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圣诞节的沉思

  • 来源:出国
  • 关键字:澳洲,圣诞节,沉思
  • 发布时间:2024-01-13 11:24

  文/ 吴宣立

  作者简介

  吴宣立,官方首位外派南美洲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出版发行《给生命加点料》——从安第斯山脉到亚马孙森林,30 个兼具幽默风趣与人生思考的精彩故事讲述在南美做汉语志愿者的欢乐与美好!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即将来临,澳洲各地张灯结彩,庆祝这个无比重要的大日子……

  虽然圣诞节起源于宗教,但现在已经成为家庭团聚、互赠礼物、增进情感的喜庆节日,其隆重程度跟我们华人的春节不相上下,譬如澳洲人也要在圣诞节这天一家人或者跟朋友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美味佳肴。

  热爱社交的澳洲人怎能错过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已收到社区邀请,我们整条街的18 户邻居们将在圣诞节那天大聚餐,一起过一个大大的圣诞节!

  提起圣诞节,人们大脑中会情不自禁地展现出一副美妙画卷:漫天飞舞的雪花中,花白胡须的圣诞老人带着红绒帽,身着镶有白色皮毛的鲜红大衣、脚踩黑色高筒靴、乘坐驯鹿拉着的雪橇,在叮叮咚咚的铃声中,忙碌地穿梭在各户人家的房顶,悄悄地将礼物塞在孩子们挂在床头的条纹袜里……

  然而,身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季节跟北半球是反着的,圣诞节在北半球是大雪纷飞的隆冬,而在澳大利亚却是盛夏,那么澳大利亚的圣诞节,雪花、雪橇、驯鹿这些圣诞标配,他们统统是没有的,那么,大家不禁都会十分好奇,澳洲人民怎样过节?澳洲圣诞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澳洲过圣诞节那绝对是一种特殊而美妙的体验。可以想象一下,灿烂温暖的阳光、细柔的海滩、广袤的内陆和茂密的雨林,只有在澳大利亚才得一见的绝美的大堡礁、独一无二的袋鼠和考拉、迷人的黄金海岸。 当圣诞老人一路颠簸,乘坐着雪橇飞越慵懒的澳大利亚时,面对眼前的阳光沙滩,圣诞老人停下脚步,情不自禁地穿起沙滩裤,踩上冲浪板,在碧海金沙上,开心地享受着阳光和海滩……

  澳大利亚比较传统的庆祝圣诞节会有几种方式:1. 冲浪:在澳大利亚,由于圣诞节是在炎热的夏天,所以当你在圣诞节那天漫步任意一个沙滩,你极有可能看到的场景是:身着短裤、头戴红帽子的“圣诞老人”正在波涛中踩在冲浪板上疾速前进……2. 户外野餐:圣诞节当天会有一大独特的圣诞一景,那就是澳洲很多超市的海鲜摊位在圣诞节早上,都会被一群心急火燎前来采购的人给团团围住,大家都赶来采购龙虾。然后赶去野餐烧烤。3. 澳洲人喜欢热闹,喜欢参加各种街头派对。在圣诞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大街小巷中充斥着喜气洋洋的大人和小孩,即兴的圣诞街头派队随处可见。4. 大采购:众商家会在圣诞节当天搞清仓大促销引发商场大抢购……5. 圣诞午餐:大多数澳大利亚人庆祝圣诞和中国人过春节的方式比较相似,就是从早到晚跟不同的朋友聚在一起,澳龙、鲍鱼等各种大餐吃个不停。

  除此之外,澳洲各地都会准备各式各样好玩又有趣的丰富活动。总之澳大利亚的圣诞节会被夏日的热情和明媚所环绕,想要在这里过一个澳洲味儿十足的圣诞,有无数种方式可供选择,会让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选择困难,不过澳洲圣诞节的核心主旨就七个字—玩得开心最重要!

  而对于我们社区来讲,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大聚会也是邻居们增进感情的绝好时机。我们早早就收到社区发来的邀请函,圣诞节那天中午,社区18 户邻居大聚餐,每家每户都准备点拿手好菜,大家一起分享, 一起Happy, 一起欢度圣诞节,增加邻居们之间的“凝聚力”。

  我们准备了中国传统美食—饺子。岳母平平包饺子水平早已炉火纯青,普通的白面饺子澳洲人早已熟悉了,对他们也没啥吸引力,也很难震倒他们,而岳母用菠菜、萝卜等等各种蔬菜汁做成的面,包出五颜六色的彩色饺子,就极具杀伤力了。平平的彩色饺子厨艺早已在我们社区整条街上闻名遐迩……

  来到澳洲生活后,平平就是靠彩色饺子开启了事业的第二春。平平在家里搞起了 “中央厨房”,方圆20 公里范围内的中餐厅里的彩色水饺都出自平平之手,来自这个“中央厨房”……

  今年的圣诞节邻居大聚餐在我家举行。圣诞节早上一起床,我们便为中午的饺子盛会做准备。忙活了一个上午,累得腰酸背疼,一共包了300 多个五彩缤纷的饺子,面对一大桌子排着整齐队伍的彩色 “小元宝”和“小老鼠”,我们心中相当地有成就感。同时用绿豆给老鼠按上眼睛,活泼可爱。里边有猪肉馅、牛肉馅、羊肉馅和虾仁馅的。我们把中国的书画、小灯笼、剪纸等各类小纪念品挂在客厅里,张灯结彩、五彩缤纷。心里越发兴奋起来。当然,客厅里也放着一棵硕大的圣诞树,树上的彩灯一闪一闪亮晶晶……

  中西融合的圣诞节!中午时分,我们已经搞好了各类饺子。有煮的、有煎的,盛在用绿色生菜做底衬的大盘子里很好看,放在客厅的大餐桌上,只等邻居们的大驾光临了。

  领居们陆续地到了,大家都拿着自己做的各种菜肴、红酒等等,一共来了六十多人,我们都高兴得心花怒放,邻居们一起聚聚还是很有意思的。邻居们对我们客厅里的各类小玩意大加赞扬,搞得我们都忘了今天的主角是圣诞节和饺子。赶快给各位准备盘子,每样饺子都盛上几个,配上中国香醋。我们给他们解释,每一个饺子都有一种吉祥美好的说法,一个,是一帆风顺;两个,双喜临门;三个,三六九,往上走;四个,四季发财;五个,五子登科;六个,六六顺;七个,七星高照……他们赞不绝口,边品尝饺子,边欣赏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视频,这样充分把他们的胃口吊了起来。临走时,每家都打包拿走二三十个饺子,最后,宾主客人尽欢而散。第一次办圣诞聚会,同时又传播了中国文化,多少有种成就感。邻居们都说非常喜欢这个中西融合的圣诞节!

  澳洲人非常热衷于交际,聚会中,邻居们也彼此熟知了对方的家庭成员,工作生活,兴趣爱好……我跟邻居Peter 喝着 “奔富”红酒,我们交流了很久,因为我们背景相似,都是从事金融工作,他目前在全球TOP3 的金融集团做高管。我们就中澳文化差异交流了很多,Peter 说他们公司明确表示不会提拔华人进入管理层。因为Peter 所在的公司正在给我们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是甲方,Peter 所在公司是乙方,所以我非常不客气地数落Peter 对华人不该有偏见。

  但谁想到对方举了个例子:华人和澳洲文化的疏离感,语言倒不是什么大问题,而是体现在思维和生活习惯上。例如当他和董事会博弈的时候,而他的华人同事往往连他的言外之意都听不懂,他喜欢带着自己的同党去酒吧喝酒,去看棒球联盟比赛,而华人同事似乎从不感兴趣,不懂得交际,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圈子与资源共融的重要性。以至于白人管理层不愿意在情感上和华人走得更近,宁可把印度人视为心腹,也只愿意把华人当成一个好用的技术人才,毕竟工具人哪里会有政治斗争的天赋呢?而Peter 的公司之所以会招聘华人,因为在澳洲有很多企业的控股股东是中资企业,Peter 的公司需要这些华人更方便的开展业务。

  我们华人对于澳洲社会总是有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澳洲社会不需要人际交往、简单纯粹的社会。而实际上,对于一个崛起于罪犯流放地的国家来说,走过了荒野生存和淘金热,经历了太多的灾难和不易,其内部一定对人情世故,国际秩序博弈和适者生存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但凡你在澳洲能感受到人情社会的氛围,说明你发展得还算可以,至少和资源圈能有所交集,有机会在 “资源的豪宅”门口窥视顶层的灯红酒绿。

  每年我们公司招聘时都会收到不少名校毕业背景的简历,当地学生群体的背景大部分会来自知名体育俱乐部、国际慈善机构、高校赛事联盟等的推荐,这种推荐信是澳洲各大公司招聘所看重的,因为一个人集体荣誉感强,心理强大,可以让企业降低用人风险。而华人毕业生的简历背景千篇一律,单一相似 :学霸,钢琴八级,考取了若干证书等等,这样的简历HR 是没兴趣翻看的。约来华人候选人来面试,稍微聊几句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中式学生思维,缺乏圈层思维。换句话说,他们的留学投资在短期内无法获得等价回报。不少中国家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教育,而缺乏资源意识,认为孩子上了名校就等于人生有了保险。这种认知上的错误导致很多中产家庭对海外的生活抱有一种幻想,未曾仔细思索过自己将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他们既对 “进入上流阶层”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教育孩子“如何驾驭新的平台新的圈子”。

  澳洲是个相当“势力” 的社会,无论任何大型企业、金融财团,各个产业,都与名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考虑是否发出offer 时,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当下这个学生的家长能给学校带来什么价值”或者“这个学生在未来能给学校带来多少回报”。所谓的人际网络、推荐信制度和候选人领导力,都是这种衡量标准下的产物,学校始终以 “圈子” 和“层次”的视角衡量候选人,而非只看学习成绩。所以在推销自己时,尽量用圈层思维包装自己,而不是盲目渲染自己是个学霸。因为你以为的精英气质,往往不是法则所在。

  身边总有一些国内的朋友抱怨工作环境,前几天跟国内一个朋友聊天,他说国内的公司人际关系复杂,职场黑暗,勾心斗角,办公室政治斗争严重,想移民来澳洲,原因就是认为澳洲人际关系简单, 没什么办公室政治,工作环境简单,当地人又十分善良友好。这种认知让人觉得十分可笑,在任何国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利益纷争,就有斗争。觉得澳洲没有人际关系纯粹就是没到那个层次,说明自己活在边缘化。要知道“办公室政治”这个词就是从国外引入的,你只有先进入这个圈子,才有资格体会人际交往和其中的人情世故。

  咱们华人固有的特质:谦逊、低调、内敛、勤奋、节俭、尊师重道等非常令人尊敬,但在以争夺资源为主旨的残酷的资本市场里,尤其是全球化时代背景的商业世界里,有时候是行不通的,这也是为何很多背景优秀的候选人,由于自身的“中式心态”或者说学生思维,在职场中总是和心仪的机会擦肩而过。一个人与命运相搏不仅需要勇气和意志,更需要长袖善舞的资源布局能力,才能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耐和天赋,进而通过模仿和融入每个时代顶层的圈子来达成自己的目标,完成知识、经验、阅历和资本的原始积累。

  敢于和各种不公现象进行对峙,敢于融入陌生却又熟悉的环境,敢于走出自己固化的思维,用圈层的思维打造自己,让国内的资源与海外的机遇形成共振,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让自己在澳洲也依然释放光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