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映射
- 来源:摄影之友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时间,映射,艺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3-09 13:58
编辑:崔崔崔
绘画艺术在欧洲文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次堪称经典的 400 多年艺术巡礼,汇聚了英国国家美术馆的馆藏精华。展览共分 8 个板块,以教科书式的方式,通过精选 50 位艺术家的 52 件作品,完整呈现从文艺复兴至 19 世纪后印象派的发展脉络,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的欧洲美术简史。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戈塞特、卡拉瓦乔、普桑、克劳德、委拉斯贵兹、凡·代克,伦勃朗、卡纳莱托、康斯特布尔、透纳、塞尚、高更、马奈、雷诺阿、莫奈以及梵高等艺术史中熠熠生辉、如雷贯耳的大师杰作,让中国观众有了一次可以亲睹原作、细品经典的机会,深入了解和感受欧洲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美妙绝伦。(图:拉斐尔,《圣母子与施洗者圣约翰(加瓦圣母)》,约 1510—1511 年,木板油画,38.9cm × 32.9 cm,英国国家美术馆,1865 年购入)
展览带领观众重新思考“纪实摄影”在艺术领域的定义和用法。泰特现代艺术馆将纪实摄影定义为:“一种以直接、准确呈现人物、地点、物体和事件为主要诉求的表达方式,常常用在新闻报道中。”但是“纪实摄影”这个词组的使用或许有失考量,因为摄影都是现实的记录。摄影师在镜头里观察着周围的世界,这个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取景器截取的总是现实的一角。同时,纪实摄影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亲历。随着目击者作为“客观的眼睛”这一角色今日在新闻报道中的逐渐弱化,年轻一代的摄影师和艺术家仍倾向于用摄影媒介维持着属于他们描述人物、地点、物体和事件的“坦诚”,这些作品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画面中真情实感的流露。
展览遴选了近 100 件 19 世纪英国的油画、水彩画、雕塑、服饰、珠宝和瓷器等藏品,结合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的特色外销精品,共同展现维多利亚时代杰出的艺术成就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英国文化艺术的繁荣时代。在此时期,拉斐尔前派、社会现实主义、唯美主义与古典主义绘画流派林立,名家辈出。如梦如幻的风景画与针砭时弊的现实作品交织描绘出时代的两面性,典雅的服饰与珠宝凝聚了深沉的美丽与情谊,丰富的东方舶来品叙述了中西汇流的历史与演变。
艺术家吴为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她从两位老人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组成作品《芬芳一生》,献给他们。吴为用影像和文学双重媒介,拥抱远去的至亲之人。照片与文字相辅相成,凝视与述说相伴而行,她的作品让我们沉浸在时间的过往之中,触摸并感受老人存留之物的质地与温度,从而建立起生命消亡和永恒之爱的显性链接。吴为在创作期间,去到外公外婆生活和工作的老屋与县城,倾听他们年轻时的故事。在故地寻觅他们的回忆印记,拜访他们教过的学生,抚摸他们穿过的衣服,点亮儿时的烤火炉,日复一日坐在他们的房间里,感受每一份点滴的温存。在“记忆”主题的探索中不断地挖掘那些共存共通却又专属于每个人的内心触动。
“影”,是“光”的反面,是一个阴阳相伴的物理现象。在艺术史中,无数艺术家们崇拜光、研究光、表现光,相较而言,却较少直面晦暗不清的“影”。本次展览以“影”为视觉线索,艺术家们依靠画笔、暗房、石膏或像素形成不同类型的阴影。但在单纯的视觉关联之外,“影”在不同作品中的含义多种多样。它是时空维度之间的草灰蛇线,是存在的痕迹,同时,它也是我们的日常之下、视野之外涌动的“未知”。