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野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 来源:《少男少女》月未版(教育管理)杂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五育融合,家校社协同育人,育人模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2-03 21:22
黎 丽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小平小学,广州510000)
摘 要: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亟须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五育融合”,如何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文章围绕“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这一核心展开研究,构建出“136”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以期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
关键词:五育融合;家校社协同育人;育人模式
在当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旨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体系,以实现全人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然而,在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优势,实现五育融合,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身心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探索构建出“136”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1”指一个根本任务,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指向“五育融合”;“3”指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育人协同体,即整合家校社三方资源,通过家庭“大手牵小手”促亲子陪伴、育家庭美德,社会“大手互牵手”促共生共荣、兴文明风尚;“6”指六条育人路径,即家长会、家长讲堂、家长学堂、家校活动、社区进校园、学校进社区。
一、召开花式家长会
家长会作为最为常见的协同育人方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会在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可尝试举办“花式家长会”,从开办形式、主题等不同角度进行创新,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个更加有效的交流平台。首先,可开展主题式家长会。传统的家长会往往以成绩汇报和问题解答为主,而主题式的家长会则会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比如,学校可举办“亲子沟通”主题家长会,让家长们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困惑,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还可以举办“阅读分享”主题的家长会,家长们在一起交流阅读的心得,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其次,可开展体验式家长会。在这种家长会中,家长们不再是听众,而是参与者。他们可以参与到孩子的课堂活动中,亲身体验孩子的学习生活。比如,让家长参加孩子的体育活动,了解孩子在体育课上的表现;让家长参加孩子的美术课,看看孩子是如何创作美术作品的。通过这些体验,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再次,召开论坛式的家长会也会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在这种家长会中,家长和教师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共同探讨教育问题。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家长会的参与度,也可以激发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总的来说,“花式家长会”是我国家校合作的一种新的尝试,旨在通过创新家长会形式,提高家校共育的效果。通过这些创新,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也可以更好地支持教师的工作。
二、搭建家长讲堂
新课改强调课程资源要实现多元化,不能局限于教材。教育应走向社会,扩充课程资源,与生活相结合。家长作为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的校外资源,可以丰富校内课程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库。二者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可以通过“家长讲堂”这一切入点,挖掘优质家长资源,鼓励有特长、有专长的家长发挥自身职业、兴趣等方面的优势,亲自走进课堂,为学生或其他家长带来更为丰富多样的知识体验,此举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形成更加紧密的家校合作关系。在实施“家长讲堂”时,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兴趣的学生需求。例如,可以邀请家长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为学生带来专业领域的知识讲座;也可以结合家长的特长和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同时,学校还应积极引导家长参与课程设计,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家长讲堂”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家长讲堂”作为家校合作的新典范,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小学校园中绽放光彩,助力学生茁壮成长。
三、开设家长学堂
家长学堂,乃是汇聚专家智慧,针对家庭教育之热点议题,对家长进行悉心培训,使之一边掌握教育之道,一边领悟育儿之术。家长学堂活动的开展,无疑为家庭教育指导注入了强劲动力,创新了教育形式,成为培育新一代合格家长的重要途径。例如,学校可举办“亲子沟通的艺术与方法”或“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专注力”等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从专业角度为家长深入剖析、解答疑惑,助力更新家长教育理念,旨在让家长从昔日学校教育的协作伙伴,转变为家园共育的支持者以及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家校合力,让学生在学校教育的优质土壤中以及家庭教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四、打造多样家校活动
亲子活动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可与家长协调交流,共同举办多种别开生面的亲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家庭的温暖,体验与父母共同成长的快乐。例如,组织“亲子运动会”,让学生与父母一起参与各种体育项目,如接力跑、拔河比赛等。在父母的陪伴下,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学会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其次,还可举办“亲子读书会”,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分享读书的快乐。通过共同阅读,增进亲子关系,让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在读书会上,学生可以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与其他同学分享阅读心得,激发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此外,学校还可定期组织“亲子烹饪课”,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制作美食。在课堂上,孩子学习基本的烹饪技巧,感受劳动乐趣。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为孩子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关爱。举办“亲子艺术沙龙”,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总之,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亲子活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活动,孩子可以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陪伴关爱下,茁壮成长,成为新时代具有全面素质的优秀学生。家校携手,为孩子编织一个幸福的童年,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引领社区进校园
社区进校园,旨在促进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利用社区的各方资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如何让这些活动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益,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社区进校园活动的主要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包括: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等。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活动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结合学校教育实际,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互动。其次,我们需要注重社区进校园活动的实践性,除了联系宣传、公安、禁毒、科普等部门进校园进行正向宣传引导外,活动更应该以实践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其中。例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让他们感受到为他人服务的快乐和意义;或者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机构等,让他们了解不同行业的工作特点和职业素养要求;等等。最后,我们需要注重社区进校园活动的反思和总结。活动结束后,学校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让他们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思考如何将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学校也应该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学生受益更多。
六、鼓励家校进社区
家校进社区,主要是社区搭建平台,学校组织家长和学生参加各类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比如,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学校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和家长参与到社区、公园或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举办的各种活动中,让他们亲自体验文明市民教育活动,从而加深对本地区的理解,体验本土的民风民俗。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家长陪同学生在闲暇之余积极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如负责公共场所的清洁或绿化、参加消防安全宣传、展开交通安全劝导,或是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残障人士提供帮助等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也能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让社区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发展模式,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此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五育融合视野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1359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