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 医疗的独立、收购和光明未来

  来源:本刊编辑部组稿

  今年伊始,GE 医疗(GE HealthCare)成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公司。随后,该公司几乎没有浪费时间就开始进行收购,同时还建立了一系列合作伙伴关系,如与波士顿科学(Boston Scientific)、强生(Johnson &Johnson)和美敦力(Medtronic)等公司达成了合作,最近又与梅奥诊所(Mayo Clinic)宣布就研究和产品开发项目达成一项战略医疗合作: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磁共振成像、诊断和介入超声自动化以及其他可以改善患者护理的活动,旨在改变患者和临床医生在放射学实践中的体验,并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梅奥诊所是全球公认的医疗保健和护理创新领域的佼佼者。”GE 医疗成像业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anMakela 表示,“通过与他们的科学家、发明家和医疗服务提供商合作,我们将加速创新,提高技术的临床影响,这是我们任何一个组织都无法独立实现的。”

  据Jan Makela 介绍,他们将通过专注于如下四个核心领域来深化合作:加速先进磁共振(MR) 技术的开发和临床转化,通过人工智能(AI) 实现从命令到报告的检查来改变患者护理;通过高度靶向诊疗药物的精确成像和剂量测定改变癌症治疗,并通过更高效的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实现更广泛的触达;使诊断和介入超声更容易、更快速地使用和阅读,同时推进自动化和量化,以改善患者访问、护理一致性和临床医生的体验;通过利用多模式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健康平台,共同简化临床操作并支持更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改善整个护理过程中的患者成像体验。

  独立后的业绩表现超出预期

  今年七月,GE 医疗发布第二季度财报,该公司在各个细分市场都实现了收入增长,超出了市场预期,总营收48亿美元,同比增长7%,有机增长9%,归属于GE 医疗集团的净收入为4.18 亿美元,净利润利润率为8.7%。受持续的全球客户需求推动,公司订单总额有机增长6%。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在经营重点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因此,他们在执行精准护理战略的同时,提高了全年的最高和最低指导:2023全年,公司预计有机收入同比增长在6%至8% 之间,调整后EBIT 利润率在15.0% 至15.5% 之间,与2022 年14.5% 的独立调整后EBIT 利润率相比,增长了50 至100 个基点。

  根据第二季度财报,GE 医疗成像业务的营收为26 亿美元,同比增长7%,有机增长9%。EBIT 为2.78 亿美元,上年为3.06 亿美元。由于供应链的改善、稳定的需求、新产品的推出和价格影响,分子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磁共振推动了强劲的收入增长。该部门的EBIT 利润率为10.6%,而去年为12.5%,生产率、产量和价格方面的进步被去年采购和计划投资带来的通货膨胀所抵消。

  超声业务的营收为8.39 亿美元,同比增长1%,有机增长3%。EBIT 为1.91 亿美元,上年为2.2 亿美元。心血管和女性健康业务营收稳健增长,这得益于引入了具有人工智能(AI) 功能的新产品,从而提高了效率和患者治疗效果。EBIT 利润率为22.8%,上年同期为26.6%,受通货膨胀和计划投资( 包括收购Caption Health) 的影响,部分被生产率和价格抵消。

  紧抓中国医械市场良机

  高增长的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一直以来是跨国医疗器械公司深耕布局的重点,GE 医疗也不例外。在五月举行的CMEF 展会上,GE 医疗展示的23 款新品中有18 个都是在中国国产的创新产品。这些产品背后,无一不代表GE 医疗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代表GE 医疗想要持续通过国产创新推动中国医疗产业前沿技术发展,解决中国临床挑战的初心。

  Jan Makela 表示,从GE 集团拆分对于GE 医疗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一起点开始后,继续聚焦中国市场的创新发展是GE 医疗的战略方向。实际上,一直以来,GE 医疗为中国特制的产品总是比全球其他任何一个市场都要多得多,GE 医疗也希望与中国市场保持密切沟通,加快中国市场的发展。

  “GE 医疗全球市场的客户需求都不一样,中国的客户会更关注运行效率、流通率、医疗成本、医疗可及性等。这也意味着,GE 医疗在中国的创新关注不仅仅聚焦在研发层面,更需要做到加速全面国产的进程。”Jan Makela介绍,“GE 医疗在中国已经耕耘超过100 年,中国最早使用的X光机就产自GE 医疗。所以,我们更希望在拆分之后,继续成为中国医院很好的合作伙伴,不断帮助和服务中国医患。”

  目前,中国正处于医疗器械产品快速发展期,同时新的产品和新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地推出。当前,中国的医疗健康形势正处于拐点,社会人口对优质医疗健康的需求激增。同时,中国仍然存在人口众多需求多样化、疾病种类繁多诊断需求差异化、医疗专业人员的意识不足或培训有限等问题,导致大量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

  因此,为了紧抓市场,推行国产战略,加速产品国产化进程也成为GE 医疗在华战略的重要一环。今年四月,GE医疗中国战略升级为“全面国产、无界创新、合作共赢”,其中“全面国产”战略包括在推动全系列产品实现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增强先进智能制造水平,持续提高核心零件的国产比例,培养更多中国本土供应商,打造可靠安全且具有韧性的本土供应链体系,带动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该公司已经在北京、上海、无锡、天津建立了五大工厂,位于成都的精准医疗产业化基地也已启动建设。据悉,目前GE 医疗在中国销售额70% 以上都是国产,未来该比例将会继续提升。

  从第三方咨询公司的报告来看,GE 医疗的国产化程度在行业里面处在比较领先的位置,GE 医疗也是全面国产布局最早的跨国医疗器械企业之一。这也是由于,一方面,GE 医疗全球对于中国的全面国产支持力度较大,也希望能够更深入的参与到中国医疗发展进程中;另一方面,GE 医疗已经实现了部分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早在2007 年,GE 医疗北京工厂就开始筹建核心探测器相关技术、包括成像芯片的设计、制造能力。

  阿尔茨海默病疗法的进展将带来机遇

  与此同时,由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近期的进展,GE 医疗也成为引起业界关注的焦点,因为这可能会推动对该公司成像设备的需求。

  随着FDA 全面批准日本卫材和美国渤健联合开发的Leqembi,以及礼来公司的Donanemab 将于今年年底做出审批决定,预计到2026 年,将有多达10 万名患者接受Leqembi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人数的增长预计在未来25年内将超过一倍,这意味着该疗法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为了有资格接受抗淀粉样蛋白抗体治疗,患者首先必须被诊断患有轻度认知障碍(MCI)或轻度痴呆,并确认存在β 淀粉样蛋白沉积物(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虽然任何初级保健医生都可以进行认知评估,但确认淀粉样蛋白的存在,仍需通过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扫描或脑脊液 (CSF) 测定等方式进行专门测试。

  Jan Makela 表示,全世界每3 秒钟就有5500 万人患上痴呆症,这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可能超过一万亿美元,此外,患者及其家人还要承受这种可怕疾病所带来的个人痛苦。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药物需要在正确的时间用在正确的病人身上,成像技术对于如何使用这些药物至关重要。“如何找到需要这些药物的病人?如何确保他们能够服用这些药物?如何确保副作用得到控制?如何以非侵入方式完成所有这些工作?这一切都要回归到成像。”

  目前,神经内科已经十分认可核医学科,尤其是PET/CT 检查结果,可以通过神经显像实现无创,无需提取大脑组织,而且较抽血、问卷测试、调查而言更加精准,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患者信息。正因为如此,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GE 医疗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商业化推出视为所有提供 PET 扫描和分子成像的公司的“深刻的增长机会”。

  “对我们来说,核磁共振扫描和PET CT 才是真正的关键。西方国家每年可能会增加 50 万次扫描,以成像淀粉样蛋白斑块的位置。一旦开始治疗,就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以确定大脑的基线状况。有了这些,关于脑部微出血和肿胀的问题,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追踪,每年可能会增加 40 万到 100 万次扫描。”Jan Makela 表示。

  所以,好消息是终于有药物问世了,这些药物带来了巨大的希望。“我们需要将它们用于合适的患者,并确保他们能继续从这些药物中获得预期的益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课题,当然,对我们在全球的医疗合作伙伴来说也是如此。”

  人工智能的伟大之处

  人工智能,是医疗技术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GE医疗和他们的客户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话题。

  “在做CT 扫描或核磁共振扫描前,应该做哪种CT,应该在什么时候安排?如何确定机器上的正确设置?很多排班工作都可以通过大量的人工智能应用来完成,从不同的系统中获取数据,尤其是急诊科、救护车、病房、病人、住院病人、门诊病人之间的数据,从而有效地进行排班。”JanMakela 表示,“尤其是对拥有数十个医疗点、数十台核磁共振扫描仪的大型医疗网络而言,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扫描前是一个大问题。”

  另一个问题当然是扫描后。“扫描后,有了图像、病史、实验室检查,那么该如何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如何利用扫描数据为临床医生提供临床意见和决策支持? GE医疗在过去几年中一直非常关注这一点。我们所有的机器都在从外部拍摄病人的内脏,获取数据来产生信号,并努力使机器的成本尽可能低、副作用尽可能小、图像尽可能快、患者体验尽可能轻松。而人工智能在这些方面能提供很大帮助。”例如,核磁共振扫描通常需要30 到40 分钟,GE 医疗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此设备可以收集更少数据、花费更少时间,但却能提供更好的图像。“因此,机器可能不需要那么高规格,病人也不需要待那么久,但最终得到的图像会更好。这是人工智能的一项伟大应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