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國生態日”,探討澳門自然生態可持續發展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澳門,自然,發展
  • 发布时间:2023-11-03 19:19

  本刊編輯

  今年6 月28 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將每年的8月15 日訂為“全國生態日”,目的在於通過多種形式的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提升全民對於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和參與度,以及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建設。

  今年的8 月15 日是我們國家的首個“全國生態日”,今年的主題是“共建生態文明,共用綠色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舞臺。這裡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生態環境,是我國生態保護的重要區域。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如何在保護和發展之間找到平衡,是必須面對的問題。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同樣也面臨著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

  在這種背景下,“全國生態日”的設立,背後的意義是在提醒我們要珍愛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我們除了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問題,思考如何在保護和發展之間找到平衡。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環保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讓每個人都成為生態保護的參與者,關注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和澳門的生態可持續發展。

  澳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生態環境,如何在這片土地上實現自然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每一個澳門人都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澳門自然生態的重要性。澳門地處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這些優勢使得澳門成為了一個生態價值高、生物多樣性的地區。同時,澳門的自然生態也是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生態旅遊、綠色能源等產業在澳門的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為澳門的經濟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因此,保護好澳門的自然生態,對於實現澳門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我們要明確澳門自然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全國生態日”的背景下,澳門自然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應該是建設美麗宜居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保護好澳門的森林資源、水域資源、生物多樣性,同時發展綠色能源、生態旅遊等綠色產業,提高澳門居民的生活質量,為澳門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在這個過程中,生態旅遊逐漸成為了人們休閒度假的首選。大灣區包括澳門和香港,作為中國重要的旅遊城市,以其獨特的生態旅遊資源吸引了無數遊客。

  我刊本期焦點直擊欄目推出“聚焦‘全國生態日’,探討澳門自然生態可持續發展”為題,邀請大灣區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進言献策,以增進社會各界對此的認識和瞭解。

  在第一版塊的“專業把脈”中,中山大學國家公園與自然教育研究院周婷院長,以她多年的自然教育背景,分享了廣東省在推動自然生態系統保護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推動社會大眾愛護自然環境教育方面,政府、社會組織、學校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了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她指出澳門要發展生態旅遊產業,首要是進行澳門城市植被的恢復與建設。她又直言: 粵港澳灣區的紅樹林及灘塗濕地生態環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對囊括澳門、香港、珠海和深圳海岸帶的粵港澳灣區,特別是該區域內的海岸帶紅樹林及灘塗濕地進行生態恢復與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

  進入第二版塊的“智庫發聲”,來自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本地環保團體長春社,從事樹木相關工作20 年的蘇國賢總監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網要》是一個幾重要里程碑,標誌著港澳粵三地不再各自保護在地的生態環境,而是打破地域界限,將大灣區的生態環境連成一個整體去發展與保育。他以荔枝窩村鄉村復活項目為例子分析,一個地方的生態旅遊,一定要以地方本身特徵特點先行。他又認為,內地尤其大灣區的經驗值得香港參考,將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

  來到第三版塊“業界視角”,澳門自然生態研究學會梁冠峰會長,分享他數十年生態修護工作的經驗:生態建設規劃要“敢爲人先”,要以科學創新的方式去剋服問題。他認為,澳門發展生態旅遊,應該走一條精品路線,提議澳琴先行先試共同構建一河兩岸的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打造生態走廊、鳥類天堂、打卡畫廊的風景線。

  在最後的版塊“專家進言”中,澳門昆蟲學會會長梁志文博士,同時也是北師港浸大環境科學助理教授,他從青年生物學家的視角來看澳門生態發展,認為做好澳門生態資源養護工作的關鍵,一是推廣科普,借大眾力量守護美好自然環境;二是良好治理,定期進行基礎性生物多樣性的調查。未來融入國家生態發展大局,首要的就是要累積本底調查資料。他建議將澳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生物多樣性,納入學校生物科學教材中,以提供學生更多的科普教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