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走他乡的宋丰兰:循着乡愁回故乡
-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乡愁,故乡,视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26 11:53
“好山好水有好茶,锦上又添一朵花。兰花茶香飘四海,白云春毫誉天下。”这首带着泥土芬芳的民歌,吟唱的是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汤池镇的山村美景。党的二十大以来,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幽静恬淡的小山村走进了公众视野。
有这样一群女性,曾经她们饱含乡情远走他乡,如今她们循着乡愁重回故乡。乡音未改,初心依旧;山乡巨变,有你有我。宋丰兰说,她的乡梦就是在家乡的山间建一所民宿,有山有水,有滋有味。
山那边
打开中国地图,北纬31度附近,庐江县的小镇汤池境内,有涂冲、江冲、林冲3条溪流汇集,几经冲刷,于是周边方圆几里地便被称作三冲村。这里地处大别山脉尾、巢湖之源头、合肥市最高峰牛王寨的山脚下。20世纪80年代,宋丰兰就出生在三冲村这片山水画境。
不过,当时的三冲村偏僻贫瘠,交通不便,当地人还是跟祖辈一样靠山吃山,务农种茶。为了养家糊口,宋丰兰的父母还要上山砍柴,靠卖柴火补贴家用。
年幼的宋丰兰常常问奶奶:“大山那边有什么?”奶奶是从山外嫁过来的,可是几十年没离开过这里,“奶奶记不清了,只记得大山外面比咱村里亮堂。”望着桌上昏黄的煤油灯,宋丰兰想象着,山外面的世界应该就像课本里描述的那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走出大山,成了种在宋丰兰心底的一颗种子。1998年夏,初中刚毕业的宋丰兰决定进城打工,一来挣钱给家庭减轻负担,二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同时,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在县城庐江,宋丰兰做过销售员、服务员,几个月内换了好几个工种。她这才意识到,知识储备不足,没有一技之长,再加上和人说话就紧张,不善于沟通,孤单的自己竟然举步维艰。
宋丰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1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省城合肥的一家城建学校来庐江县招生,她于是辞工报名,前往合肥攻读工民建专业。
2003年6月,宋丰兰顺利毕业,进入安徽省三建公司。1年后,在家人的建议下她回到庐江县城,完成了恋爱、结婚一系列人生大事,生活渐入佳境。
有人说,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选题,但好的婚姻是加分题。对此,宋丰兰深有体会。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丈夫性格憨直,在工作上给了宋丰兰很多指导,在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2007年暮春时节,女儿的出生给这个小家庭增添了更多喜乐。考虑到丈夫工作忙,宋丰兰专心做着全职妈妈,同时自学营销课程,准备未来重返职场。
女儿1岁之后,宋丰兰和丈夫经过商量,贷款在庐江县城经营起了一家小宾馆。
万事开头难。宾馆虽小,却也是生意一桩。沟沟坎坎,浮浮沉沉,经营的酸甜苦辣,只有宋丰兰自己最清楚。功夫不负有心人,生意渐渐步入正轨,小宾馆也终于实现了盈利。可是宋丰兰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却又找不出头绪,直到那一天回到老家三冲村……
老茶厂
那天正是2009年的夏天,宋丰兰和丈夫一起回乡探亲,在和村民聊天时偶然得知村里的三冲茶厂废弃多年,现在正在进行土地流转。
“走,我带你去看看,我小时候经常在那边玩。”宋丰兰拉着丈夫来到茶厂。刚走进院子,迎面看见的就是几棵老梧桐树……曾几何时,梧桐掩映下,有办公楼,有工厂车间,更有成行成排的制茶机械设备,周边3个村庄茶叶的对外加工销售工作,全都在这个11亩见方的院子里完成。
当然,最吸引幼年宋丰兰和众多村里娃娃的,是茶厂那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因为同学的爸爸在茶厂上班,所以暑假的下午,孩子们就三五成群相约去茶厂看电视。
炎热的夏天,繁忙的茶厂,兴奋的孩子……那个年代的快乐,成了记忆里挥之不去的残梦。
时过境迁,村里的劳动力都出去闯荡了,茶厂荒芜了。面对几棵落寞的老梧桐,宋丰兰不禁长叹一声……
夫妻俩商量后,决定先把茶厂盘下来。缺少资金,他们就把县城里的住房做了抵押贷款。至于能做什么,他们还没有想好,只是因为一个念头驱使着,或许这就是乡愁吧。
土地流转后首先需要规整。茶厂门口有一条小河,附近的村民靠一座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老桥往来交通。老桥年久失修,已经成了一座危桥。为方便村民,宋丰兰在茶厂前新修了一座桥,再将河对面的两亩地流转下来。
2018年,庐江县积极打造旅游产业,镇领导找到宋丰兰,问她是否有意愿运营民宿。宋丰兰觉得豁然开朗,自己过去学的就是建筑行业,丈夫也从事这一行,运营民宿,既是学以致用,更是在为建设美丽家乡出份力。“回乡创办民宿就是我的选择。”宋丰兰为这个决定感到雀跃。
宋丰兰马不停蹄地去江浙一带考察民宿行业,然后联系杭州的设计师,通过面谈、发邮件、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反复沟通,再结合三冲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反复修改民宿的设计方案。
在三冲村,每到春季,漫山遍野开满五颜六色的兰花,于是在为民宿起名时,宋丰兰的丈夫建议叫“兰庭”,而且,他还有一点自己的小“心机”:“你的名字里也有‘兰’字,这个民宿是和‘兰’有缘的。”
丈夫把门前的老桥重新修缮,取名兰溪桥,刻上了《兰亭序》。2021年9月,准备工作就绪,“兰庭民宿”建设项目开工了。
丈夫的身体不太好,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所以建设民宿的大情小事都需要宋丰兰来协调;此时,女儿进入省城合肥读初中,宋丰兰还需要做个陪读妈妈。从此,宋丰兰开始了每日“长通勤”式的生活。早上送孩子进了校,她就开车往60公里外的三冲村赶。白天在民宿工地上忙活,晚上再赶回去照顾女儿,每天往返两个多小时。
关键时候,亲人和乡亲们都来帮忙了。宋丰兰的哥哥弟弟在工地上帮着忙活,乡邻刘姐则在白天帮着宋丰兰照顾孩子。在宋丰兰心里,刘姐就像自家亲人一样,凡事都替她考虑。一次放学后,女儿想吃合肥四湾菜市的一家点心。菜市离家骑车需要20分钟,宋丰兰刚从工地回来有些累,就敷衍着说:“好的,下次我去给你买。”“我去买,今天就能吃上。”没想到,一旁的刘姐二话不说,麻利地骑车出发了。刘姐总是这样善解人意,看着她骑车远去的背影,宋丰兰心里热乎乎的。这种来自骨子里的本分、朴实、善良其实是家乡那一方水土养育出的民心,无需多言。
兰庭梦
2022年夏,庐江县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干旱,梅雨季节都难见下雨。三冲村的水源来自村里的老井,井水干了,饮用水都成了问题,兰庭民宿的建设不得不停工。
前期因疫情管控,工期已经受到影响,眼下,顶着火辣辣的日头,宋丰兰心急如焚:施工队里的工人大多是家乡的父老,靠辛勤劳动挣取生活费,停工一天,就少一天收入,这可怎么办?
当务之急是不能苦了乡亲们。宋丰兰和丈夫合计后,把自家在省城的一套住房抵押贷款了200万元,按时给工人们发了工资。这时,镇政府及时伸出援手,联系镇上的自来水厂送来了自来水……
天灾虽然无情,但是乡亲们有义,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把工期赶了又赶,终于在2023年5月,迎来了兰庭民宿的开业。
占地面积约13亩的“兰庭”,20间客房分别以“梧桐”“兰花”“凤凰”等为主题命名。为了尽量保留原貌,留下时光记忆,民宿建设时保留了茶厂原有的墙体,瓦片拆下来做了围墙。宋丰兰还请来了70多岁的老木工师傅,设计制作了老房子才有的榫卯结构的屋顶、没有铰链的木扇门……
除了民宿,宋丰兰还将部分流转的土地提供给村委会,协助村委会建成了村史馆和乡风文明馆。建成的两馆集中展现了三冲村发展历程、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果、廉政文化建设成就和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这天,站在民宿门前,抬头远望是青山环抱,近处有溪水潺潺,清风徐来,宋丰兰绷了许久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老茶厂原有的几十棵梧桐树,在民宿设计时全都按原样保留了下来。“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归巢。”这些梧桐树历经数十年沧桑,见证小山村的兴衰,更记录下了宋丰兰这个山村女儿的赤子之心。
这些年,三冲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准切入点,大力发展美丽经济,获评“国家3A级景区”“全国文明村”“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如今的家乡早已不是“锁在深山人未知”,越来越多在外闯荡的乡亲返回家乡,“兰庭民宿”不仅帮助当地十多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还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加入,为乡村建设带来了新活力。
开业仅两个多月,宋丰兰就迎来了“回头客”,上海的一位游客喜欢小山村的宁静和闲适,带着三五个朋友第二次住进了“兰庭”。午饭时,宋丰兰安排大厨用农家土灶为他们做了特色菜河水煮鳜鱼、百花苗、蒿子粑粑;下午,客人们要去村子里的小溪边纳凉,特意带上了民宿自制的冰镇酸梅汤;晚上,院子里梧桐树之间,支起天幕帐篷,和着音乐,客人们仰望星空,心驰神往……
2023年7月,在兰庭民宿,记者见到了参加摩托车D照考试刚回来的宋丰兰。“我希望多学点技能,这样才能和来到‘兰庭’的小伙伴们有更多话题。”说到学骑摩托车,丈夫起初还担心安全问题,但是宋丰兰说服了丈夫,“不管什么时候,我都想保持学习的状态。从走出山村到回乡创业,我鼓起勇气走出的每一步,都是靠着学习达成的。”
接下来,宋丰兰还有很多想法。“民宿之于乡村,犹如一扇窗户,打开了绿水青山和乡村旅游的新世界。”她想将民宿里的长廊做成文化长廊,融进三冲村的民俗和传统;她想发展农副产品的伴手礼,让村里的土特产能被更多的游客带出去;她还有很多完善服务细节的构思,要一步步把“兰庭”打造成三冲村乡村振兴的品牌……
因为创新,乡村有了民宿;因为热爱,山间有了“兰庭”;因为有梦,旧厂换了新颜;因为奋斗,家乡更加美丽。都说走不出的是故乡,追梦的宋丰兰正是在故乡寻到最初的梦想;都说回不到的是故乡,宋丰兰却用山间民宿让万千都市人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乡田园。
文/邓琳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