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都灵 人生答案书

  • 来源:智族GQ
  • 关键字:人生,答案,书
  • 发布时间:2023-08-28 17:07

  摄影:谢天 编辑:杨帆 形象:杨婷 采访、撰文:nizhu

  笃信mbti人格、翻阅答案书、紧追星座运势以在日常生活中未卜先知,又或是在微博、小红书快速找寻通用的解法,有效但不出彩地将生活中熊熊燃起的问题之火扑灭。这似乎是当下世代年轻人面对生活难题的两个极端选择——迷信玄学或是皈依不出错、保守的经验——但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陈都灵,面对问题似乎总有着自己的回答。

  仔细观察陈都灵的每次采访,她会在每个突然袭来的问题之后停顿个2 ~ 3秒。这就像是学生时代在试卷上提前写出的“解:”,短短几秒钟之间接收、思考、归纳等一系列动作得以完成,紧接着是落笔,也是表达。似乎是理科生的身份,让她养成了不慌不忙、冷静思索的性格,她总能在对自我生命经验的再审视中,填满由复杂问题留下的空缺。

  当然,她偶尔也会突然宕机,下意识地调整自我的措辞,以达到某种关于「陈都灵」所认定的精准。这种精准,帮她在百转千回的剧本和故事中,迅速地找到人物的性格特质。这也让她在《左耳》的拍摄中颇为受益,作为新人演员似乎毫不露怯地将李珥这一角色诠释。但如今,她也在学着调动情绪、感官,在演员与人生的答案书上写下新的篇章。

  稳中带甩,演员是误打误撞的答案

  南京,对于陈都灵来说似乎是一场新梦开始的地方。

  这座被梧桐树覆盖的城市,在祖国南北的相接之处,气候、地形与环境共同孕育出充满矛盾但又极度包容的城市气质。稳中带甩,是在南京常用的一句俗语,用来形容在南京待久了的人既能稳得住,又敢做别人不会做的事,而这也是对陈都灵出道生涯最好的概括。

  误打误撞、稳中带甩是陈都灵演艺生涯开启的关键词。最初因为不施粉黛楚楚动人的气质,打动了正在为《左耳》寻角的导演苏有朋和编剧饶雪漫。于是一封来自剧组的邀约打破了陈都灵的生活,那时的她还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就读,学生时代的生活稀松平常但又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当剧组找上她时,不可思议和不知所措是她的直观感受。

  饶雪漫的小说,几乎是那个年代校园中被老师们收缴最多的课外读物,小耳朵与黎吧啦的反差与情谊也让无数的女孩为之感动、落泪。陈都灵也是其中之一,“如果能演小耳朵,对我来说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而也恰恰是对角色、作者和导演的热爱,让陈都灵义无反顾地闯入了自己的演员生涯。

  紧张?兴奋?当陈都灵回想起自己第一次站在镜头前的状态,她会用不知所措来形容。尽管在拍摄之前,她接受了密集、高强度的表演练习。但她也直言在片场拍摄之初她整个人都是木的,“这和以往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演员的呈现还是大有不同的,机位、角度、光线,演员需要留意很多东西,我最开始很容易演着演着就出画了。但是还好苏有朋导演也是一位优秀的演员,在这个过程中他教会了我很多关于演戏的方式与技巧。”

  但是或许是理工科的背景出身,背台词、记调度这些困扰新人演员的问题,对陈都灵来说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编剧饶雪漫曾经在片场追问苏有朋自己选的“小耳朵”怎么样,得到的回答是:“没问题,她记忆力超好,你跟她说一步步该怎么来,她全都能记住,台词也是一个字都不会错。”

  但毕竟是刚刚进入表演行业,陈都灵无意识的一些小动作也会给拍摄带来一些困难。编剧饶雪漫也曾在杂志专栏上记录着陈都灵拍戏的一点一滴:“不知道是因为太紧张还是光线太强,最开始的她会不自觉地眨眼睛。后来她就被导演抓去剪辑室看回放,看到自己眼睛不自觉地在眨,她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剧组的表演老师教她对着镜子看自己,练习不眨眼。于是之后片场有空闲的时间,她就会摸出小镜子来,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开始爱美起来,殊不知是为了‘小耳朵’在努力呢。”

  但或许正是这份拼劲儿,再加上她在那个年纪独有的生涩与稚气,让“小耳朵”这个角色在大银幕出现时,让无数人倒吸一口气——书中的小耳朵真的活了过来。在别人的世界里,恣意活一把“我是一个喜欢行动多过于说的人,总觉得在路上就应该少说话、多走一些。”陈都灵25岁生日时,她在微博中这样写道。生活中的她并不是一个吵闹的人,更多时候她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笃定地完成着自我的思考与表达。

  做演员之前,她似乎并不是一个感受性导向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她似乎一直都是一个听话的小孩,也把旁人“在某些时刻,你的情绪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得体地做好一些事情”的教导放在心上。有利有弊,这让陈都灵大方不计较地关照着周围的人,但也让她常常忽略自己的想法和渴求。

  而演员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工种,要求她不断地向内回望“自我”,以自身的特质来为角色添砖加瓦。这也让她在理性思考之外,逐渐找寻到了情绪和表达的价值。刚入行时,更多时候只能独自揣摩角色,努力理解角色的行为逻辑。但是她很快就发现,角色似乎并不像公式、方程有着严谨的规律和运算法则,每一个角色都是未知的,都需要情感的注入才能将其诠释。“很多角色和我很接近,但是我却没有办法理解。又有很多角色和我很远,但是我却能懂她,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她还记得去山下学堂进修时的经历,当时的她以为会像是大学课堂一样习得一些关乎表演的知识与技巧。但是极为强调感受和表达的课堂,让她逐渐打破了对于“课堂”和“表演”的固有认知。“有一次上课,老师让我们蒙住眼睛在教室里奔跑,在没有视觉的情况下我们在奔跑中就会撞墙,所以你只能完完全全相信自己的感觉。”

  声音、形体、感受,自此之后陈都灵更加意识到“自我”对于诠释角色的重要性,不论是《良辰好景知几何》中的豆蔻才女林杭景,还是《我们的当打之年》中刚柔兼具的袁歌,又或是《长月烬明》中复杂多面的叶冰裳、天欢、妺女,我们都能在她们身上找到独属于陈都灵的那份灵动与自在。如今,她似乎找到了与自我的相处之道,把自己置于演员的环境之中,在她的世界与人设里找寻不同的人生答案。诚如她在自己微博中所书写的那般,“演员最幸福的那个时刻不是掌声雷动,而是在别人的世界里恣意地活了一把”。

  是陈都灵,也是无数的女性

  陈都灵也是个很拼的人,入行以来不断学习、积累,如今仔细盘算她的手上还有多部待播作品。在《金庸武侠世界》中她是黄药师始终念叨的冯衡;在《孤舟》中她是弹词女先生张海沫;在《莲花楼》中,她是驰骋江湖的乔婉娩……对于陈都灵来说,这些女性都是万千女性中别具一格的那一位,但她们也共同塑造着女性这个词汇的更多样态。

  高中的时候,陈都灵也是个武侠迷。在班上传看的《东邪西毒》,让她最早对于冯衡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原著中,这个角色始终是一个被回忆、被转述的角色,也因此留给了所有故事主人公和武侠迷无限的遐想空间。“但是这次改编,能够让我们从前世今生的角度更加理解冯衡这个角色。她变得更加立体,也让更多观众看到冯衡的可能性。”

  而《孤舟》的拍摄则让评弹也走进了她的生活。刚入剧组的她对于评弹似乎也没有太多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敬畏。而在一次又一次的观赏、聆听和学习中,她似乎也爱上了这门曲艺。采访中,她全然不提练习的辛苦与焦灼,向我们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这门古老的艺术门类,谈及它如何在乐声与节奏中撩拨起观众的情愫,又如何以简单的叙事让所有的观众为之动容。在结束了《孤舟》的拍摄后,评弹似乎已经成为了她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闲暇时刻她也会再度拿起琵琶,弹奏一曲关于“她”的故事。

  相较于刚出道时,陈都灵如今诠释角色也有了更多技巧。人生的经历愈来愈多了之后,也更加能够理解为何有些女性会在生命中作出某些令人费解的决定。陈都灵的思索不再仅限于判断对错、明确解答,在无数女性的故事中她看到一种极为复合的精神力量——温柔、坚忍、强悍,这也支撑着她一步一步向前走,推翻所谓的“正确答案”,找寻自己的前行之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