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师老原儿”精彩的科普世界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模型,科普,语言
  • 发布时间:2023-11-14 11:31

  文:董潇

  每一个脚印都很重要

  成为一名模型师自老原儿的话里是他成长的必然结果。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家中的长辈就总是鼓励他接触各种工具,他利用手中有限的工具对寻找到的各式各样的材料进行加工,在这个过程中让老原儿打开了探索世界的大门,很快他就可以创作出一些看似比较笨拙的作品。往小了说是手工,往大了说是老原儿开始有了自己的艺术表达。慢慢地,不满足于简单手工作品的老原儿琢磨着用什么样的方式让自己的“作品”更好看,于是开始学习绘画,在日后的很多年里工具、材料、绘画这三个变量裂变出了老原儿越来越多元的艺术创作,而之后学到的每一项技能也都在为老原儿这个爱好赋能。在不断地总结和探索中,模型这种方式慢慢地就成了他逐渐成熟的表达语言。

  在选择制作短视频之前,老原儿已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工作了10多年的时间,积累了许多科普节目的制作经验。2019年工作中的一次意外受伤,让老原儿从忙碌中停下来思考起这10多年的工作经历,从模型制作、模型设计、脚本撰写、动画制作、出镜主持、实验设计、舞台设计、节目策划等一线工作他全做遍了,当中具体什么工作是自己最想做的、最有意义的,想来想去觉得做模型是最快乐、最擅长也是最稀缺的,稀缺到这个科普模型师的称号都是自己起的,于是他决定接下来专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2019年老原儿从电视台离开,初次创业,他成立模型工作室承接科普模型的制作工作,自此开始直面市场。他回忆起接到的第一个项目时说:“第一个项目是《正大综艺-动物来啦》节目。录制节目的时候,我看着舞台上的嘉宾操作着我制作的模型,心情非常忐忑,生怕出现意外。顺利录完节目,现场主持人激动地蹦起来,对观众喊着‘为今天的模型老师鼓掌’!当时站在舞台幕布后面黑暗走廊里的我简直热泪盈眶,紧紧拉着我夫人的手,脑海中就四个字—‘未来可期’。随后一年工作业务进展得非常顺利,年底工作室也从原来70平方米的民宅搬进了一个大了很多的办公空间。”

  转过年来,2020年初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工作室许多工作突然中止。“当时看着空荡荡的房子和之前留下的一堆模型边角料的萧条场景。我觉得一定要振作起来,不能闲着。既然会拍视频、会剪辑、会做科普模型,又有场地、材料,那就用自己的方式给未来的孩子做一些有意思的科普节目,我当时根本没想到之后会做出一个拥有千万粉丝的科普账号,只是单纯地想把10多年科普节目的制作经验汇入到这一个个短视频里。每天总是录制到后半夜,视频上标志性的道具眼镜就是一开始为了遮盖疲惫的,真的非常辛苦但又干劲十足。”老原儿夫妻二人都是学设计出身,对自己的作品都要求精益求精。骨子里的倔强和韧性让他们不会轻易服输,所以只要决定做的事情,俩人都会认真地去研究。虽然短视频赛道对老原儿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就这样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努力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做到最好,很快账号就成长起来。一个多月的时间“模型师老原儿”的账号就从两个观众到拥有几十万粉丝,扑面而来的鼓励和支持让夫妻二人更加全力以赴。

  从视频上线开始到现在,粉丝们见证了老原儿在这3年中的点点滴滴。在后台已经收到了几万封私信和留言了,里面表达了大家对“模型师老原儿”的喜爱和认可,还有鼓励。如果说3年前的孤注一掷离职开始创业感受到的是未来可期,现在这些支持和关爱给老原儿带来的是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老原儿与粉丝一起成长,就像长在沃土里的树苗,每一片叶子上都闪烁着骄傲和幸福的光,也为即将长出的每一片新叶拼尽全力。

  模型成了科普短视频“主角”

  在电视台拍摄电视节目的时候,往往都是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完成一个将近一小时的宏大叙事内容,而在创作短视频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的时间短,而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有更快的节奏,更大的信息量,还有更有趣的表达。相较于电视节目的“大而全”,短视频是一种“小而精”的存在。老原儿说:“短视频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各大平台的内容,都是根据用户的实时反馈进行传播的。所以一条视频想要获得比较好的流量,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必须吸引观众的注意,让大家喜欢看并愿意传播,这样一来短视频节奏快信息量大依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非常高的传播技巧。”

  虽然迈进了短视频的领域,但是现在老原儿从事的依然是科普工作。老原儿骄傲地说:“科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也是我决定用一生去做的事业,我打心眼里觉得从事这份工作特别的荣耀。在我看来科普最重要的目的,其实不仅仅是普及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人们如何去爱这个世界。在让大家了解生命的神奇、自然的伟大之后,接纳理解不同的文化,敬畏脚下的土地,对世界包容充满善意。很荣幸能够有这样一个让大家认识世界的窗口,努力把大自然的可爱、伟大用视频的方式分享给每一个人,并以此传递温暖和希望。”

  模型科普的方式虽然比较费事,但是相对来说也是更生动、更朴实、更有诚意的方式。模型可以将原本生活中看不见、说不出、摸不到的晦涩知识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大家更爱看,更多一种接纳世界的办法。虽然掌握了模型这种表达语言,但并不意味着视频中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用模型去做。模型在制作精致的同时一定要出现的尽可能巧妙,不能是填空的道具,“简单、巧妙、震撼”是老原儿判断一件好的艺术作品需要满足的三个特质,现在老原儿也是用它来衡量一件好的模型作品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不巧妙,做得再好看也不行。老原儿并不觉得用模型这种方式做科普内容会很难,反复尝试反而会不断地迭代和突破。人体皮肤类的模型已经做了几十集了,每一次都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设计思路,构思新的选题会越来越不容易,但是挑战自己的创作极限,可能是最难,同时也是让每一个对设计有艺术追求的人最激动,也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模型科普短视频的背后不光是多年模型制作经验的积累,而是借助传播、材料、机械、美术、戏剧多学科的跨界整合的综合呈现,需要在反复的摸索和实践中不断精进。

  好奇心看世界

  保持好奇心,就总能提出好玩的问题。时代在变,世界在变,不同的问题总是有不同的答案,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也都会有不同的体验。主动和积极的态度会让人在探索世界的时候怀揣热情,这份由内而外的热情让人在面对信息愈发庞杂的世界时才不会冷漠,才会去赞叹于蚂蚁窝的精密结构,震撼于树叶的叶脉逻辑,欣赏皂泡的五颜六色,这份热爱也会源源不断地为老原儿带来新的选题。有了选题之后,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的收集和转换。“许多选题就和搞科研一样,需要自己去买标本,自己去解剖、去研究、去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料,将它们深度整合,然后翻译成大家都能够听懂的语言。对我来说就像编排一部舞台剧,每一个模型就是一个演员,有主角有配角。我每次都会根据主题撰写剧本,将每一个演员的性格形象深度地进行设计,然后加入包袱,以最生动的方式表演出来。素材拍完后,再在后期剪辑中将整体内容丝滑地串一起,配以有趣的特效、紧张的音乐节奏。”老原儿说。

  科普短视频虽然要有故事,要有趣,并且做到深入浅出。但是同样也必须保持科普的严谨性,这也是老原儿自创作以来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曾经他研究的选题是关于国家濒危保护动物盘羊争偶时,巨角相撞为什么不会把自己撞晕?是好问题,怎么回答?盘羊是保护动物,资料不好找,山羊的资料好找,它们普遍也有撞头的习性,了解了山羊头的结构,一定会对盘羊撞头有启发。老原儿思路开始活络起来,据他讲述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从卖羊头肉的大叔那买了一个不要肉的公羊头,估计当时老板都是懵的。到货以后老原儿带着个面罩,身穿一整身黄色胶皮大衣,然后用电锯小心沿中线劈开羊头。他回忆说:“大夏天快递3天,切的时候骨头都臭了,沿着切面的方向从墙上到桌子到地上一溜都是血浆和骨粉的渣滓,当时还惊动了保安,整个一犯罪现场的画风,保安大哥在我反复解释保证后才离开。”通过亲手解剖,仔细观察山羊的骨骼结构,翻阅文献对比盘羊和山羊的整体躯干骨骼结构,观看上百遍撞头的慢镜头画面。老原儿终于有了一大堆的发现。盘羊撞头为什么不会把自己磕晕的问题基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就是这样,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并不那么直接,甚至有时候会有点舍近求远,但是只要你行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就像侦探破案一样,一点点进行推理抽丝剥茧,最终总能有巨大的收获。养成习惯后也会比较快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你知识的脉络也会越来越扎实。如果你能够尝试着从相近的线索中发掘共性,握紧手中的火把,一点一点往前走,你就能照亮盲区的阴霾,真相也会在你反复推导的过程中浮出水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