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上海会展经济“年终成绩单”发布
- 来源:中国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上海,会展,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2-02 13:49
文、整理:加菲 ● 责任编辑:常予莹 861563981@qq.com
齐头向好
大型展会举办规模创历史新高。2023年上海举办10万平方米以上展会50个, 展览面积927万平方米, 举办规模创历史新高;举办数量和面积相比2019年分别增长11.1%和8.3%。其中,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系列展等7个30万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型展会成功举办, 企业抢订单、拓市场意愿强烈。会展业的迅速恢复也直接带动了周边酒店、商业、餐饮等行业的发展, 会展经济的综合带动效应不断扩大。
专业化展会办展需求持续旺盛。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中国国际半导体设备展等一批产业链高度聚集的大规模专业展会备受瞩目, 国内外头部企业集聚, 新品发布扎堆, 供需对接紧密,为各行业复苏注入新动能。中国国际地面材料及铺装技术展览会、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等优质展会规模分别扩大近50%和40%, 以满足展商旺盛的参展需求;全球规模最大的半导体专业展会—2023中国国际半导体设备展出现展位“一位难求” 的情况;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规模的海事专业展会,本届会展整体规模创历届之最, 共吸引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参展企业参展, 其中约42%为境外企业, 成为国际海事业技术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成效显著。全年共举办国际展246个, 展出面积1471.49万平方米, 占全市展览总面积的84.93%,国际展占比较2019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行业带动力的大型展会成功举办, 上海依然是国际大展、名展的首选地。全球会展业三大峰会之一—2023国际会展业CEO上海峰会三年后首次重启, 300余名国际会展业组织负责人和品牌会展公司CEO齐聚上海, 全面展现了上海会展业对外开放的态度, 进一步提升行业关注度和国际影响力。
会展营商环境更上新台阶。市区两级行业主管部门持续优化扶持政策, 全力创造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2023年,《上海市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国际会展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实施, 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区两级主管部门推出会展专项扶持政策, 对本年度在沪举办的相关展会给予支持, 帮助企业加快恢复经营;会展企业践行《上海市会展文明观展须知》、会展物流示范合同文本等行业公约, 进一步规范会展市场秩序, 行业发展更加平稳有序健康。
场馆成绩显著
1月9日晚,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总裁宁风在出席第七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集体签约仪式时透露, 2023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举办展览活动超750万平方米, 举办会议77场。
宁风解释,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去年举办展会的展览面积加起来, 比办展最高峰的2019年还增长了25%, 相当于2023年比2019年多办了四分之一的展会。反观2022年, 除了进博会, 加上一些前面的压力测试,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大概办展面积也就九十几万平方米,所以2023年的超750万平方米办展面积,可以用“井喷” 来形容。
宁风认为, 去年办展面积“井喷”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受疫情影响, 三年来很多展会不能线下举办, 所以2022年底疫情政策放开以后, 大家纷纷来参展, 这是增量的来源。第二个原因,正是因为此前不办展的时间比较长, 买卖双方没有沟通和面对面交流, 所以大家在全面放开后有迫切的面对面交流的需求。
在宁风看来, 不光是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新国际博览中心、世博展览馆等上海几个主要场馆会展恢复得都不错, 几个主要场馆恢复好的话, 整个会展业数据也不会差。
展望2024年展览业前景,宁风表示,根据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的预估, 起码也会跟2023年保持持平状态, 或许还会有超过2023年的可能。澎湃新闻记者从签约仪式获悉,已有300余家企业“捷足先登” 签约参加第七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 签约展览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
未来前景广阔
《上海市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会展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 显示,到2025年, 上海会展配置全球资源能力进一步提升, 上海会展的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机制更加成熟、会展企业更有活力、品牌会展更加集聚, 国际会展之都全面建成。
打造“会展+产业”新优势。《方案》提出, 到2025年, 上海全年展览总面积达到2200万平方米左右, 国际展占展览总面积的比重达到80%, 单次展览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项目达到50个, 展会能级不断提升, 入选世界百强商展的展会数量处于全球主要会展城市领先地位。
市场主体更加集聚。到2025年, 争取进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 认证的机构数量超过35家。培育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 展览场馆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聚集一批专业化会展配套服务企业。
会展经济通过组织和举办各类会议、展览等活动, 带来大量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 是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助推器。《方案》提出, 上海要充分发挥会展促进技术成果展示、推动国际合作交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科技创新功能和产业引领功能, 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专业化品牌展会,树立“会展+” 融合发展理念, 努力打造“会展+产业” 新优势, 产业联动不断凸显。
为此, 上海要通过持续做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重要展会,打造一批与产业主导方向高度契合的国际化、品牌化展会, 推动各类展会与高端专业会议、论坛结合, 形成展产融合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激发会商旅文体联动创新活力。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全面激发会商旅文体联动创新活力, 更是上海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重要“加速器”。《方案》提出, 上海要深化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等优质展会和上海“五五购物节”、上海时装周、上海旅游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要节庆活动的合作互动, 持续培育、举办各行业高水平国际会议, 提升上海马拉松、上海赛艇公开赛、上海帆船公开赛、f1中国大奖赛、上海atp1000大师赛等体育赛事影响力, 打造一批会商旅文体联动项目, 用好各类对外交流渠道加强联合宣传推广, 促进展览、会议、旅游、文化、体育等各产业间的联动发展。
通过支持举办各类首发、首秀、首展活动, 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 推动“首发经济” 健康发展, 不断释放消费活力。支持举办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上海环球食品展、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等专业品牌展会,鼓励老字号、非遗品牌、“上海礼物”等在上海知名展会上展示推介, 办好进口嗨购节、国别商品文化缤纷月、上海非遗客厅等重点活动, 增强会展与商业综合体、电商平台等融合发展, 集聚品牌资源、提升产业能级、引领消费潮流,强化“会展+商贸” 常年展示交易功能,推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发挥浦东新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示范引领功能。《方案》还提出,要充分发挥浦东新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区域的示范引领功能, 参与配置全球要素资源, 打造会展经济新增长点。
其中, 要充分发挥浦东开放、创新、先行优势, 加大吸引国内外会展企业总部、国际组织的力度, 集聚更多国际优质会展机构和项目, 发挥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开放创新先行先试作用,推动会展经济国际化发展。依托东方枢纽国际特定管理区建设, 研究制订与国际商务、会展等活动相匹配的创新机制,打造会展经济新增长点。
充分用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大会展、大商务、大交通、大科创功能优势, 逐步构建链接长三角、服务全国的会展经济发展战略、资源共享机制和人才、企业、项目一体化标准, 吸引国际国内知名展览公司、会展行业协会、机构和服务单位在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集聚, 打造国际知名会展核心功能区。
上海历来高度重视会展业的发展,经过多年努力, 上海会展业形成了较为显著的综合优势, 多项指标位居国内首位、跻身世界主要会展城市前列。总体来看,上海会展业发展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