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企业如何应对全球挑战以及不确定性

  • 来源:智能制造纵横
  • 关键字:灯塔,挑战,不确定性
  • 发布时间:2023-11-11 11:49

  本刊编辑整理

  2018年,来自公私部门的政商领袖齐聚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提出了“全球灯塔网络”倡议,旨在甄选全球的领先制造企业,以肯定他们作为先行者,在第四次工业革命(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简称4IR)创新中彰显出的领导力。

  2018年至今,独立的专家评审团已甄选出了132家灯塔成员,覆盖消费品行业、流程工业、先进工业,以及医药和医疗产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的助力下,灯塔网络成员不仅极大提升了可持续性和生产效率,还在敏捷度、上市速度、定制化等关键指标上创造了巨大价值。

  以严格的执行能力应对新的挑战

  作为智能工厂领域的领先者,灯塔网络成员大部分已经摆脱了“试点陷阱”的阶段,他们能将想法快速落地,在单体工厂内实现用例效益的最大化。但是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新的挑战也迎面而来,例如气候变化、通货膨胀、能源价格飙升、供应链动荡和人才短缺等。如今,灯塔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价值链上下游实现规模化转型,让4IR技术覆盖多个生产基地、供应商、客户,以及新的职能部门。

  麦肯锡在今年1月的调研显示,提升生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加码韧性是制造企业的三大战略重心。在被问及未来12个月的战略重点时,近80%的受访者都将其中一项列为其头号要务,其中,提升生产力居于首位,占受访者的37%。灯塔企业的经验也证明,加速工业4.0规模化转型是实现这三大发展要务的重要抓手。

  尽管很多企业都明白进行工业4.0规模化转型的重要性,但是即便对领先企业而言,规模化转型也绝非易事。事实上,不少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例如,有些灯塔企业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拥有上百家工厂和上千名员工。他们需要大力投资“能力”建设,这样才能鼓励全员参与数字化转型征程。此外,很多卓有成效的用例缺乏标准化机制,难以在组织上下得到推广;最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技术架构的频繁更新也影响着用例的标准化进程。

  麦肯锡通过对比灯塔企业与非灯塔企业的转型数据发现,灯塔企业不仅提前制定了转型目标,在目标的完成速度上也要快于非灯塔企业。比如,接近半数的非灯塔企业认为自身的规模化进程慢于预期,而三分之二以上的灯塔企业认为自身的计划已如期实现。其中,最大的差异在于,五分之一的灯塔企业已提前完成计划,而实现了这一点的非灯塔企业则为零。

  在评估将4IR技术推广到一半以上生产网络的用时方面,所有非灯塔企业给出的答案都在三年之内,其中,认为两年之内就能实现目标的高达80%。相比之下,只有62%的灯塔企业如此乐观。15%的灯塔企业认为,要想实现规模化转型目标甚至会超过三年。

  由此可以看出,面对相同的规模化目标,灯塔企业的员工在计划推进的时间规划上更为合理。此外,灯塔企业也更为肯定战略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制定与商业目标一致的规模化转型策略,并坚定执行,是克服挑战的关键。

  照亮更多企业发展方向

  相较于非灯塔企业,灯塔企业在面临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时,能够以更清晰的战略,以及始终如一的执行力,来达成企业转型的目标。

  • 达能:以人为本

  乳品制造企业达能拥有40多家工厂,每个工厂的数字化成熟度和IT/OT架构都不尽相同。此外,其单个工厂的最小可行产品(MVP)也并未推广至公司层面,因此达能在4IR的规模化转型上面临重重挑战。

  达能拥有数以百计的供应商,要想识别最佳解决方案十分费时。因此,达能需要锁定成功的MVP,在各个工厂之间推广,并选择一套合适的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以实现整个公司层面的部署。此外,达能还需与供应商开展合作,在全公司范围内定制解决方案,并加快解决方案的开发、测试和确认,以便将部署时间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周。

  为了成功实施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达能开始自上而下地确定每个工厂的关键价值,然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来判断价值的解锁方式。在建立标准化解决方案时,达能统一制定了一份面向全公司的方案清册,以便快速在所有工厂中推广落地。当然,部分工厂也会结合MVP和试点项目来部署定制化方案。入选的解决方案将被编入册,并说明使用方法及如何从中获取价值。

  通过不断丰富更新这份标准化解决方案清册,达能的单个工厂无需再测试各种无法大规模推广的解决方案,进而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与此同时,达能亦十分重视倾听员工声音,这使其能够基于工厂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身做法,进而实现组织自上而下设定的明确目标。

  • 西普拉:七大核心动能

  西普拉是一家位于印度的跨国制药公司,短短两年时间内,其20多个工厂均成功实现了运营转型。西普拉深知,制造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数字化技术。因此,他们锁定了七大核心动能,以实现转型目标。围绕数字化、自动化和分析技术的部署,西普拉在两年时间内,实现了印度22个工厂在端到端成本、生产力和质量方面的优势提升。该公司针对良品率、设备效率和动态人员配置开发了40多个数字化和分析用例。其中,已有18个用例在印度所有工厂中推广,28个用例在5个以上的工厂中推广。

  西普拉的成功可归功于其在各大工厂部署的敏捷团队。在组织层面的统一赋能下,他们可快速实现用例的规模化部署。在此基础上,西普拉还打造了物联网学院,通过招募新人才、提升现有人才的技能水平来丰富其数字化能力。部署了30多个智能自动化应用后,西普拉在劳动生产率、设备效率和质量偏差等运营绩效方面实现了20%~80%的改进。

  西普拉成功转型的关键,是打造了一个面向未来的企业级数据技术架构,通过实时数据传输,提升可视化水平并赋能决策。这些举措带来了显著影响:起初,只有不到20%的运营数据被用于数字化技术和分析决策,如今这一数字已经超过90%。

  (本文整理自麦肯锡发布的报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