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傍晚,我下班回家路过小区广场,远远看见婆婆正跟我4岁的儿子轩轩在一个健身器材旁边拉扯。轩轩执意要玩那个健身器材,婆婆非拉他走。轩轩拗不过,大声抗议:“我就要玩,妈妈就让我玩!”
“你这么不听话,我可走了啊,不要你了!”婆婆说着,扭头朝我家的方向走去。眼见奶奶越走越远,轩轩只好跟着她回了家。
一见到我,轩轩就委屈地说:“奶奶不让我玩健身器材。以前我玩过,我会玩!”
一听轩轩向我告状,婆婆说:“万一掉下来摔着咋办?”我赶忙说:“妈,小孩都好奇,爱尝试新事物。如果总阻拦他,他慢慢就会变得胆小怕事,不敢尝试和探索。那个健身器材其实没啥危险,只要玩的时候注意点儿就行……”我话没说完,婆婆的脸便阴了下来:“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不知道咋教育孩子?你啥啥都行,那你自己来?”
怕跟婆婆起冲突,我赶紧噤了声。
婆婆在老家小镇上当了一辈子小学老师,抚养了3个儿女,信奉打压、限制等传统的家长权威式育儿方式,想要通过三言两语改变她,肯定不现实。但婆婆明理、随和,之前我们没红过脸,这次为何突然冲我发火呢?晚上躺在床上我忍不住琢磨:是不是我的沟通方式有问题?想到此,我仔细回忆了婆婆怼我时的情景,很快就找到了症结所在——我只说了婆婆做得不好的地方,甚至直接否定她,却忽略了她做得好的地方。
婆婆自从来帮我带孩子,一直任劳任怨,除了照顾轩轩,还分担了很多家务;婆婆爱干净,每天都把轩轩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婆婆厨艺好,做的饭菜轩轩都爱吃。我却对她的付出只字不提,只对她提建议,她能不反感?我决定改变与婆婆的交流方式。
一天,轩轩在家玩遥控汽车时,一不小心撞上了小木凳,腿上磕了一块瘀青。婆婆看了,用手猛拍小木凳,边拍边说:“叫你挡道,叫你磕我孙子的腿!”
我知道婆婆这么做是不对的,但没有像上次一样直接指出来,而是说:“妈,这段时间您辛苦了!轩轩被您照顾得这么好,家里也被您打理得井井有条,要不是有您在,这么多事情我可真顾不过来。”肯定了她的付出后,我又对她在教育轩轩的过程中一些好的做法予以肯定,比如不让轩轩玩手机、乱吃零食等。听了我的夸赞,婆婆很开心。我趁机从网上找出一条相关的视频让婆婆看:“妈,这是朋友圈里一位妈妈发的育儿视频,我觉得专家讲得很有道理,您看看。”
视频里一位教育专家说,当孩子被碰伤时,家长若把原因归结到某个物件上,会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这不是我的错,我不必为这个错误负责。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孩子也不会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责任推给别人,或推到与之相关的物件上。专家建议:家长应先搞清楚孩子是怎么碰到物件上的,然后再告诉孩子如何避免被碰伤……
婆婆认真看完视频,不但没有反驳,还连连点头:“说得有道理。”
接下来的日子,我每次从育儿公众号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视频,都会发到家庭微信群,或直接通过微信发给婆婆,潜移默化地给她灌输新式育儿观。我还买来育儿书籍,找到相关章节让婆婆看:“妈,听同事说这本书写得特别好,每个妈妈都应该看看。我太忙了,没时间,您抽空帮我看看这几章吧!”婆婆都会欣然接受。
一个周日的下午,轩轩正专心看绘本,婆婆拿着削好的梨喊他吃。轩轩没回应,婆婆又喊:“轩轩,快来吃梨啦!”我立即想起刚看到的一条视频,说当孩子专心做事时不应轻易去打扰,就打开视频让婆婆看:“妈,您看,育儿专家说,在孩子专心看书或玩玩具时,家长不应随意打断孩子,否则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做事不专心,将来上学了学习也无法专心。家长要耐心等一会儿……”
婆婆看了视频连说“有道理”,并感慨:“我们那会儿养孩子,都是靠老经验。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看来不学习真不行啊,一学习就发现过去的很多做法过时了……”
我趁热打铁:“是啊,妈,现在提倡科学育儿,毕竟时代不同了,养孩子也要与时俱进嘛!”
“你还别说,这段时间我看了你发给我的一些文章,真的大受启发。”说着,婆婆从手机里找出一篇文章,“这篇《家长怎么说,孩子愿意听》就写得非常好,有空你也好好看看。”
我惊喜地发现,当我心怀感恩,带着敬意真诚地与婆婆沟通时,她是那么开明,对我的观点、建议都很乐于接受,以前的固执彻底不见了。
在不少年轻妈妈看来,让婆婆抛弃陈旧观念,接受科学育儿观很难。于是,很多婆媳因为育儿观念上有分歧而矛盾不断,甚至引发争吵。殊不知,婆婆和儿媳因成长环境、受教育背景及文化程度不同,立场、观点有别是肯定的,只要儿媳换位思考,多从婆婆的立场出发,试着多理解、多引导,就能让婆婆慢慢抛弃旧观念,给孩子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文/吴祖坤(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