说的便是许晶晶的“麓城十年”。

  许晶晶的“麓城十年”,许多问题都是选择问题。面对生活的十字路口,一个人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吗?答案是否定的。做出选择,貌似简单,实则艰难。阎真在谈《沧浪之水》时表示:“沧浪之水,其实就是两种选择,清与浊的选择。”到许晶晶身上,也是如此。无论是听从内心的呼唤,还是听从旁人的劝告,许晶晶的选择基本上偏向了“清”。她有她的原则,她有她的理想,她必须捍卫自己的底线。因此,当暗恋许晶晶的李亦明提出,只要做他的女朋友,便把报社的工作机会让给她时,许晶晶没有答应,因为她对这个男人并无好感。因此,在经视实习时,尽管很想留在项目组,但许晶晶还是拒绝了范哥这样的“贵人的提携”,因为她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当小三。因此,当某培训机构的老板恬不知耻地表示,如果许晶晶给他两年时间,他保证许晶晶半辈子不用愁,甚至“升级”,如果为他生个儿子,则“一辈子都有保证”时,许晶晶还是拒绝了。人生不是交易,她“相信爱情”——“这作为一种生命的执念,化作了一种本能,在做顽强的抵抗”。类似的选择还有许多,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挑战。阎真在接受访谈时说:“我想探讨的是,像主人公许晶晶这样一个女孩,既没有强大的家庭背景,又没有超人的才华,还没有过人的颜值,这种状态,是当代社会最具普遍意义的群体,那么,她们对生活的种种想法、期待,又怎么实现?放弃吧,绝对不甘心;不放弃,就有了太多的焦虑和痛苦。我就是想通过这个形象,写出当代年轻人,特别是女性,她们的成长痛感。”小说中,许晶晶确实有太多太多的“难”。作为读者,许晶晶的“难”,可以想见,可以体谅,却不知“如何是好”,唯有“一声叹息”。

  读《如何是好》不难发现,所有叙述都是围绕许晶晶一个人展开的。换言之,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许晶晶在全书中占有绝对分量,没有第二个角色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这也是阎真小说创作的一个习惯,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所有小说,都是这种发散性结构,即没有一个核心故事、核心事件。它们都是由一个情绪焦点,一个主人公而结构完成的。情绪焦点,或者说主题,就是这种结构性的力量。”对于阎真的这种小说创作方法,大家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誉之者,称其为“特色”;贬之者,称其为“软肋”。于我而言,很喜欢这种不炫技的小说,通过一个人物去凝聚和串联内容,线索很清晰,阅读很轻松,不会云里雾里。整个小说,没有所谓的前言、自序,也没有什么随想、跋语,三十多万字,八十七节,或三节,或五节,就告一个段落。许晶晶的“麓城十年”就这样被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片段,一个个片段好比一个个“盲盒”,你不知道许晶晶在下一个地方、下一个阶段,又会遇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只有耐心读下去,拆了“盲盒”,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十年之中,许晶晶经历过许多人生捷径的诱惑,但她基本选择了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实力。“多少次,我碰得头破血流,我觉得自己有一万个理由痛恨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敌人,或者潜在的敌人。但是生活中的善意、友情,还有……爱情,把我从绝望的悬崖边拉回来了”。

  《如何是好》还有一个特别可取的地方,即在叙述中恰到好处地插入人物内心的独白,也可以说是作家的议论。这种独白、议论,简洁却深刻,是感性基础上升华的理性,自然而然,催人思考。如,许晶晶所在的培训机构面临解散倒闭的境况,书中写道:“所有美好的想象都会破灭。这几年来,生活就是这样告诉我的。期待越是迫切,失望越是真实。我又一次感受到,命运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与自己作对,像对面有一个隐形的持刀杀手,将砍断一切美好的想象。但我不敢把这种感受告诉别人。当不祥的预感总是被证实,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传说中的灾星。”这个时代裹挟着大多数的年轻人,他们在城市挣扎,有着太多的无奈与无助,何况许晶晶这样一个孤军奋战、孑然前行的女子。又如,在与初恋章伟分手七年之后,许晶晶选择了与叶能在一起,“七年来,逢场作戏的机会太多了,我都没有当作机会。对我来说,心灵的归宿是最重要的。心灵没有启动而进入游戏性的浪漫,那是表演人生,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许晶晶是令人同情的,也是令人尊敬的,她没有违背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去换取所谓的成功,没有丧失最起码的人格操守去赢得所谓的风光。

  据说,《如何是好》一上市,就有读者称之为“女版《沧浪之水》”。对此,阎真坦陈,《沧浪之水》的主题是成长,《如何是好》的主题也是成长。在成长这点上,两部小说有共通性,但小说主人公各自成长的背景大有不同。阎真所言,深以为然。我们将《沧浪之水》的主人公池大为与《如何是好》的主人公许晶晶进行比较,从性别、学历、机遇、能力等各方面衡量,池大为明显强过许晶晶。所以,对池大为来说,“别人愿意用世俗的方式体验世界,那是他的可怜选择,我决不会走上那条路的。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声音,从灵魂深处生长出来的声音提醒着我,我注定是要为天下,而不只是为自己活着的,这是我的宿命,我别无选择”。而对于许晶晶来说,“我当年也想着,要追求一种有使命感的人生,这一辈子能做点什么事情,赢得时间后面的时间。但是现在,也是活着而已,生活本身就是生活的意义,不甘心,那也没办法啊”。可见,池大为与许晶晶虽然都是年轻一代,但因性别、学历、机遇、能力等存在差异,彼此的困顿与坚持也不一样。但不管怎样,“生活以无可抗拒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逼迫着每一个人”(李敬泽语),以至于我们能给的评判就是,人生最好的选择就是把自己交给生活,让生活改变自己,也让自己改变生活。正如阎真所期望的那样:“只要足够努力,只要长期盯着一个领域,你的人脉、你的学识和能力会慢慢积累起来,最后不要说会出类拔萃,但至少你会比没长期在这个领域的人强一些。”池大为也好,许晶晶也罢,他们的经历都是有力的证明。

  不知是纯属巧合还有意考虑,《沧浪之水》与《如何是好》两部小说的结尾都提到了“星空”这个意象。在《沧浪之水》的最后,“我(池大为)双手撑着土地站了起来,在直起身子的那一瞬,我看见深蓝的天幕上布满了星星,泛着小小的红色、黄色、紫色,一颗颗被冻住了似的,一动不动。我呆住了。我仰望星空,一种熟悉而陌生的暖流从心间流过……”而在《如何是好》的结尾,“我(许晶晶)想,在忘我的凝思中远眺宇宙,也是我来到人间的神秘使命……这时,萤火虫飞了起来,在我们眼前画出一道道晶莹的线,和星空掺揉在一起,显出了梦一般纷乱的景色。突然,我眼泪一涌,脸上感到了一点温热”。池大为所感受到的“暖流”与许晶晶所感受到的“温热”,原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这里却穿越时空,无缝对接。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因为仰望,所以看见;因为相信,所以执着;因为头上有星空,所以心里有光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