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溜冰場建不建?宜盡快向社會公佈更多細節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社會,細節,溜冰場
  • 发布时间:2023-09-22 10:05

  政長官賀一誠8 月10 日在立法會透露,氹仔兩幅競投地前方土地擬興建五萬平方呎公園,而公園地庫擬建符合國際標準的溜冰場及停車場。據澳門日報陸續報導相關持份者社團就此發表利好意見,包括:可為離島區打造新的景點和文化地標、為本地專項運動員提供專業的訓練及比賽場地、吸引國際賽來澳舉辦、發揮“旅遊+體育”效益……報章亦專門拔篇幅報導體育暨奧林匹克委員會青委會主任、體育委員馬志成的意見:特區政府計劃興建符合國際標準的溜冰場,展示對推動“1 加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的決心;在構思期間可多聽取專業意見和參考鄰近地區的營運模式,將其打造成能滿足“專項、大眾、旅客”使用的多元化體育設施以及可持續擴展的項目;為本澳冰上項目創設良好的硬件,可望成為體育旅遊新熱點,為“體育+ 旅遊”增添新元素,並帶來經濟效益。

  對於政府有意興建符合國際標準溜冰場,筆者留意報章大篇幅報導相關持份者的認同取態,亦留意到非持份者團體紛紛表達意見。坊間推測,特首在立法會公佈有關計劃前,必定做足相關諮詢爭取社會大眾接受,只不過,特首口中“鑑於本澳缺乏相關場地”,這個理由顯得不充份!事關,在本澳而言,欠缺場地的多如牛毛,不僅上至政府部門下至社會團體,以至1 加4 多元經濟發展策略所涉及的體育文娛,統統都可說欠資源欠場地。正如立法議員林宇滔表示,建設公園及公共停車場,是回應居民訴求,澳門缺乏冰上運動的專業訓練場地,但也有其他運動項目缺乏專業場地,究竟哪些運動類專業場地先行建設,冀當局以科學數據說明,增加透明度,而非“拍腦袋”決定。上述觀點雖說是出自單一議員之口,但絶對可代表絶大多數本澳市民的聲音。眾所周知,在澳門玩溜冰不會有場地困難問題,位於中區的佳景溜冰場,一直以來是吸引澳門溜冰愛好者的地標,且不論收費還是環境,都可滿足到市民的需求,倘政府在氹仔興建符合國際標準的溜冰場,對佳景溜冰場或許有衝擊,但不至於沒有生存的空間。值得一提的還有,政府的場地和私營場地的檔次不可同日而語,對政府而言,如何控制新項目成本永遠是一個有待完善的課題,將來的國際標準溜冰場要收費多少才能應付每天的營運費用?相信這也是促成特首在立法會語重心長地表態:有關溜冰場計劃是因為本澳缺乏相關場地,將公園地庫建設公共停車場及具國際標準的溜冰場。倘社會反對,亦會停建。特首話外之音,令市民心中有了底牌,起碼對這個項目不會有抵觸心理,然而,至今當局公開的進展如何? 連基本的場地大小、設計圖、建造費用都沒有,試問當重要資訊都沒有,又如何叫社會大眾給意見(反對與否)?

  雖說,澳門缺乏國際標準級別的溜冰場地是事實,利用地庫原停車場地建溜冰場,也是回應居民訴求的一項德政,然而,任何一項公共建設,尤其耗用鉅額公帑的項目,更要考量到各項成本及日後的回報,進而判斷是否值得去建? 既然,過往市民及團體可以使用澳門蛋溜冰場訓練,只是自場地改作其他用途後,只能到非專業場地的佳景樂園溜冰場訓練,那是否簡單直接的應對是,大可恢復原先在澳門蛋的溜冰設施及配套,提供有需要的團體或市民使用,而不是去推動政府動用更多的公帑打造一個更高級別的場地。退一步若是澳門蛋的溜冰設施及配套不能恢復,政府或團體可以推動佳景樂園去進行升級為專業場地,現在大家都見到,各大博企都在全力協助政府推動體育+ 旅遊,若政府有此計劃,相信每家博企都樂意以協助的形式推動佳景樂園升級轉型更上一層樓。

  筆者認為,若政府決定去建這個國際標準溜冰場,作為政府動用公帑興建的體育設施,應首先做好使用者的定位,是為專業團體打造的專門場地? 還是市民愛好者也可付費入場? 若是前者的話,是否應該是專門的體育設施用地,由體育部門建及管理。若是面向全民的場地,誰來分配專業社團及市民愛好者的使用需求,以不致最後出現團體長期佔用,而市民尤其學生卻一票難求的局面。另外,當局應考慮,面向“專業、大眾、旅客”使用的專業場地有否必要建在社區,而且是和建公共停車場用地爭資源……畢竟,將來該區會建5 千平米的公園,對公共停車場的需求大增,故,有必要在滿足專業、大眾、旅客運動要求及方便市民泊車需求之間找平衡點。

  儘管本澳社會經濟前景大好,然而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的行政長官賀一誠卻透露,政府明年仍是赤字預算。似是提點:沒有盈餘下,大型公共工程開支應否做好設計前期的需求規劃、簡約原則,杜絶豪華版的設計場地出現,爭取以最少的投入發揮最大效益,令公帑用得其所。公共建設離不開市民的參與,政府的方案是好的,市民怎會反對呢?目前看來,建還是不建國際標準溜冰場?似乎是一個沒有既定立場的選擇題。社會大眾不知情:是否其實未來的公園尚在設計階段? 還是五萬平方呎公園綑綁國際標準溜冰場及停車場一併在設計階段?若是在還沒有花費人力財力去展開相關的設計方案前,大可推動社會大眾和社團就此展開探討,針對當中所涉及的設計建造費用,以及日後運營費用等等,都摆上枱面來談,最終逹成一個共識。政府而言,認真吸取教訓,放下官方姿態,宜盡快向社會公佈更多細節,廣泛聆聽民間智慧,做好公帑的守護者,令所有公帑用得其所。

  (澳門/ 如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