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堂教学

  •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
  • 关键字:健康课程,课堂,教学
  • 发布时间:2024-02-21 14:29

  杜尚日

  (辽宁兴城药王中学)

  一、合理安排课程顺序,精心策划各项练习

  现阶段的体育课,很多教师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比如为了中考取得好成绩,就要学生拼命的绕操场跑圈,这样整节体育课下来,学生埋怨不已,乐趣全无,学生自热仍然的不愿意上课了。想让学生爱上体育课,教师就必须适应新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的先后顺序,并精心策划练习。

  (一)科学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一节体育课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其中基本部分是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安排课的内容时,应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如果有素质练习,则应选择跟主要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练习。在学生学会了基本技术后,教师可以安排在一节课的后半部分进行练习。

  (二)精心设计各项练习,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单纯的素质练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能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进行,则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在上《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一课时,在基本部分完成后,我设计了运球接力比赛。这种接力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热情和集体荣誉感,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和练习中,有了热情,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整个接力赛下来,学生的动作规范了,速度加快了,达到了本节课的训练目标。在耐久跑训练时,如果一味的强迫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此时,我把训练与游戏相结合,把学生分组进行“追逐跑”或者“接力跑”。利用初中学

  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来达到教学目的。

  根据学生本身素质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或降低要求。在练习当中,学生如果没有达到或轻易的达到了要求,他们就会对练习失去了兴趣。教师只有在练习中有针对性的适度的提高或降低要求,才能使大家都体会到成功的感觉,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做素质练习时,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也就有不同的要求。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学,我会让他们挑战自己,给他们加大难度。而素质稍差的同学能够达标即可。

  二、转变学生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最重要的内容,但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他们由于身体素质情况的不同,对体育课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误区。

  (一)学生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体育课的重要作用。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目的、意义、作用的认识不明确,他们认为上体育课是学校规定的不得不上。而且不注重参加体育锻炼,没有亲身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他们不知道或者不理解体育能增强人的体质,能提高大脑思维的灵活性和分析综合的能力,从而使整个身体的各项功能得到改善,最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阶段面临着中考,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把文化课学习当作是自己初中学习的全部内容,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初中阶段是应以文化课学习为主要目的,有健康的身体做保证能有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