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青山区:共同缔造幸福生活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武汉市,幸福,生活
  • 发布时间:2023-10-22 17:23

  文丨商胜利、泽涛 编辑金明大

  近年来,青山区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从群众“关键小事”入手,在“五大工作载体”、“五好”创建等基层治理优秀经验基础上,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取得了显著成绩。

  初秋时节,武汉市青山区冶金街道现代花园社区,老人们在广场上休闲,孩童们在乐园里嬉戏,一派和谐幸福的景象。

  “是‘共同缔造’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居民的幸福之门。”现代花园社区党委书记熊丽华感慨道。

  近年来,青山区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从群众“关键小事”入手,在“五大工作载体”、“五好”创建等基层治理优秀经验基础上,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群众欢迎。

  织密组织

  据介绍,青山区因地制宜优化治理单元,强化组织、力量和阵地三项支撑,织密基层邻里网络,在小区(网格)或楼栋范围内,划分若干邻里单元,形成“社区—小区(网格)—楼栋(邻里)”一贯到底的基层治理体系。

  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小区挑选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热情、有精力的党员或群众骨干担任邻里长,同时以3个左右邻里,成立由1名党员骨干、1名下沉干部、9名楼栋志愿者组成的“119自管小分队”带领群众一同参与治理。

  位于青山区工人村街道的青和居社区,自“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创新“一楼栋一特色”品牌,结合楼栋特点,打造以“和”字为主线的特色楼栋。“和美”“和亲”“和善”等一个个温暖的楼栋主题,让“我的社区我的家”理念深入人心。楼栋的党员担任楼栋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一同在每栋架空层处打造不同主题的党群阵地,为居民提供心事有地方说、集体活动有地方办的“家门口”平台,邻居们每天轮流在阵地里值守。

  如今的“青和居经验”,已从“一枝独秀”发展为全区基层治理的“繁花似锦”,并走向全省和全国。

  “邻聚力”激活了全区共建共管的“一池春水”,在各个社区和楼栋,党群关系、邻里关系在紧密联动中持续升温。钢花村街道“最美邻里”袁建华和96岁空巢老人谭祖元是十余年的“老街坊”,每天敲敲门、聊聊天、送送汤,弥补了谭祖元亲情的缺失。通过“邻里对对红”结对认亲,开展邻里关照,成为社区温暖的风景线。

  截至目前,青山区组织向下扎根、力量向下凝聚,将758个社区网格析分为4629个邻里、1512个“119自管小分队”,彻底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汇聚起了党员群众共同打造的“邻聚力”。

  党员先行

  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员形象“树”起来,党员作用“强”起来。为推动共同缔造走深走实,青山区动员广大党员争当共建美好家园排头兵,凝聚多元共治合力,激发社区善治新动能。

  从2021年开始,每逢星期四,青山区科技苑社区恒大御府小区党群驿站就热闹起来了,由武钢华润总医院的下沉党员组成的“家门口的医生”义诊服务队,准时到现场指导居民学习CPR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并提供测血糖、量血压、眼科检查等便民服务。

  “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党组织的力量就下沉到哪里。”科技苑社区党委书记邓习芳介绍,社区党员中在职下沉党员占比60%,社区全面摸排个人优势和职业专长,建档建册、归类管理,以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和党员特长,让下沉党员“有位”也“有为”。

  据统计,青山区结合实际,共优化调整173家省、市、区单位下沉结对安排,合理分配1.3万余名居住地报到党员力量,单位认领812个责任项目、党员认领749个责任岗位,在共同缔造中让单位发挥优势、党员尽展特长。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近年来,青山区全面开展“党员家庭”挂牌行动,发动3.3万户党员家庭认领服务岗位清单、小微民生实事清单,实现“一名党员带动一个家庭、服务一个邻里”;发动有管理、监理、法律等专业的党员带头担任敲门组组长、监理团团长、服务队队长、自治理事会会长,实现“一名党员带领一个队伍、服务一个片区”。此外,还发动新就业群体党员加入“红色青骑兵”、美团“钢城志愿服务队”、网约车司机“党员突击队”,担任“兼职网格员”,最大限度参与到共同缔造中来。“下沉有我”“奉献有我”“参与有我”成为青山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和共同心声。

  发动群众

  众人拾柴火焰高,共同缔造的关键是组织群众。青山区聚焦居民急难愁盼之事,找准“最大公约数”,发动群众共绘美好生活蓝图、共建和谐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真正变“旁观的人们”为“行动的我们”。

  “自从‘红色物业’进入小区,现在小区事事有人管,家家共参与,我们有事随呼随应,很方便很安心了。”家住青山区碧园社区49街小区的居民张静开心地说起小区的变化。

  49街小区原是一家物业条件很差的老旧小区,红卫街道因地制宜,将该小区作为“红色物业”进驻试点,多次组织小区居民代表、党员、楼栋组长召开居民议事会、物业公司见面会,逐渐赢得了居民的信任,为物业公司进驻小区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通过两年的运行,49街小区逐渐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邻里互帮互助的治理新模式,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大家亲身参与、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改善,作为主人翁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被唤醒,充分释放共建共管新活力。

  当前,青山区基本建立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参与机制,如构建网格员每天“5小时”在网格全天候可联系、“119”小分队“1小时”快反应、邻里长就在身边“收集网”,搭建长廊议事会、民情恳谈会、居民回音壁等载体;“青山区慈善会”线上平台设置共同缔造项目慈善基金账户供居民一起共筹资金、合理使用等。在全区26个共同缔造试点小区里,按照“一社区一清单”的思路,梳理共同缔造项目清单221条并有序推进,居民们急难愁盼的事儿一目了然。

  除了城市社区,在乡村,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的故事同样激励人心。位于严西湖畔的八吉府街后山村山边湾,立足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推动红色文化、乡贤精神、乡村振兴与共同缔造理念的融合,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光添彩。

  此外,青山区还构建全面覆盖、多元融入的共治机制,汇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以及社会各方力量,凝聚起多元共治的合力,奏出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的响亮交响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