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好丽
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里的“藏”指的是贮藏过冬的粮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们的收藏不再局限于食物,书画、钱币、瓦当、青铜器、甲骨、玉器、陶瓷,都可以成为藏品。历朝历代的文人中涌现了不少收藏家,今天就先为大家介绍其中两位吧!
项元汴的观念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也有一代之收藏风尚。晚明商品经济繁荣,玩物赏乐成为时尚,艺术收藏蓬勃发展,项元汴所在的项氏家族在这一时期壮大起来。项元汴从小便博雅好古,精于赏鉴。在他的用心经营下,项家收藏名闻天下。据统计,他家仅书画名品就超过了两千件。
明朝文人的收藏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更多人将收藏看作投资,标榜风雅,谋求财利,因此出现了专业化的古董商铺和集市,项元汴像当时多数收藏家一样开有典当商行。项元汴家资雄厚,对喜欢的古董玩物很舍得花钱,但个人生活非常俭朴,被服寒酸如乡间野老。
项家兄弟关系十分和睦。据史料记载,项元汴作为家中老三备受宠爱,有一次他购买的《万岁通天帖》超过了市场价,他知道后懊悔不已,茶饭不思。他的哥哥项笃寿听闻后便主动索取法帖,按照项元汴购买的价格抵偿给他。家族的支持也是项元汴成为私家收藏巨擘的重要原因。
那时的文人偏好“时玩”,也就是近世或当代的艺术品,促进了吴中文艺的兴盛。项家的天籁阁书画藏品甲天下,为诸多画家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还供给食宿,成就了董其昌、仇英、沈周、文徵明等一批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在成名之后也为项氏家族的收藏提供了许多便利。
项元汴收藏还有个特点,他将所有藏品进行“千字文编号”,被讥讽为书画账簿;还喜欢在书画上到处盖章,影响书画布局。项家丰富的藏品,大都随着清兵入关、明朝灭亡而流入清宫内府。喜好附庸风雅的乾隆六下江南,追慕项元汴,下旨仿照天籁阁意境,在承德避暑山庄建造天籁书屋。他喜欢在书画上到处盖章,也有“偶像”项元汴的影子。
鲁迅的眼光
“笔作剑锋长”的作家鲁迅,自幼热爱美术,曾用荆川纸描摹全套的绣像本《西游记》《荡寇志》。对美术的爱好也影响着鲁迅的收藏,他常逛琉璃厂,购入了许多金石拓片、木刻版画、印章、铜镜、古钱币。
鲁迅收藏最富的是木刻版画,将近两千件。鲁迅的学术眼光与启蒙民智的理念,使他的收藏更多是为了发挥藏品的社会价值。《新俄画选》的小引中,鲁迅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看中的正是木刻版画的宣传价值。当国外版画创作蒸蒸日上时,国内的大师们却对版画不屑一顾,鲁迅花费大量心力推广版画,大约介绍了五十位国外版画家。
1931年,鲁迅举办暑期木刻讲习班,邀请内山嘉吉到上海授课,他亲自担任翻译,并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木刻原拓作为教材。鲁迅先后在上海举办了四次外国版画展览。1934年,他还精选五十八幅国内青年木刻家的优秀作品赴巴黎展览,反响热烈。可以说,鲁迅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国内木刻版画的进步。
鲁迅做事专注严谨,每收藏一类文物,便精研其知瓦当文字》,蝇头小楷,非常精美。当他逛古董摊购入古钱时,便临摹《古今泉略》,钻研古钱知识,鉴别古钱真伪,并注重古钱的稀有性和独特性。
鲁迅并未将藏品看作私人财产,而是希望借收藏倡导扶植新兴艺术,留存中国古代艺术,引进西方现代艺术,展现出深厚广阔的艺术修养和崇高的民族精神。这值得所有热爱收藏的人学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