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里的植物——苍耳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语文,植物,苍耳
  • 发布时间:2023-11-10 19:03

  你熟悉苍耳,可能并不熟悉它的花

  苍耳,大家都很熟悉。不过,我们所熟悉的多半是它那些“小刺猬”一样的“果实”。

  说“果实”,其实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果实,而是由花的总苞发育而来的、带着钩刺和喙、里边包含两枚菊果的一种结构,准确地说,应该称它为“具瘦果的成熟总苞”。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那些小刺猬”,并不是苍耳的果实,而是它的内层总苞片。

  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是菊科苍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中国植物志》记载:“(苍耳)茎较矮小,相对比较粗壮,近圆柱形,有明显的纵沟,通常自基部起有分枝,下部被疏糙伏毛,上部及小枝被密短糙伏毛。”

  经过观察,我觉得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苍耳的植株一般在50—80 厘米。

  苍耳的叶互生,具长柄,茎中部叶心状卵形,有明显的3—5 处浅裂,顶端尖,基部微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的波状齿,基生三出脉;茎下部叶相对较大一些,心形,上部叶长三角形。

  苍耳的花为单性花,雌雄同株。雄花序头状球形,具有多数花,成束聚生于茎和枝的顶端;花丝联合成单体,但花药离生;花冠管状,顶端有5 个裂片。雌花序单生或簇生,每个头状花序具2 花。它的总苞有两层:外层总苞片小,分离,披针形,生有短柔毛;内层总苞片合成囊状,卵形,在果实成熟时变硬,外面疏生着钩状刺,上端有两个坚硬的喙,像一对犄角。雌花隐藏在内层总苞的里面,没有花冠,两朵花的柱头分别从两个喙中伸出,柱头两处深裂,白色,丝状,卷曲。既然我们看到的“小刺猬”不是它的果实,那它的果实在哪里呢?剥开它的总苞,就可以看到里面的那两枚瘦果。《诗经·周南·卷耳》里说:“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诗经》中的卷耳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苍耳。

  苍耳: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植物苍耳有啥用?

  有的小朋友喜欢将“小刺猬”放在食指上,对准别人的衣服,然后用大拇指将它弹出去。看到苍耳挂在别人的身上,这出恶作剧便成功了。

  当然了,苍耳的作用可不是用来搞恶作剧的。在古代,苍耳的嫩苗是一种野菜。

  《救荒本草》中说:“采嫩苗叶,煠(yè)熟,换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其子炒微黄,捣去皮,磨为面,做烧饼,蒸食亦可。”也就是说,古人常食用苍耳的嫩苗。但是,这么做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苍耳全株有毒,其果实、种子和幼苗的毒性都很大,误食可导致中毒。因此,我们一定不要随便采食野菜。

  苍耳具有多种用途:茎皮制成的纤维可制作麻袋、麻绳;种子可榨油制作油漆、硬化油及润滑油等;苍耳子悬浮液可防治蚜虫;其根、茎、叶、花及果实均可入药,具有不同的功效。

  苍耳给人类发明带来启发

  长着尖刺又有毒的苍耳是牛不吃、羊不闻、植物躲着走的物种。看上去人人对它敬而远之。其实,不然。抛开上文说过的广泛用途不谈,它还有一项重要贡献,那就是苍耳给了人们很好的仿生学方面的启示。现代衣物上的魔术粘扣就是苍耳传授给人类最好的知识之一。

  我们平时穿的某些鞋子或者衣服袖子上会有一种魔术贴。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为发明这种魔术贴,科学家们可真是费了不少心思。以鞋带为例,我们可以用绳子把鞋系起来。这种方法虽然很方便,但鞋带经常松开。我们也可以用胶粘起来。但是,粘起来简单,打开又比较困难。扣子比较方便,但需要两只手配合。有没有更简便、一只手就可以完成的方法呢?

  据说,有一天,一个科学家带着自己的小狗去树林里散步。回家后,他发现自己和小狗身上粘满一种植物的“果实”—— 苍耳。科学家开始认真审视起这种有趣的“果实”来,并从中找到了灵感。

  苍耳的“果实”上长满小刺,这些小刺还带有小倒钩,正是这些倒钩让它们牢牢地抓住动物的皮毛和人的衣物,帮它们传播种子。根据苍耳“果实”上的倒刺和动物皮毛的特性,科学家开始尝试,模拟它们的特点,并最终发明出了魔术贴。

  植物给予我们人类启示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王莲的脉络、向日葵的向阳性、带有锯齿的植物、枫树的翅果传播方式等都给我们带来了启示,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意大利苍耳、西方苍耳和北美苍耳:凶猛的外来入侵者

  目前,我国国内常见的外来苍耳入侵物种共有三种,分别是意大利苍耳(Xanthium strumarium subsp. italicum)、西方苍耳(Xanthium occidentale)、北美苍耳(Xanthium chinense Mill.)。

  在植株生物特征上,意大利苍耳、西方苍耳和北美苍耳与苍耳很难区分,我们主要靠辨识它们的“果实”来区分它们。

  意大利苍耳的“果实”,除了个头大之外,它长圆形总苞外面的倒钩刺上还有小短刺。用专业术语说就是,“刺上面被白色透明的刚毛和短腺毛”。苍耳“果实”上的刺短且细弱,但西方苍耳的刺明显粗壮。北美苍耳“果实”中间不显著膨大,比较光滑,苞刺细硬且等长。

  意大利苍耳、西方苍耳和北美苍耳这三种外来入侵物种,给我们的农作物带来极大的危害:它们不仅跟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抢夺营养和水分,它们的根系和腐烂的枝叶还会释放出化学物质,抑制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发芽。更让人们头疼的是,它们的传播能力实在太强了。在传播过程中,动物、人类,甚至汽车轮胎,都是它们的“果实”的良好运输工具。以意大利苍耳为例,1991 年,人们在北京郊区第一次发现了它们的身影,现在它们已经传播到辽宁省和山东省,抢地盘的能力非常强大。

  更麻烦的是,因为它们既有刺又有毒,目前尚未发现任何可以制约它们的天敌。

  常见的粘衣植物:鬼针草和窃衣

  我们家的小朋友喜欢带着小狗在杂草地里穿行。结果,他们的裤腿上和鞋子上经常挂满植物的种子,小狗的身上则更多。

  这些粘在小朋友裤子上和小狗皮毛上的种子,除了苍耳的“果实”以外,还有鬼针草和窃衣属植物的种子。因为它们的果实上也有芒刺或钩刺。

  鬼针草(Bidens pilosa L.)是菊科鬼针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 厘米。生长在田边、路旁、荒野等地方。茎直立,四棱形,下端稍带淡紫色。叶对生,上部叶有的互生。花序为头状花序,无舌状花,盘花筒状。瘦果长线形,成熟后黑褐色,顶端冠毛芒状,有小倒刺,能钩粘人类的衣服。

  窃衣属(Torilis Adans.)是伞形科下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刺毛、粗毛或柔毛;根细长,圆锥形;茎直立,单生,有分枝。复伞形花序顶生,腋生或与叶对生;花白色或紫红色;花瓣倒圆卵形,有狭窄内凹的顶端,背部中间至基部有粗伏毛。果实圆卵形或长圆形,主棱线状,棱间有直立或呈钩状的皮刺。

  全草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等功效。

  窃衣属共有约20 种,我国有2 种,模式种为小窃衣。窃衣(Torilis Adans.)和小窃衣(Torilis japonica)的形态十分形似。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窃衣的伞辐为2—4 个,无总苞片;小窃衣的伞辐是4—12 个,有1 个大总苞和多个小总苞。

  中药中的窃衣实则包括窃衣和小窃衣的果实或全草。它们具有杀虫止泻、收湿止痒等功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