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背景下新能源发电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思考

  • 来源:国际商务财会
  • 关键字:国有企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企业内部审计
  • 发布时间:2023-10-13 13:44

  陈晓舟

  ( 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文章作者基于自身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国有新能源发电企业内部审计转型升级取得的成果、分析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广大内部审计从业者提供有益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国有企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企业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5;F276.1

  2020 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这一长期目标,在国务院国资委的统一部署下,国有企业顺应时代潮流,坚持自我革命,拉开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序幕。三年以来,国有新能源发电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轮改革,在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而企业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也进行了系统化升级,审计地位得到明显提高。

  一、国有新能源发电企业内部审计新时代转型升级取得的成果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突破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自我监督的一种手段,本质上属于企业内部行为,因此天然存在独立性不强的问题。通过本轮国有企业治理体系改革后,这种局面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首先,大型国有新能源发电企业基本能够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不再采取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的模式。由于内部审计本身立足于“经济监督”,与财务职能进行职责分离,有助于内部审计履职尽责,彻底解决自我评价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其次,部分企业已实现由党委书记亲自主管的领导机制,即企业“一把手”主管审计。同时,公司党委定期或不定期听取内部审计机构汇报工作进展及重大事项,这种方式充分确保了内审机构履职尽责在组织层面上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二)审计覆盖面的突破

  传统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主要聚焦于财务收支审计,审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较受限。借助本次央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契机,国有新能源发电企业内部审计一是在广度上开始以财务收支为主线,横向开展前期开发管理、工程建设管理、运营效益管理等多维度综合审计工作。同时,在选取具体审查问题上紧跟时代热点,关注民营企业欠款长期挂账、环境污染等部分国家审计关注的民生问题。由于国企内部审计负有与国家审计机关共享审计成果的义务,这种同频互振的工作可以减少重复审计带来的资源浪费。二是在深度上对于具体审计发现问题不再局限于审计具体期间,而是模仿国家审计中的方式,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问题、重点环节,在得到公司党委的授权前提下对相关下属企业进行适当延伸审计,追根溯源,一查到底。综合来看,这种全方位的纵向推进式的审计大大增加了审计成果的运用价值,完善了现代化国有资本监督体系。

  二、国有新能源发电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一)总审计师制度不够完善

  2018 年国家审计署在《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2020 年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多次提到国有企业应探索建立总审计师制度。从政府部门推出这一理念的初衷来看,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单设审计业务企业专职高管,即总审计师,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但从实操角度来看,这项制度安排实际落地情况并不理想。由于任职资格不明确以及国有企业高层管理理念的不同,部分大型国有新能源发电企业未能实现单独总审计师职位。部分已设立总审计师或类似职位的企业,多为企业其他高管兼职,职位设置实质上流于形式,为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地位所作贡献有限。整体来看,这种缺乏审计专职高管的企业领导机制的治理环境,会让治理合规意识从上到下层层衰减,最终造成被审计单位和上级审计部门对抗心理逐渐加强,审计工作难以开展的情况。

  (二)三线模型合力不足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 以下简称“IIA”) 自 2013 年推出“三道防线模型”这一监督管理理念以来,将企业风险管理大致分为三道防线,即业务运营管理部门作为第一道防线,法律合规管理部门作为第二道防线,审计巡查等监督部门作为第三道防线。2020 年IIA 修订了“三道防线模型”,并更新为“三线模型”,主要更新内容为将企业风险管理由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大型现代化国有新能源发电企业基本贯彻了这一理念,在设立传统业务部门基础上,增设法律合规、纪委巡查、审计等部门,初步建立国有企业“大监督”格局。但从实操角度来看,这种三线模型的管控模式过于理想。各部门之间由于领导机制和运作方式不同,其实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网状的监督合力。同时,由于审计监督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往往需要对前两道防线的管控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寻找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可能会与其他部门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的情况。这种局面最终导致企业三线管控实际效果不佳。

  (三)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定位不明朗

  为适应新时代内部审计行业的转型升级,内部审计行业对从业人员知识体系要求逐步提高,除需精通传统审计、会计理论外,还需要对金融、信息技术、公司治理、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有一定了解。这种要求过于理想化,会造成一种内部审计人员知识体系“多而不精”的印象。同时,由于部分国有新能源发电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多为财务专业出身,受限于知识对人力资源、工程等专业领域知识认知,发现的审计问题以及提出的审计建议往往不够专业,长此以往有损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内部信誉,会降低自身在企业的地位。

  三、国有新能源发电企业内部审计适应新时代转型的对应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审计领导机制

  根据IIA 发布一系列实务准则,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负有宣传审计监督的责任。国有新能源发电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持续建立与企业高层,特别是与企业“一把手”的沟通机制,加大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宣传与普及,逐步转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自我瞎折腾”的认知。同时,加快企业总审计师任职条件、职责权限等制度建设落地,逐步探索单独在企业高层设立总审计师,为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上赋能。

  (二)贯通协同办公,彰显三线监督合力

  内部审计机构应主动探索审计监督、巡察监督以及业务专项检查协同贯通工作机制,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要加强和其他两道防线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定期沟通,适时开展联合审查行动,让“经济体检”与“政治体检”等其他管理体检深度融合,互促互进,拓宽视野,共享成果,真正意义上实现“多为一体,上下贯通”的网状监督合力。

  (三)聚焦经济监督本质,横向扩展其他领域知识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立足于财务监督的本质,精通掌握财务与审计领域的知识体系。通过获得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审师等专业职业资格,在打好本专业基础后再扩展其他专业领域知识,避免掉入知识技能“忙修瞎练”“博而不精”的陷阱。同时,面对企业审计人员数量与合规化要求带来审计任务陡增的情况,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审慎考虑年度审计项目立项数量,更侧重对审计项目的质量审查与经验总结,充分给予内部审计人员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和扩展其他专业领域知识,最终达到提升内审机构整体知识结构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希敏, 赵占博. 新形势下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 中国内部审计,2023(07):29-33.

  [2].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J]. 现代国企研究,2023(04):10-15.

  [3] 马广军. 国有企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问题探究[J]. 西部财会,2021(10):75-77.

  责编:险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