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文/杨介存

  摘要:当前教改大潮推动下,针对“精读与略读教学一刀切” 不容乐观的现状,作为教学一线老师责任担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于略读课文教学“三个”理念:(1)强调自主学习,培养独立阅读能力。(2)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3)加强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延伸。采取“三个” 教学策略:(1)注重课前预习,引导自主探究。(2)搭准课文脉博,取舍“略” 而“不粗” 。(3)课后拓展延仲,扩展素养阅读。为教育立国、兴国、强国服务,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服务。

  关键词:略谈;课前中后;策略研究;拓展延伸;素养阅读

  引言

  很多老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略读?顾名思义,“略读”就是简单地读一读、大致了解意思即可。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略读”往往没那么简单、粗略。略读课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如教师自选材料阅读,儿童课外阅读,精读课文中也有略读的因素。但是在小学阶段,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首要途径。结合本人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下面浅谈自己点滴的体会:

  一、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

  当你翻开新课标小学语文教科书时,你会发现略读课文篇数在逐年增加,也由此说明,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或许很多老师都存在这样的想法,略读课文用不着考试,怎么上或者不上都无所谓,所以大多时候都轻描淡写、一读带过。殊不知,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一样重要。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如果只注重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而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语文课程标准》把精读、略读和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列,要求第二学段“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搜集信息。”综合以上各家的说法,我们认为“略读,就是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大略地、非精细地读。

  二、略读课文教学的“三个”理念

  (一)强调自主学习,培养独力阅读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公,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理解、感悟。把精读课中所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老师在交流中只起到点拨的作用。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留给学生。

  (二)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力纠时弊,强调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发展个性。它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不能违背了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规律,要让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三)加强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延伸。

  如在教学《卡罗纳》一文时,这篇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课后我就引导学生去读《爱的教育》,这样通过一课书去阅读整本书,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略读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拓展的内容方面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

  三、略读课文“三个”教学策略

  (一)注重课前预习,引导自主探究。在略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放到学生的预习中去。现在很多学生把语文的预习就简化成读课文,认词语。预习便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了。因此,在学生预习略读课文前,教师应有所引导。不同的年级预习课文的具体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让学生掌握字词,读通课文,然后再参照老师提供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自主阅读。初步领会文章内容。如三年级上册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课前学生通过预习是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利用本单元在精读课文中学习“预测”的方法,对后面的故事进行预测,达到了很好的巩固的效果。

  (二)搭准课中脉博,取舍“略”而“不粗。”

  1.紧抓课中重点,有的放矢阅读。一直以来,略读课文让老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的是文章长课时短,如果要面面俱到,那短短的一课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前,教师应深入地了解这堂课在单元中所担任的任务,教学时要有侧重点,学会取舍,能够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做到“简”中有“细”,让略渎真正起到训练的作用。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难忘的一课》时,由于这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而且内容比较杂乱,所以在教学前,我先认真分析了这篇课文选编的目的,发现作者选编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尊严。因此在课堂上,我首先从课前引语中提炼出主问题,细读课文用双引号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想想它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接着学生开始默读批画,这一过程就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清了文章的主线。并抓住了重点句出现的段落进行阅渎理解,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体会,感受到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民族精神,这样就达到了课堂高效和教育目的。由此可见,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把握好重点,根据学生,编者意图对文章内容进行取舍,做到“略”而“不粗”。

  2.课堂形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说过这样一句话:“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敢于言而动情,总是以自己的知识储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丰富着课文的意蕴,这是阅读的再造活动。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课堂上学生的阅读不应固定在一种形式上,而将知识从课堂拓展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如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它是著名作家梁晓声讲述自己少年时代因渴望买到一本书而伸手向贫困的母亲要钱的故事,作者通过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了毌爱的伟大与崇高。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对话,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内容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读自己印象最深的情节,要求表演过程中要加上动作、神态,务必还原课文的情节,把观看的人带入到课文中去,学生兴趣盎然,兴狄未尽。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篇略读课文都有其独特之处,教师如果能抓住它的精髓所在,在课堂上敢于放手,多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我相信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

  (三)课后拓展延伸,扩展素养阅读。

  新课改的今天,语文教学越来越需要学生有大量的阅读,略读课文就是一种很好的契机。在学习完《金钱的魔力》后推荐学生阅读《百万英镑》以及写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如《汤她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等,在学完了《父亲的菜园》一课后,建议学生与自己的父亲共同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和贾平凹的《父亲的半瓶酒》等,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并启发学生动笔写点随感。既能帮助学生奠定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一举多得。

  结束语: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需要细细研读的课程,而略读课文则是这门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的教学不能光侧重于精读课文从而忽略了略读课文的存在,而是将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续,作为学生训练的重点,以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阅读的目光,让略读课文成为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又一块阵地。

  参考文献:

  [1]《教学研究》2020年2月.

  [2]《教学月刊》2019年4月.

  [3]王崧松.《小学语文名师课堂片段深度解析》2008年8月.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龙港市芦浦小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