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入青潮”:青岛如何凭实力“圈粉”全球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青岛,“圈粉”,发展
  • 发布时间:2024-01-06 16:00

  文本刊记者封满楼

  据教育部统计,中国自改革开放至2 0 1 9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有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特别是2020年后,多种因素进一步加速推动了海外人才回流,2 0 2 1年回国就业学生首次超过百万人。留学生回国求职潮,折射出日益强大的国家实力,以及越来越宽广的人才发展空间。

  有媒体曾说,“以前回国,是祖国需要我;现在回国,因为我需要祖国。”在青岛,“祖国需要我”和“我需要祖国”正实现着完美契合。“回中国,来青岛,实现梦想……”近年来,这样的声音始终呼唤着海外赤子共赴山海之约。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青岛已汇聚来自海内外的271万名人才,吸引3150余名海外人才在青创新创业,创办高新技术企业5 6 0余家。连续4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连续12年入选“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2023年前9月,青岛已集聚22万余名海内外英才。青岛,正凭实力“圈粉”全球。

  透视海归“入青潮”的背后,是这座城市“来了就是青岛人”的开放包容胸怀,是“唯才·唯青岛”渴慕、支持、服务人才情怀,是“人才强青”计划产才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底气和魄力,从而坚定着海归们“出国更爱国、归国为报国”的信念。

  人才的未来和未来的人才,深刻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未来。青岛市加快融入全省“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着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海洋人才中心城市,建设国际人才交流合作重要枢纽平台,构建一流人才发展生态,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青岛力量。

  回国之路:万里归途变平畴沃野

  已经在青岛扎根发展,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管理学硕士的潘广仁有着“多重职业身份”,不仅是青岛一所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还是教育科技创业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同时还是首批青岛市海外校园引才特派员。

  “最初来青岛就业,通过网络信息了解到青岛高校教师招聘后顺利入职。”潘广仁告诉记者,在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协助下,他不仅获得了住房补贴,而且还成功享受了青岛市面向第四类人才的共有产权补贴政策,获取了4 2万元的政府人才引进补贴,实现了在青岛安家的愿望。

  作为一名大学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潘广仁不仅出色完成了日常的教学任务,还深入研究了青岛市关于创新与创业的政策。在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下,在留学报国传统引领下,他与同事合作创立了一家教育留学咨询公司,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规划与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实现留学梦想。

  猎聘与中国青年峰会联合发布的《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显示,青岛位居海外人才优先职位城市分布TOP15。

  数据显示,海外人才优先就业城市主要集中于北上广深以及苏州杭州等一线或新一线城市,沿海城市相较于内陆城市机会更多,一些非一线城市也开始逐步引入海外人才。

  如何在抢才大战中成功突围,就需要懂得排兵布阵,出“奇”制胜。

  广开节会打头阵。青岛市主动“走出去”,2 0 2 3年赴港澳地区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倾情“引进来”,举办“蓝洽会”“千山峰会”“博士行”、留学生招聘会、“智引全球”蓝色招聘活动等,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形成了吸引全球人才的立体矩阵和便捷通道。攻城略地占据点。青岛市相继在

  美、英、法、德等四大洲1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6家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成立青岛市海外引才联盟及青岛市国际人才智力联络站,在全球择优设立展示青岛市人才政策及经济发展的人才交流合作窗口。此外,青岛市建立起与世界接轨的柔性引才机制,已认定9家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就地引进使用海外高层次人才124人,为青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近40人,有效推动了异地聚才、借力发展。

  广募“红娘”当先锋。青岛市面向海外留学生招募“海外校园引才特派员”,市南区成立浮山湾海外人才枢纽站,聘请“浮山湾国际人才港招才引智大使”,市北区聘请了8名“市北区海外留学人才联络官”,西海岸新区聘任海外高校博士为“博士引才大使”,这些城市代言人成为信息共享互通、多点发力的海外引才“轻骑兵”。

  值得一提的是,潘广仁在2 0 2 1年被伍伦贡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次年,他在青岛市人社局的统一组织与指导下,成为首批青岛市海外校园引才特派员。在攻读博士期间,他积极宣传青岛市的各项人才政策,并且组织中国留学生参与“蓝洽会”等活动。这些努力吸引了5位博士前往青岛工作,提升了青岛市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全新推动力。

  丰富的活动载体,多元的引才渠道,让海外留学生的回国之路越来越顺畅、回国就业创业意愿越来越强烈。

  “无论是各级人社部门还是企业HR,都会给我们热情地介绍青岛引才政策和企业惠才政策,感到很暖心。”2 0 2 3年即将毕业的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博士时梦询告诉记者,目前她已经参加过“蓝洽会”等专场招聘活动,与国企、民企和高校等有过很好的交流,其薪资和职位发展均符合她的期望。“青岛正在积极打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我在留学期间科研方向是合成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擅长微生物培养、蛋白质组学、基因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等,希望能用所学为‘中国康湾’贡献一份力量。”时梦询表示。

  “我的择业方向不限于国企还是民企,只要适合发展的都可以。”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硕士周泽顺告诉记者,他们在国外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就能了解到青岛市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和节会活动,“蓝洽会”等专场招聘为留学生搭建了了解、落户青岛的平台,他参与过几次活动,并与青岛一家民企达成了初步实习意向,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前景,让他对就业青岛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用武之地:从披荆斩棘到乘风破浪

  “山东大学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专业的科研平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汇集了光学学科最优秀的科研力量,对我今后的科研工作会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山东大学某高等研究中心徐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青岛市出台了很多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包括启动留学人员创业支持计划以及高层次人才落户和补贴政策等,解决了留学归国人员来青后顾之忧,缓解了创新创业的资金压力。2 0 1 1年,徐教授本科毕业后,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物理系从事光纤光学方面的研究,先后获得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主持过多项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N S E R C)的国家级项目。回国后,徐教授在山东大学工作4年多,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等项目,在科研上已经取得诸多新成果;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并获得了相应科研资金资助,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并尝试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

  2023年,青岛市被人社部列入高层次人才回国资助试点城市,推荐了两名高层次留学人才,最终徐教授成功入选,获得30万元资金支持,为青岛市首次、首个成功申报人社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项目的案例。

  海归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落下来”,既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创业路上要“再送一程”。近年来,青岛市深入实施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从政策、服务、培育等多向发力,通过建设引才载体、实施支持项目、开展指导活动,上下联动、优化服务,为留学人员解决回国初期“水土不服”的问题,让创业就业从“披荆斩棘”到“乘风破浪”。

  政策精准滴灌。青岛市以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为牵引,实施新一轮留学人员和海外人才招引政策,涵盖来青落户、补贴支持、创新创业等多个领域,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的扶持资助,促进高层次留学人才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自2 0 1 6年以来,青岛市人社局推荐45位高层次留学人才和项目获得国家、省留学人才创新创业资助约750万元。

  服务精耕细作。青岛市启用首个留学人才驿站,将创新开展“一窗、多点、陪办式”的留学人才服务机制,为广大留学人才提供“一窗通办”“帮办代办”的全流程服务体验,有效打通留学人才到青岛市就业创业的“最初一公里”,线下打造留学生服务窗口、海归共享办公空间、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基地、国际英才职业发展基地和国际学术资源中心等九大空间载体,打造留学归国人员“报到第一站”。实施落户秒批、“人才服务一件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等,打造“留学人才港”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留学人才来青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规划、项目对接等直通车服务,实现24小时人才服务“不打烊”。

  培育精心呵护。青岛市在全市布局10家市级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含国家级1家),打造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创确保更多人才项目落地。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举办8年来,累计吸引55个项目注册落地,注册资金超2亿元,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近200人,安排就业人员超3000人。建立全国首个人才园区绩效评估体系,最多可以获得400万元绩效考核奖励。青岛市“人才金”升级为2.0版,多元赋能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目前“人才金”规模已扩至1亿元,带动3.8亿元社会资本,财政资金杠杆放大4.6倍,考察对接项目200余个,投资人才项目实现利税1.78亿元,助力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人才项目迅速发展。

  报国之志: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

  2 0 2 3年1 0月2 1日,习近平总书记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的贺信中,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弘扬留学报国传统,爱国为民,自信自强,开拓奋进,开放包容,投身创新创业创造时代洪流,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人生华章。

  青岛市正尽心竭力为留学归国人才书写报国之志创造条件,积极引导留学人员践行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把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征程中,实现“祖国需要”和“需要祖国”的完美契合。

  墨尔本大学神经科学博士李一佳回国后,始终秉持“以科技,惠众生”的理念,将人源性材料技术让更多的中国百姓获得健康与美丽。他参与了云南省干细胞库的筹建工作,加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皮肤软组织修复与重建技术分会,与协会同事参与人源性材料产业转化工作,于2023年共同成立华夏(青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人源性材料,应用于大健康领域。

  青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石超致力于让患者都能享受到立等可取的医学快速检测技术,带领团队推出了ASEA新一代快检平台,采集、扩增、检测效率大幅提高,从取样到查看结果,全程半小时完成,使某种疾病检测完成了从“小时级”到“分钟级”的提升。团队完成了食品安全、动植物疫病核酸检测系列产品的研发,并成功中标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食品安全检测项目。

  “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现有专任教师144人,其中有海外教育经历占比为50%。”青岛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发展中心党政综合部人事李松洁表示,哈工程青岛基地深度对接海洋强国战略,发挥学校“三海一核”特色优势,布局水下系统集群通信与智能协同、水下智能材料与结构化、海洋信息传输与安全技术、海洋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等多个学科交叉方向,打造水下智能研究院、纳米光学和超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两大平台。未来三年将建设一支300人左右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努力打造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新高地,更好地支撑国家战略和船海行业发展。

  “我在加拿大求学工作多年,不仅学习了先进技术,开阔了视野,也更深刻体会到‘越出国越爱国’的深刻内涵。留学期间,我坚定了学成归国、回馈国家的信念。”徐教授深有感触地说,他将获得的资助资金继续用于专业领域研究,从而弥补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短板和弱势。

  数据显示:中国青岛“蓝洽会”作为全球英才的盛会,已累计吸引近1.3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会,3150余名海外人才在青创新创业,创办高新技术企业560余家。

  下一步,青岛将亮出更多更具开放性、竞争力的“底牌”,吸引国际化人才纷至沓来,共同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如为海外人才提供薪酬购付汇、购房首付款结汇支付、投资理财、资产变现等外汇便利化服务。给予外籍及港澳台高校毕业生“同城待遇”,可不受户籍限制,同等享受国内高校毕业生的住房补贴、一次性安家费、就业创业补贴等政策。同时,鼓励头部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孵化器等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更好利用海外人才智力,对成效突出的,视投入情况最高给予2000万元奖补。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新征程上的青岛,正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朝着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目标昂首奋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