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实践

  肖凌燕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陈涌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文章针对小学劳动教育与美术科课程的融合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使劳动教育成为美术学科的有效载体,我们立足于美术学科,探寻小学劳动教育与美术课程的融合模式。在学科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研究劳动与美术两个学科之间的协同参与及交融互通的实践框架,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设计有针对性的劳动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注重劳动过程与结果的平衡以及开展针对性的评价反馈机制等,激发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感,提升美术人文素养,以达到五育融合、整体育人的目的,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美术课堂;学科融合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现行美术课程教育已经从过往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转向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劳动技能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劳动和生产活动的教育过程。劳动教育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从事各种职业和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劳动教育不仅包括传授具体的劳动技能和知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在美术教育中,劳动教育的融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既是对“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呼应,同时也彰显了美术学科育人的多元化可能。

  一、劳动教育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探析

  (一)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

  在美术课堂中,营造一个充满动手实践和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是将劳动教育融入美术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工具,鼓励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和艺术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例如,在造型表现课上,教师准备好各种颜料、画笔、画布和纸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在引导学生绘画时,可以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混合颜色、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供一些绘画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此外,组织学生到学校“躬耕园”进行写生活动,提供真实的视觉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创设劳动教学环境的重要方式。在班级小农田,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种植的过程,体验到种植的艰辛和耐心,在播种、除草和浇水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的价值。将学生在农田中的写生成果带进课堂,将绘制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向他们分享自己在农田中的劳动经历和感受,能够在美术课堂中获得更全面的体验和教育。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了解劳动的意义,又能够发展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使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学校“躬耕园”的建设,促进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设计有针对性的劳动项目任务

  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发展。通过将劳动教育与具体的美术项目相结合,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样的项目也能够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例如:设计和制作绘画工具套装。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绘画工具的种类和用途,然后根据自己的绘画需求和喜好设计并制作出实用的工具套装。如,学生可以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画笔,根据不同的绘画效果选择合适的毛笔、颜料和其他材料,并通过剪裁、固定和装饰等手工操作来完成画笔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细节和质量的要求,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完成后,学生可以使用自己设计的绘画工具套装来进行绘画创作,体验到使用自己制作的工具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组织小组活动,合作劳动项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创意和经验,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从中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在团队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还可以通过分享创意和经验,激发和激励彼此的创造力,共同进步。

  例如在美术课堂中,橡皮泥制作是常见的手工艺活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来加强教学效果。橡皮泥制作是一种需要耐心和细致操作的活动,在“泥塑动物”一课中,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每个小组成员负责制作不同的橡皮泥动物,组长进行调色、搅拌和揉捏等分工,然后组成各自的农家小院,形成最终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讲解。在课上,学生不仅学到了泥塑的知识和技能,还通过农家小院的组建,了解了家禽家畜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配合、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技能。

  (四)注重劳动过程与结果的平衡

  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通过尝试、探索和反思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创造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关注作品的最终结果,更注重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作品。

  例如,在手工制作陶艺作品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陶瓷泥料、陶轮和陶艺工具,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捏、拉、揉等方式塑造出自己想要的形状,然后进行上釉、烧制等工艺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手部协调能力,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陶艺作品。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美术创作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技巧。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实践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不断尝试和探索,发现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式。

  (五)提供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评价和反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既包括对作品的审美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劳动过程的评价。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来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表现能力。例如,对于一幅画作,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构图、色彩运用、绘画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亮点,同时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这样的评价和反馈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同时也激发他们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平。

  除了对作品的评价,对学生参与劳动过程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美术课堂中,学生可能需要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活动,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劳动态度和创造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和反馈能够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参与劳动活动,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

  二、结语

  劳动教育与美术课堂的融合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劳动教育的引入,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与创造来深入理解美术知识与技能,培养艺术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美术课堂也可以为劳动教育提供一个更具创意和审美价值的实践场所。评价和反馈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应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通过准确的评价和具体的反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潜力和不足之处,进而不断提升美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柳川.浅谈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23(25).

  [2]沈志胜.高中美术教学和劳动教育相融合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J].高考,2023(01).

  [3]程芳.小学美术融合劳动教育的课程实践探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11).

  [4]石文辉.劳动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的渗透[J].学周刊,2022(33).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